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

第一章的案例中提到了一个五岁男孩的经历,他原本在家庭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后来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中心地位。可他不甘心这样生活,于是千方百计地希望回到原来的状态。处在原始时代的人类就有一种天生的本能,即竭尽全力捍卫自己的权利。现代心理学派也一直秉持这个观点,但我们无法将其用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所以我们关注问题的角度非常重要。如果这个男孩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不愉快,那么当他入学之后面对学校的种种情况时,他会怎样应对呢?在学校,他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了处理事情的固定模式和思维。当他面临学校发布的任务时,不会想太多,而是会下意识地按照脑海中固定的行为模式去应对它。在学校,如果跟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他也会用之前在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来解决问题。因此,他会努力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得到所有人的青睐,让自己重新回到之前拥有的舒适环境。

我们要让孩子意识到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好入学的准备?为什么有些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学校布置的哪些任务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应?再比如,一个孩子在前一所学校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而在转学之后,他发现学校里的同学都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于是他自己也跟着形成了良好的习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知道这个孩子在前一所学校的情况是怎样的?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在入学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多么的重要。若是只告诉孩子的父母“您的孩子没有办法完成他人要求”,是不够的。而老师的职责是找出并且改正孩子自身存在的缺点,还要找到一个能帮助孩子赶上其他人的办法。当然,老师都会凭着本能竭尽全力地帮助每一个学生,但是我想说,科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临床心理学家的经验,在这样的案例中可以派上用场。在我们处理的案例中,那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孩子,不仅会以问题儿童的角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有些甚至还有神经质、狂躁、犯罪倾向、自杀倾向、酗酒、性骚扰等让人惊讶的表现。

一般来说,被宠爱的孩子会有许多相似的表现,他们渴望时刻得到别人的关注。比如,孩子把灯关闭,母亲就会注意到他的行为,停下手中的事情来到他身边,于是他就有了“看吧,我就是厉害”的错觉。母亲的批评和处罚在他们面前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学校里也是如此,自始至终他都想成为被人关注的对象,成为任何场景中的主角。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想通过学校的教育让孩子有所改变,家长觉得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会比自己更有办法、做得更好。可是,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形成了自我思想和行为风格的孩子,想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将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老师在教育问题儿童时的切入点就变得至关重要。老师要多跟学生相处,了解他们的行为,判断他们属于哪种类型的孩子,接下来就可以预测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然后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他们在与所有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始终扮演着相同的角色。扮演的角色如果不是自己能够胜任的,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只能竭尽全力去完成自己能做到的部分。就像一个喜剧演员在扮演悲剧角色时,他的一举一动依然会让观众哈哈大笑。因为角色意识已经在观众的心中定型了,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用自己在家庭中已经习惯的行为模式去行动,他们不知道并且很有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所以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与孩子的接触,了解或预测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找出问题,引导他们重新构建对自己的认识。

在讨论孩子难以管教的原因时,我们发现问题儿童的共同特点就是追求的目标不符合集体规范,他们的目标只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他们所确立的目标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帮助大家认清这一点,并为需要的人提供有益的帮助,是我们建立个体心理学体系的初心。

当我们对很多案例中的问题儿童的表现进行深入研究时,我们会发现一旦这些孩子遇到困难,他们很可能既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坚持去寻找解决方案的信心。问题儿童在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时明显勇气不足,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找回曾经占据中心地位的荣耀,那么他们就会试图找到一种自我感觉很强大,但不需要鼓起勇气去完成任务的办法。如果再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儿童经常向母亲寻求庇护,害怕面对陌生人。当需要他们展现积极、阳光、勇敢、自信的一面时,他们就会畏畏缩缩不敢上前,甚至整个人都表现出沮丧和自卑。他们不够自信,觉得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所以他们会从另外的角度去释放自己的这种巨大压力。

其实,我们能够明确这样一点:犯错是不需要勇气的,罪犯并不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小偷的作案经历,就会发现小偷在行窃之初,只敢去空无一人的房子里偷窃,他们需要借助对手的软弱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感。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一个小偷翻墙进入一个富裕家庭准备偷窃,他进入房间后看到两个人正在睡觉,心里很高兴,没有发觉其中一人是在装睡。就在小偷准备走时,有人叫住了他,用责备的语气问他:“你为什么要偷东西?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小偷握着手枪,回答说:“你知道我们底层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有多么艰苦吗?”从这个回答中,我们能读出他心里的自卑与绝望。

