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先验逻辑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把先验逻辑的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先验逻辑?我们通常都知道,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但是康德提出来一个先验逻辑。先验逻辑跟以往讲的形式逻辑是不一样的。以往讲的形式逻辑,康德也称之为逻辑。而且,一般来说当他讲逻辑的时候,就是指的以往的形式逻辑。但是以往的形式逻辑跟他新提出来的这种先验逻辑有什么区别呢?他认为,以往的形式逻辑是一种普遍的逻辑,die allgemeine Lögik,有的人也翻译成“普通逻辑”,其实严格说来不太准确。应该叫普遍逻辑。为什么叫普遍逻辑呢?就是它能够运用于一切事物,一切对象,能够运用于任何真的、假的、设定的、幻想的、甚至于没有对象的这样一些事物之上,这样一些表象、这样一些观念之上。比如说,你写一篇小说,写小说也要合逻辑呀。你发表一篇演说,这个演说也要合逻辑呀。你下棋,下棋也要有逻辑思维。做游戏,也要有逻辑。打牌,这都需要有逻辑。形式逻辑就是无所不包,凡是人们思考、动脑子、讲话、幻想、甚至于做梦——我们通常讲那个梦不合逻辑,但是在梦里面,其实在每一处都是合逻辑的,都有逻辑在里面,不过它是跳跃性的,一下跳到这里,一下跳到那里,所以总体上看,好像不合逻辑——反正形式逻辑是无所不包。人们凡是要思维,就必须用到它。所以通常称之为工具,形式逻辑是人们思维的工具,或者说是一种技巧,一种技术,告诉我们正确思维的一种技术。所以它在这方面具有无所不包的普遍性,叫作普遍逻辑。但是先验逻辑不一样,先验逻辑没有这种普遍性。

我在上一次讲到了先验和先天的区别。形式逻辑是先天的,任何思维都有先天的成分在里头。但是先验逻辑除了它也是一种先天的逻辑,——逻辑当然是先天的,——但是先验逻辑呢,它还要考察我们有关对象的思维,我们的思维跟对象的关系,究竟如何才能合乎逻辑,我们的思维跟对象的关系,如何才能够获得真理。这就是它跟形式逻辑的区别。形式逻辑不管对象,一切对象它都适合。假的对象它也适合,子虚乌有的对象它也适合。我讲一个神话故事,也要合乎逻辑,它也要用逻辑。但是那个神话故事没有那个对象,孙悟空、猪八戒都没有,但是我讲得很合逻辑,所以形式逻辑不管对象,它不管大前提嘛,它不管有没有猪八戒。你给我一个猪八戒的概念,我就可以按照猪八戒的逻辑来写出一篇小说。它不管大前提,所以它是普遍的。但是先验逻辑要管对象,它不是直接管,当然就逻辑本身的概念而言,它是不管对象的。但是它涉及对象,就是这个对象的知识何以可能。有关一个对象的知识,我们要形成它,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有关对象的知识,它必须遵守一些逻辑规范。这个就是先验逻辑所要探讨的问题。所以我们讲,形式逻辑它是不管真理性问题的,它只管正确性问题。什么叫真理性问题?真理性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形式逻辑不管。形式逻辑只管主观能够不矛盾,正确思维,保持不矛盾律、同一律、概念的同一性,那就够了。但是先验逻辑呢,它要考察你这个概念如何才能够与对象相符合。当然以往的认识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办法就是,肯定对象是在那里的,我们的观念呢,要紧贴对象,就可以跟它相符合。但是,康德的先验逻辑呢,把这个关系颠倒过来了。就是说,不是我们的观念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要符合我们的观念。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怪,对象怎么可能主动来符合我们的观念呢?这涉及康德对对象的一种特殊规定。就是对象是双重的,一种是物自体,另外一种是现象中的对象,我们所知的对象。物自体不是我们所知的,我们所知的对象都是现象。而这个现象中的对象是离不开主体的,或者说,它是由我们的主体所建立起来的。所以它当然要符合我们的主体了,它当然要符合我们的先验逻辑,才能成为对象。所以,康德把这个问题颠倒过来以后呢,他就认为,不是我们的观念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我们的观念。这就叫作认识论里面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打哥白尼这个比方,哥白尼当年提出来,不是太阳围绕着地球在旋转,相反是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他把那个世界观、宇宙观整个颠倒过来了。那么康德认为,他在认识论里面也造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我们的观念符合对象,而是对象本身是由我们的观念所建立起来的,它要符合我们的观念,符合我们的先验的逻辑。我上次讲到了先验的观念性和经验性的实在性,经验性的实在性是由先验的观念性所建立起来的,客体的实在性是由主体的观念性所建立起来的。这就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当然一旦建立起来以后,我们的观念也就符合这个对象了。它们互相符合嘛,所以他并没有否认传统的真理观,就是主观符合客观,他并没有否定这一点,但是他把主观之所以符合客观的原因归结为这个客观本身是由主观建立起来的。首先是由于客观符合主观,所以我们的主观才符合客观。这就是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认识论里面呢,他做了这样一个颠倒。这跟形式逻辑不一样了,形式逻辑不管认识论的问题,只管正确性。那么先验逻辑呢,它是要管认识论的。前面说过,凡是我们遇到“先验”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它涉及认识论,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所以它是要管真理性的。先验逻辑里面的先验分析论,康德又把它称为“真理的逻辑”,它属于认识真理的逻辑。那么先验辩证论则是属于“幻相的逻辑”,即避免谬误的逻辑,这是我下一次要讲的。这是先验逻辑的两个区分。

