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从判断分类中引出范畴

那么,我们从形式逻辑里面,也就可以理清先验逻辑本身的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所以,康德把形式逻辑称为先验逻辑的一条“线索”。我们要寻找先验逻辑的线索,首先要到形式逻辑里面去寻找。康德对形式逻辑是很熟悉的,他教过形式逻辑的课,他用沃尔夫派的那个国家规定的统编教材《逻辑学》给学生上过课,虽然上的时候还一边上一边批判,但是他还是按照那个框架上下来,只不过加上了他自己的先验逻辑的理解。所以形式逻辑虽然跟先验逻辑不同,但是先验逻辑要从形式逻辑里面引出来。先验逻辑表现为一系列的范畴,那么这些范畴从哪里引出来呢?要从形式逻辑的判断里面引出来。我在上一堂课讲了,判断是康德非常看重的,判断是一切知识的细胞,所有知识首先必须要构成判断,才能称之为知识。当然也可能是错误的,一个判断不一定就是一个知识,但是一个知识必定以一个判断的形式出现,在形式上你必须要构成一个判断,才叫知识。那么,从形式逻辑的判断里面,康德引出了先验逻辑的诸范畴。怎么引出来的?我们首先要看一看形式逻辑的判断,康德是如何对它进行分类的,因为康德是从每一类判断中引出了一个相应的范畴。康德首先提出来了一个形式逻辑的判断的分类表,从这个判断分类表里面呢,他引出了先验逻辑的范畴的分类表,这是我们马上要接着讲的。

那么什么是判断的分类?我们可以把一切判断分成这样的四大类。这四大类分为量、质、关系和模态判断。每一大类里面呢,又分成三个一组。量的判断里面分成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质的判断里面呢,分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和无限判断;关系的判断里面呢,分为直言判断、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那么模态判断里面呢,分为或然判断、实然判断和必然判断。这大体上是遵照形式逻辑的一种划分。当然跟传统的形式逻辑相比,跟亚里士多德的划分相比,有一些改进。传统形式逻辑一般来说,是两分法,不是三个,一般都是两个。比如说,量的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在传统形式逻辑里面,它就没有单称判断。那么,肯定、否定和无限呢,在传统形式逻辑里面,就没有无限判断。那么关系判断里面呢,就有很多,除了直言、假言、选言以外,还有肯定和否定,也是属于关系。有条件的判断和无条件的判断,也是两个。再就是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等等,这都属于关系判断。传统形式逻辑里面,都把它们划到关系判断,搞得非常的乱,非常的复杂。那么康德排除了旧的划分,干脆提出来,所谓的关系判断,就是这三个,直言的、假言的和选言的。直言判断在传统形式逻辑里面是简单判断,假言的和选言的呢,在传统形式逻辑里面就是复杂判断,因为它不光是一个判断,而是有两个以上判断组合成的。假言判断就是说,如果怎么样,那就怎么样。选言判断就是说,不是A,就是B,二者必居其一,或者A、B、C三者必居其一,或者数者必居其一。这就是选言判断。康德作了改进,废除了简单和复杂判断的区分。那么,模态判断中的或然判断、实然判断和必然判断在传统形式逻辑里面研究得非常的弱,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只提了个影子,没有去专门研究,一直到现代,像卢卡西维茨——波兰的一个逻辑学家——在二十世纪才提出来建立一个模态逻辑,这就发展出一套崭新的思想。它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引申出来的,但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讲得很含糊,所以说,逻辑学界认为当时那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那么康德呢,第一次把它条理化了,把它定型化了。他把或然、实然和必然——或然就是可能性——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把这三个判断呢,看作是认识发生的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这个东西要有可能你才能去想它,然后可能了是不是实然的呢?是不是现实的呢?然后这个现实是不是必然的呢?这三个是有不同层次的。总而言之,康德用四大类、三分法来整理了传统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表。

这个判断分类表分为四大类是有它的讲究的。为什么分成四大类?因为每一类在一个判断里面着重于不同的方面。我们通常讲的一个标准的判断,比如说任何一个判断A是B,它就有一个主词“A”,有一个谓词“B”,还有一个系词“是”。系词在中间联系两端。那么量的判断是着眼于主词的量的外延:是全称的呢,还是特称的呢,还是单称的呢?有多少?我们通常讲,“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那么这个“所有的”就表现出我们重视主词的量的外延。或者说,“有些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注重于主词的外延。那么质的判断则不同,质的判断注重于谓词,因为谓词是描写一种性质嘛。所以,质的判断是注重于谓词的性质,这个性质是肯定的呢,还是否定的?有没有这个性质?或者呢,它就是一种无限的性质,不限定的性质,就是既不是肯定的,它不是否定的。那么关系的判断呢,是注重于主词和谓词的关系。为什么叫“关系判断”呢?就是它注重于主词和谓词的关系。直言、假言和选言,它们相互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关系,还是一种条件的关系,还是一种任选的关系?模态呢,它注重中间那个系词,系词的状态。你说A是B,那么这个“是”就有不同的含义了,它是可能是,还是真的是、实在是,还是必然是?它注重这方面。那么这种解释,在康德那里呢,实际上已经不单纯是形式逻辑的立场,我们讲形式逻辑根本就不管对象嘛,不管客观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它只管逻辑上不矛盾,只管正确性而不管真理性。但是康德的这番整理恰好是出于一种认识论的考虑,为了适合于认识论的运用,所以它已经是用一种先验逻辑的眼光来看待形式逻辑,来改造形式逻辑,以便使形式逻辑能够成为先验逻辑的一个引线,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个苗头了。 MgTDzYOaH3iMYZ8XAefXEMqeBPLtW7iGWdpuy5q4oiRTa3w/3XSk7huDOCG3xv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