我们已经快找到问题儿童没有准备好的关键原因了。这应该与孩子幼年时期的发展有关系,特别是过度负担压力的孩子是无法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的。

那么,问题儿童的巨大压力是如何造成的呢?主要与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关。有些孩子存在先天性的身体缺陷,比同龄人要显得更加瘦弱、矮小,缺乏活力和热情;有些孩子的肠胃吸收能力非常差,过敏、呕吐或胃绞痛等状况频繁发生,使得他们的心情非常烦躁。为了不让他们在生长发育上落后于同龄人,他们需要被精心照顾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以避免身体上的不适。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他们的幼年时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们很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苦。他们的身体备受折磨,精神压力倍增,这种状况迫使他们只关注自己,无暇顾及周围的人。

对这类孩子来说,他们最在乎的东西应该就是各种各样的食物了,他们会研究食物搭配来使自己的营养均衡,甚至连做梦的内容都与食物有关。当然,我们可以将这些孩子的兴趣逐渐引导到对他们成长有利的一面,比如培养他们品尝美味的能力,他们往往能成为很好的美食家,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制作美味的食物。因为他们会不断地去寻找与食物有关的美好事物,所以这种兴趣会一直伴随着他们,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理上的问题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身体感官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我想讲的不是他们身体上的缺陷,而是这些孩子会因为生理自卑感到紧张。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体弱多病的孩子不仅无法忍受自己的弱点,甚至还会特意把自己的弱点展现给别人看。他们对自己弱点的关注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的内心会萌发想要得到更多人认可的强烈愿望,这使得他们格外关注自己的弱点。

另外,有些孩子会对自身某一方面的缺陷特别关注,这也会使许多人失去勇气,感到自卑,习惯用左手的孩子身上就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形。个体心理学家发现,大概有35%~50%的人是习惯用左手的,却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自己习惯用左手,大家经常忽略这件事。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为习惯用右手的人设计的,比如文具,当习惯用左手的孩子来到学校时,他在身边都是习惯用右手的孩子的班级氛围中,就像是一个完全没有准备好的笨手笨脚的孩子,于是经常会被老师责备,甚至惩罚。这类孩子一开始就比其他孩子更难获得成功,他们必须训练支配能力较弱的右手,以免与他人格格不入的感觉日益增强。这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训练的方法也必须正确,才能够实现与同龄人同步。在过去,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受到的训练是很少的,艾因哈德 就曾经描述过,查理大帝学习写作和阅读时是如何竭尽全力,但是这位伟大的统治者仍然因为“缺乏天赋”而遗憾收场。显然,当时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糟糕的,一直到了裴斯泰洛齐 的出现才有所改善,他让无数有读写困难的孩子获得了成功,所以方法始终是关键。

我们还是用习惯用左手的孩子进入学校后的状况来观察吧。习惯用左手的人,很有可能会写一手好字,在回顾他们的学习历程的时候,我们会找到他们的秘密。习惯用左手的孩子本身就拥有一双“巧手”,只要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能成功地克服困难,成为真正的赢家。

然而,有更多的习惯用左手的人却没那么幸运。他们在生活中做事笨手笨脚,经常遭到指责、批评,甚至是嘲笑,因此他们十分沮丧,对自己失去自信。面对生活中的任务与困境,他们没有信心去解决,最后往往一事无成。我们还发现许多问题儿童、罪犯以及自杀者有很多都习惯用左手,同时也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中习惯用左手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两种情形都有可能会发生,而且走向了两个人生的极端。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习惯用左手的人只要把左右手十指交叉,就会发现左手的拇指会下意识地放在右手的拇指上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方法去辨认哪些是习惯用左手的人。不知道孩子是习惯用左手的人,就会把他们跟不上节奏的原因归咎于天生的笨拙,或者是心理上的懒惰。满腹委屈的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批评,慢慢地就会对成功不再抱有期待,从此一蹶不振。懒惰是自卑感的一种表达,只要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这种用懒惰来体现的自卑感就会钻出来作祟。 4LoKeeQLFFuI4kuxUnp6G9Nj5qlvMA5XFEjL7S6rtI+KaH9GdwSetpQhxUufST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