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父亲投奔“义军”做了后勤部长

武则天的父亲究竟怎么样?我们先看看这个武氏家族。

魏晋以来,社会上渐渐形成了两大阶级——世代做官的和永远做不上官的,这就是所谓“世族”和“寒门”。武家是夹在中间的一个尴尬阶层——小公务员。

从武士彟往上数,五代祖宗都是幕僚、副职之类,离王、谢这样的豪门差得远,属于“小姓”,但也不是“寒”到了底的小老百姓。

武则天的祖父武华,官职还挺体面,是隋朝的东都(洛阳)丞,可是几个儿子却一个当官的没有,老大武士稜务农,老二武士逸在隋府军中当小兵,老三武士彟是做是木材生意的。那时候的木材,有如今天的钢筋水泥,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筑材料。

武士彟不过就是文水县的一位小商人,书也未见得读太多,但是他赶上了好时候。隋文帝晚年创业意志衰退,大兴土木,贪图享乐。武士彟看准机会,结交了不少负责搞工程的基层官员,一来二去就把生意做大了。史书上说他“家富于材,颇好交结”,应当是实。

他富起来以后,娶了一位退职军官的女儿相里氏为妻。从这个姓氏来看,可能是胡人之后。老岳父在武士彟的人生路上还真起了点儿作用,把他推荐到鹰扬府做了“队正”。这是隋代府兵制里最小的一级军官,大概统领五十人,相当于连长。

也许这位小商人已经闻出了隋朝山雨欲来的气息,准备以军功谋前程了。

不过,他要是仅仅这么干,似乎上进的可能性也不大——没有记载表明他在打仗方面有奇才。他的发迹,后来唐朝人都知道,是因为攀上了李渊,为“从龙首义”人员之一,也能算开国元勋。

李渊的来头很大,出身关陇世家,世袭“唐公”。他还是隋朝的皇亲,是隋炀帝的表弟,从小在宫中长大。这样一个地位显赫的人,武士彟是怎么巴结上的呢?

这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在机遇,必然在自己,小人物的崛起往往都是如此吧。

说来话长,早在隋炀帝大业元年(605),炀帝的堂弟杨达和宰相杨素、宇文恺奉诏营建东都。这个项目可是大有油水,武士彟闻风而动,备了厚礼托了关系,终于见到了杨达。

武士彟这人面相憨厚,但谈吐不俗。杨达一见之下,大为赞赏,不仅让武士彟做成了一笔大买卖,还把他引见给了一群高官朋友。这些人里面,就有殿前少监、卫尉少卿李渊。

大业十一年(615),李渊奉命到山西抓造反分子,在行军途中,到武士彟家住了一晚。武士彟有此奇遇,当然尽心伺候,两人就此成了朋友。

大业十三年(617),李渊任太原留守,就安排武士彟当了行军司铠,专管太原府的武器装备。

武士彟这一脚,就登上了李渊的“首义”之船,开始了他的“后勤部长”生涯。

这个时候的隋朝,已是火山爆发的前夕——乱象丛生了。隋炀帝征高丽失败,咽不下一口气,还要再征,在全国“广募骁勇,扫地为兵”。老百姓不愿意去送命,只好造反;军阀们也趁机起兵割据。这里那里地占地盘,爆发之势根本就捂不住了。

眼看隋朝气数将尽,李渊也有他的小算盘。他很想参与中原逐鹿,捞个乱世英雄干干,但又担心风险太大,所以只是悄悄行事。

这一年,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出手了。他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开仓赈贫,公开造反了,一下子就招兵万人。又派遣使者与突厥通好,挟外敌以自重。本来他这点儿乌合之众,在桑乾镇(今山西山阴南)已经被隋军困住了,但突厥派骑兵来救。刘武周反败为胜,趁势拿下了楼烦郡,还一举占了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

小军官终于把事情闹大了。突厥为了给隋朝添乱,便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刘武周也自称皇帝,改元天兴,对雁门采取进击之态。

这时的李渊是坐镇太原的大员,有守土之责,于是就以防突厥、平定刘武周叛乱为名,招兵买马,广纳豪杰。

武士彟就是在这个时期干了几件颇有胆略的事,说明他并不是单靠拍马屁改变自己命运的。

比较蹊跷的是:他虽是得到留守李渊引荐当的军需官,但不知为何,却是副留守王威一党,而并非李渊死党。李渊后来起兵以及攻取关中,凡大事都没让他与闻。武士彟之所以从龙有功,是因为在关键时刻掩护了李渊。

这就是他的眼光了。

李渊图谋不轨,让儿子“二郎”李世民与刘文静招兵,这引起了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怀疑。这两个人还是忠于隋朝的,嗅觉也很灵敏:唐公莫非有异志?

王威对武士彟很信任,就直截了当问他:“唐公所募兵壮,尽付刘弘基、长孙顺德统管,我等不能干预,为何?”