那么先验逻辑的特点呢,它既然是认识论,所以呢,它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形式逻辑的特点是分析性的,形式逻辑讲分析,就是说,一个概念你要保持它的概念的清晰,要经得起分析,不要出现矛盾,这就够了。所以我们今天有分析哲学,因为分析哲学注重形式逻辑,和由形式逻辑发展出来的数理逻辑。那是一种分析哲学。但是康德的先验逻辑是一种综合逻辑,它要涉及对象,要把主观和客观综合起来,它不是在主观概念里面进行分析就完了,它要把主观和客观,要把对象综合起来,要通过综合来建立一个对象。这就是先验逻辑的使命。所以康德把先验逻辑的任务做了这样的规定。他说,先验逻辑就是要确定知识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所谓先验逻辑的使命,它跟形式逻辑不同,它是要确定知识的来源。知识从何而来?知识如何才能够建立起来?它的范围——也就是说什么范围之内才叫知识?当然后来康德指出,只有在经验的范围之内才叫知识。超出经验的范围就不能叫知识了。关于上帝的知识,关于彼岸、来世的知识,那都不叫知识了。关于知识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客观有效性也是必须限制在经验的范围之内,经验性的实在性才是客观的,才是有效的,先验的实在性则是不可能的。

所以,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不同,形式逻辑的特点是工具主义,被当作一种工具。我们知道今天的逻辑实证主义也是把逻辑当成一个工具,用逻辑去实证,在经验的材料里面去加以整理。那么逻辑本身呢,就是一种工具。但是在大陆理性派那里,逻辑本来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而是世界的结构。理性派对逻辑的看法跟经验派对逻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经验派认为逻辑是一种工具,它跟对象世界不需要一致,是两码事。对象是经验,是感觉,感觉怎么能用逻辑来加以分析呢?感觉本身是不合逻辑的。不过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经验和感觉又离不了逻辑,所以逻辑成了一种外在的工具,就像我们拿一个锤子去钉一个钉子,去修理一个对象,这个锤子的结构不必跟那个对象的结构相一致,工具和工具所作用的对象,不必是同样的结构。这就是工具主义。我采用间接的工具去达到那个不同的目的。但是理性派的逻辑观呢,认为所谓形式逻辑实际上就是世界的结构,它不是我们采用的工具,或者说,我们之所以能够采用它作为工具,是因为它实际上是世界本身的结构。这种逻辑观,我们把它称为本质主义。本质主义的逻辑观,就是把世界的结构看成是逻辑的,世界的存在不是以一种经验的、感性的方式存在,而是以一种逻辑结构的方式存在,这是理性派的观点。以往人们对于形式逻辑就有这两派观点。

那么康德的先验逻辑呢,试图在这两方面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既不是工具主义的,也不是现成的、那种本质主义的。我们的先验逻辑既不能当作一种工具论,好像我拿着这个工具我就可以来用在一切对象上面,包括用在上帝的证明啊,用在证明灵魂的不朽啊,用在世界整体啊,用在神话故事啊,或者用在下棋、打牌啊,先验逻辑不是起这个作用的。所以它跟形式逻辑相比呢,它不是一种普遍的逻辑,它没有那么普遍。它只是考虑科学知识,有关经验对象的知识何以可能。普遍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先验逻辑呢,它是专门要考察我们有关对象的知识何以可能。它既不是工具。又不是对象世界本身的客观结构。那么它是什么呢?它是我们建立起对象世界客观结构的一种方法。那么既然是方法,当然也有工具的意义在里头,但是呢,它同时又具有世界结构的意义。就是一旦建立起来,那么这个经验世界里面,肯定有它的作用在里面。我们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里,肯定有它的结构在起作用。我们把这个对象世界,看作包含有它作为一个骨架——这种逻辑骨架而建立起来的。但是它跟本质主义的逻辑观不同,就是说这种逻辑结构并不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而是我们建立起来的,是我们主体能动地建立起来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现象世界在我们没有整理它之前,它只是一大堆经验的杂多表象,它本身里面好像没有什么逻辑结构,是我们用逻辑去整理它,使它形成了一个对象。一大堆杂多表象还不是对象,它没有对象性,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主观的一些表象,就像休谟所讲的,知觉、印象、感觉,就是这一大堆东西。它还不成为对象,它还仅仅是主观的,只有经验性的观念性,还没有实在性嘛。所以休谟的怀疑论陷入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嘛。我们的经验性的表象都是我们主观中呈现出来的东西,没有客观性。但是有了先验逻辑,就可以把它们整理成一个具有客观性的对象。当然这个客观性是现象的,不是物自体。但它有客观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想要它这样或者不这样,那是做不到的,它有它自身的规律。但是这个自身的规律还是我们主体先天建立起来的。

