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即已开始小说创作并蜚声文坛的张承志,在其 1990 年完稿的《心灵史》中宣布:“这部书是我文学的最高峰,我不敢说——我还会有超过此书的作品。”(《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心灵史卷》,海南出版社 1995 年版,序言,第 11 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的确,张承志这部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上造成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主要不是由于他将一个长期以来沉默无语的少数民族的无人知晓的宗教教派向世人生动详实地介绍出来,写得如此惊心动魄,而是由于他在这种介绍中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情绪,那种对世俗生活的强烈鄙视,对精神理想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对一个虚幻神性的狂热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和汉族知识分子所不熟悉、不理解的。用张承志的话说:“中国对心灵和心的灵性,从来是冷淡的。”(第 33 页)张承志本人花了整整 6 年时间,深入到大西北回民聚居地区,考察了当地伊斯兰教“哲合忍耶”(意为“高声赞颂”)派的兴衰、受难和发展的历史,深深为其中体现的宗教精神所感动,最终自己也加入了这个教派。他这部书就是有意要为这个教派的信仰作传,为这些穷苦的信徒代言。他要为他们,为这些“中国底层不畏牺牲坚守心灵的人民”(序言,第 7 页)书写一部类似于《新约》的《圣经》。“一想到这部书将有几十万人爱惜和保护,我心里便充满了幸福”(序言,第 8 页),当然,更充满了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