武士彟知道来者不善,马上为李渊辩护:“所募新兵,素乏训练,今委以专人,乃治军之常法。且唐公为今之勋戚,受委重责,恐无暧昧之情。”

王威半信半疑,又提出:这刘弘基、长孙顺德两个家伙是什么玩意儿,都是征高丽的逃兵,应按律逮捕问罪。

武士彟又劝道:“此二人乃唐公之客,而非唐公族人,且曾为皇上侍卫。当此用人之际,启用也不妨。若按治二人,必使唐公不悦,实可堪忧!”

王威一向就畏惧李渊的威仪,听武士彟这么一说,就不敢动了。

另有留守司兵田德平也建议王威查查募兵的情况,也给武士彟劝止了。

事情一摆平,武士彟反手就将王威之言告诉李渊,使李渊有了防备。这是大功一件。

且武士彟曾力劝李渊起事,别再犹豫了。他假托听到空中“有称唐公为天子者”,又梦见“从高祖(李渊)乘马登天,俱以手扪日月”(《攀龙台碑》),还专门写了个报告递给李渊。

这些说法,极富魔幻色彩;这个风,煽得也很及时。于是“高祖大欢,益以自负”——你们说我行,我大概真的就行!

武士彟又将自己所撰的一部兵书献给李渊,其意自明。

李渊心里有数,只是说:“幸勿多言,事成之后,当同富贵耳!”

这两件事,一实一虚,都是特殊时期的大功劳,非一般胆识所能及。

因此我一向认为,对小人物来说,拍马也许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万能的。关键时刻,也真得提着脑袋干!历史不可能给小人物太多取巧的机会。

烽火连天日,正是蛟龙出水时。这一年的五月,李渊心痒难忍,终于起兵反隋,自称“大将军”,先就杀掉了嗅觉灵敏的王威和高君雅。

武士彟有此一功,也就成了大将军麾下的中郎将兼司铠参军,管的还是军账与兵器。从此一路从龙,直到进了长安。

武士彟忠心耿耿,李渊也投桃报李,不断给这位后勤部长加官,说是“尝礼我,故酬汝以官”——你曾经以礼待我,我就给你官做。(《新唐书》)两人的关系倒也简单。

武德元年(618),隋炀帝被困江都,死于宇文化及之手,把大好江山彻底玩完。李渊觉得这下子万无一失了,就建唐称帝,要过一把皇帝瘾了。坐了龙廷就要论功行赏,武士彟便以二等开国功臣得授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封太原郡公,不久又升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世袭国公,这可是仅次于郡王的大贵族了。

武士彟的发迹,除了乱世这个机运外,看准机会、看准人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且也因为他极有胆量。那时天下的建筑材料商想必有很多,但能当上贵族的怕不多。

他的这个素质明显地遗传给了武则天,父女两人是太像了,此为后话。

但是武士彟的老伴、汾阳相里氏可没有什么福气,连一品夫人的荣华都没享受到。相里氏给武家生了四个儿子,死了两个。没多久,自己也病亡了。武士彟身在军职,又是个工作狂,妻儿病殁也无暇顾及,唯哀悼而已。李渊得知后大为感动,下敕说:“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遗身徇国,举无与比。”(《册府元龟》)干部要是都这样就好了!于是,他亲自为武士彟挑选续弦。

武士彟新的老伴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大恩人杨达之女。杨达早在随从隋炀帝征高丽的时候,就已死在半道上了。这位杨氏女,大概有恋父情结,从那以后就崇佛诵经,为父亲追福,很是另类。

据说,杨氏自幼不习女红,专爱读诗习礼,平时也好煮酒论史什么的。曾经写有箴言,云:“当使恶无闻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写好后也不示人,而是藏在了墙壁间,翻修房子的时候才被工匠发现。杨达看了大为感叹,认定了她是“隆家之女”——我们家发达就靠你了!

或许是因这期望太高了,要不就是素质太好了,杨氏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配偶,耽误了大好年华。等到李渊把她撮合给武士彟的时候,她已经45岁左右了。这个年龄是个什么概念?唐代女子结婚的年纪在13至18岁,到20岁就算是老姑娘了。可见这武杨婚配,是典型的黄昏恋了。

这位独特的“老太太”,就是武则天的母亲!伟人真不是凭空产生的啊!

李渊就看好这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他对武士彟说,杨达“有女贤明,可以辅德”,绝对没错!他还亲自充当主婚人,下令婚礼费用由官家报销。这场盛大婚礼的时间约在武德五年(622)。

杨氏虽然蹉跎了多年,生育能力还不错,婚后一年多,就给武家生了第一位“千金”,就是后来嫁给了贺兰越石的韩国夫人。武德七年(624)左右,又在京城长安生下第二位“千金”。这个“二囡”,就是武则天。此后,又生了幺女,长大后嫁的是郭孝慎。一窝雏凤呀!