所以康德对客观性的解释,也跟以往不同了,他所讲的客观性,除了讲物自体是客观的这一层意思以外,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我们的知识具有一种普遍必然性。他讲的客观性可以理解为普遍必然性,在认识论上,在人的知识里面,当他讲到客观性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普遍必然性。这种普遍必然性呢,是由我们的先验逻辑所建立起来的,它是先天的嘛,放之四海而皆准。当然必须是面对经验自然对象。任何一个自然对象,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客观的,我们就可以设想,它必然会具有某些特点。比如说,凡是发生的事情,都有原因。我在后面还要专门讲一讲因果性的问题,就是因果性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概念。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逃出它,无一例外,逃不出因果性,逃不出实体性,逃不出量、质这样一些范畴。那么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是由我们主观建立起来的,但是呢,它不是你可以随便改动的。比如说有一件事情,你说这件事情恐怕例外,恐怕它是没有原因的。你这样说,就说明你没有受过基本的自然科学的常识的教养,没有教养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的。凡是有过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养的,都会肯定,如果哪里发生了一件事情,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哪怕他没有看到。为什么还没有看到他就可以断定它是有原因的呢?就是因为原因这个概念,是普遍必然的,具有普遍必然性。这种普遍必然性从哪里来?就是从先验逻辑来。所以,先验逻辑是一种先验的观念性,但是呢,它跟经验性的实在性是分不开的。经验性的实在性就是由这种先验性的观念性所建立起来的。所以你很难说他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一般地来说很难,因为主观客观的概念在康德这个地方呢,被他搞得非常复杂,很多人说被他搞乱了。我们通常说的主观客观的概念很简单,客观就是自在之物,就是现象后面的那个客体。主观就是呈现在我们主观表象里面的那些东西。但是现在康德把这个客观的概念双重化了,自在之物他也承认,但是那个客观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从认识上来说,我们所能知道的客观就是我们主观所建立起来的客观。我们一旦建立,它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就认为它是普遍必然的,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它对我们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对象。“对象”这个概念也是双重化的,就认识范围之内讲的对象,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想要改变它,没那么容易。你想要说一个事物是没有原因的,你想要说一个东西是没有实体的,或者一个实体是没有偶性的,没有性状的,没有属性的,那都不行。你先天地已经注定了必须要按照这一套逻辑思维来考察你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对象就是客观的。

所以有的人讲,康德讲的客观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主观。也没错。他的现象中的对象,现象中的客体,实际上是我们主体建立起来的,归根结底是主观的。但是这个主观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改变的后天的主观,而是先天的主观,先天定下来的主观。所以这个先天的框架呢,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客观的框架,不能改变嘛,只要你一认识,你就必须受到它的限制嘛。所以这个先验逻辑呢,在这个意义上面来说,它是建立起客观性的一套根本的逻辑。那么这一套逻辑跟形式逻辑当然不一样,形式逻辑不管对象,它只是自身有一套逻辑规律。但是为什么先验逻辑也叫作逻辑呢?既然它跟传统的形式逻辑不一样,它为什么也叫作逻辑?在康德看来,先验逻辑也好,形式逻辑也好,它们都是人的一种知性能力的表现。形式逻辑是人的知性在形式上运用的表现,把人的知性仅仅限于形式的运用。那么先验逻辑就不仅仅是形式的运用,它还要顾及对象,顾及有关对象的知识,真理性问题。但是它们都出于同一个知性,它们都是出于同一个知性能力。那么正因为如此,知性能力在它的形式层面可以表现为形式逻辑,在它的内容层面可以表现为先验逻辑。知性当它顾及内容方面的时候,它就要按照先验逻辑来运作。所以这两者有一种亲缘关系。不仅仅有一种亲缘关系,而且呢,它们的结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先验逻辑不过是把形式逻辑的那一套结构加之于对象之上,去考察它如何能够加之于对象之上而形成起来的。 IVfdOD8Eg2gw2UbatGdfAN3vzBSC85mgIoc8oh8JDaXRPPIV8ShCCsIZozXnZY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