说到这个老凤杨氏,她才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其家族为“宏农杨氏”,关中六大姓之一,世代豪门,相当于南方的王、谢家族,连李渊的夫人陇西李氏都不能与之相比。杨氏这一门,和隋文帝杨坚是同宗。其父杨达,历任隋朝尚书、纳言(侍中),后来又封了遂宁公。纳言这个官儿,是门下省的首长。北朝历来政出门下省,那就等于是宰相了,居万人之上。不知这杨达还指望女儿把这个家族“隆”到什么高度?难道他预感到女儿会生个皇帝出来?

武士彟这个文水县的土著,能攀上显赫的宏农杨氏,完全因为他是新朝新贵,功名和身份都还过得去。婚后,两人恩爱自不必说。

武二囡出生不久,武德八年(625)八月,武士彟奉调扬州,为大都督府长史。

这一调动来得很突然,原因是有人诬告扬州都督、赵郡王李孝恭谋反。李孝恭是李渊的堂侄,极能打仗,在建唐过程中累建战功。一年前,就在扬州这个地方,灭了农民起义军领袖辅公祏。李渊就在扬州设立了都督府,让他担任大都督,还委派了名将李靖做他的副手,任都督府长史。按照当时习惯,其治所(办公大楼)不在扬州,而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市)。

这年,边境不安,突厥入寇。李靖奉命与秦王李世民一起带兵征讨。扬州都督府就剩了一个李孝恭。李孝恭仅仅能打仗,治理民生很不在行。扬州地方屡经战乱,亟待恢复,他却贪图享乐,大建豪宅,闹得民不聊生。

事情闹过了头,有人就告了他一状。由于李渊本人就是拥兵谋反的,他对这一问题比较敏感,立刻把李孝恭召回京,投入大狱审查。另派了武士彟去接替李靖做扬州长史,也就是扬州的地方军政副职。

扬州地面那时还很不安定,杨氏又刚刚生育,随行不便,于是武士彟就一人去上任了。武士彟到了扬州,他高明的地方官才能得以显示。

对扰乱治安的那些犯罪分子,他软硬兼施,“抚之以诚恕,经之以权略”。也就是说,既以诚恳态度来安抚,也用一些手段来摆平,很快就建成了“平安扬州”。为了便于治理,他还把扬州的治所迁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从此这地方才专有扬州之名,在此以前是把现南京一带也叫作扬州的。

他在任上致力于恢复扬州的农商各业,“开辟田畴,示以刑礼,数月之间,歌谣载道”。《全唐文》甚至说,经他个把月的治理,这里“商旅安行,农桑野次,化被三吴之俗,威行百越之境”,影响都达到今天的两广了!看来还真是个行政好手。

本来,李渊是舍不得把这个内阁大臣长期外放的,只让他“权检校”都督府长史,也就是代理,并且“期以半年”。没想到这一干上就走不了啦。半年期满,该轮到扬州人民舍不得了,集体上访,请求留任武长史一年。就这么,武士彟又待了下去,而且阴差阳错,后来再也没有回到中央任职。杨氏带着两个女儿,也离开了长安,到扬州跟老公会合了。

武士彟离京外放,固然有些遗憾,但也由此避开了大唐宫廷的一场非常事变,就是“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这是唐初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其诡异、残酷与突然,都非同寻常。

这一天,秦王李世民率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杀了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并全权处理军国大事。这个举动,有兵变,有篡位,有妄杀,有逼宫,没有一点儿合法性。不过因为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勤政爱民,立“贞观之治”,所以后世的人一般也就不大提这个了。即便提一提,也是只说他何等果断,或者何其幸运。

同年八月,李世民终于把父亲逼成了太上皇,自己做了唐太宗。在以太子身份执政期间,他就已经开始在中央机关大换血,让秦王府的人占据各个山头。

太宗即位之后,为了安抚父亲的旧部,把他们纷纷从外地召回,以防有不服的在外地倡乱。武士彟也在召回之列,虽然待之以厚礼,但实际上给架空了。不久,可能看武士彟确实没啥想法,就将他改派到豫州(今河南汝南)去当都督了。

武士彟在唐高祖李渊时代的黄金岁月,就这么过去了。他在非常时期押对了宝,以军需官的身份,跻身于十四名首义功臣之列,官爵之外,还受赐黄金、田宅、奴婢,获钦定免死牌(免死一次),食封邑五百户。他的崛起,带动了文水武氏家族的彻底翻身。

长兄武士稜,弃农随武士彟从军,参加了太原起兵,得授宣城县公,官拜司农少卿。二哥武士逸,封安陵县公,官至齐王府户曹。李渊在先前曾有承诺,欲使武家“一门三公”,后果然成为现实。并州文水一带的父老对此无不称奇,津津乐道。

武士彟虽未入唐初富人的排行榜,但其成功的程度,又岂是金玉满堂可比! A6M4wDdjlGbUCm17hCA1KIv9p9DBjNTLtKKQ13PveksqDbkvhf+8hl/H4vEcWj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