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自我实现与超越

在本章中,我计划讨论关于自我实现与超越这个话题中饱受学界热议的观点,但并不打算形成一个最终的观点。我发现,与我的学生以及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这些思想的时候,每个人对自我实现的概念看法不一,就像罗夏墨迹测验 一样。这件事经常提醒我,自我实现更多地在于它的实践者,而不在于它的定义本身。现在要做的是探索自我实现本质的某些方面,不是去得出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从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找到实践方面的意义。自我实现在此时此刻的意义是什么呢?自我实现在星期二下午四点的意义是什么呢?

自我实现研究的开端

我最开始并没有打算让自我实现成为我的研究课题,也并不打算对它进行研究。这一研究起初只是一个年轻学者(也就是“我”)试图了解两位他非常喜爱、钦佩和崇拜的老师,这两位老师实在是太出色、太优秀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高智商让我钦佩不已。我无法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崇拜他们的层面上,而是试图理解为什么这两个人与世界上碌碌无为的普通人如此不同。这两个人是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 和马克斯·韦特海默先生 。在我获得博士学位后,我从西部来到纽约市继续求学,他们成了我的老师,他们是最杰出的人。我在心理学中获得的知识完全不足以理解他们。好像他们的优秀程度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所能达到的程度。我自己的研究活动是非常原始的,采取的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科学的研究方法。我对鲁思·本尼迪克特和马克斯·韦特海默分别做了描述性的记录。当我试图理解他们、深入思考,并在我的日记和笔记中写下这些内容的时候,突然在某一刻,我意识到他们的这两种模式可以归纳出某些一般化的特征。我谈论的是某一种人,而不是不能进行类比的两个个体。我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不已。我试图在其他地方寻找这种模式,结果我在一个又一个人身上证实了这种模式确实存在。

根据普通标准的实验研究,即严格的控制研究,这根本不能称为研究。因为我只是对我选择的某些特定的人进行概括性的总结研究。显然,还需要其他的评判标准。到目前为止,事实是,一个人选择了他喜欢或钦佩的二十几个人,并且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出色和优秀的人,然后试图研究他们并发现他能够描述出一种综合征,进而得出结论:这种模式似乎适合他们所有人。这些人仅仅是来自西方文化的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按照固定的特征进行挑选的。尽管这种结论是不可靠的,但是,正如我在最初讨论这一主题的期刊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那是我唯一能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定义。

我发表调查结果后,又出现了几条证据支持我的发现,不是通过重复我之前的研究方法,而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出发的研究方法。卡尔·罗杰斯及其学生们的发现共同证实了整个综合征。布根塔尔提供了心理治疗方面的证据。一些针对摇头丸的研究,关于其治疗(也就是对症治疗)效果的研究测试结果——实际上,尽管没有复制原来的研究方法,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确凿的支持。我个人对其主要结论非常有信心。我想任何研究都不可能使这种模式发生重大改变,虽然我相信会有微小的变化。我自己也对研究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但我的自信不是一个科学的基准。如果你质疑我在研究猴子和狗的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那么你就是在质疑我的能力或称我为骗子,我有权反对。如果你质疑我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发现,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这样做,因为你不太了解那个人,他的结论是基于筛选出来的研究对象得出的。这些结论尽管是用前科学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来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科学的。

我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年长的人,他们经历了漫长岁月并且显然获得了人生的成功。我们还不知道调查结果是否适用于年轻人。我们不知道自我实现在其他文化中意味着什么,尽管中国和印度的自我实现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不知道这些新研究的结果如何,但是,有一点我毫不怀疑:当你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是非常优秀且健康的人、强壮的人、有创造力的人、纯洁的人、明智的人时——事实上这正是我挑选出来的那几种人——你会得出对人类的一种不同的看法。你是在问,人可以长多高?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我对另外一些事情非常自信,那可以说是“我靠自己的嗅觉做出的判断”。然而,关于以上我已经讨论过的这些观点,我很少有反对论据。自我实现很难定义。可想而知更难的是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什么是超越自我实现?或者换种说法,什么是超越真实性?在所有这一类问题中,只有诚实是不够的。关于自我实现的人,我们还能有什么别的说法吗?

存在价值

毫无例外,自我实现的人专注于外在的一些事物。他们致力于自己热爱的事情,某项他们非常珍视的事业,从神圣的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种感召。他们在命运的感召下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以至于工作和快乐间的分歧消失了,他们在工作中也能获得无上的快乐。有的人一生致力于维护法律的威严,有的人一生致力于匡扶正义,还有一些人追求美德或者真理。他们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用他们的人生去寻找所谓的“存在”(缩写为“B”),这些终极价值是内在的,是最根本的东西。这些存在价值大概有十四种,包括真理、魅力、善良,以及完美、单纯、渊博,等等。我在本书的第九章以及《宗教、价值观和巅峰体验》这本书的附录中展开讲述了存在价值的概念。它们是存在本身的价值。

超越性需求和超越性病状

这些存在价值的存在使自我实现的概念框架更加复杂。这些存在价值像需要一样在起作用。我称它们为“超越性需求”。超越性需求被剥夺会滋生某些类型的病状,我称之为“超越性心理疾病”——因心灵问题而产生的疾病,例如,由于一直生活在欺骗中导致“不信任任何人”的心理疾病。就像我们需要心理咨询师帮助人们解决因未满足的需求而产生的简单问题一样,我们可能也需要“超越性咨询师”来帮助人们治愈未满足的超越性需求导致的病态心理。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完全可以解释以上这一点,这就像人们需要生活在美丽中而不是丑陋中,人们需要食物饱腹且需要休息来缓解疲惫是一样的道理。事实上,我赘述如此之多是为了表明这些存在价值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他们有这些超越性需求。辅导员的一部分工作可能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些需求,就像传统的心理分析师让他的患者意识到他们类本能的基本需求一样。最终,或许一些心理专业人士会认为自己是哲学或宗教顾问。

我们中的一些心理咨询师试图帮助我们的咨询对象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这些来咨询的人往往被价值问题所困扰。很多人都是年轻人,大体上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人,尽管实际上他们看起来往往像闷闷不乐的孩子。尽管如此,从传统意义上,我认为(纵然有时有各种行为证据),他们就第一流的意义来说也是理想的。我认为他们正在寻找的价值观驱使他们投身于爱国的理想、对某些事物的崇拜和对爱情的追求。这些年轻人正在做出选择,不时地前进或后退,远离或走向自我实现的道路。咨询师或超越性咨询师要如何引导他们变得更加充实呢?

引向自我实现的行为

当一个人趋向自我实现时,他需要做什么呢?他会咬紧牙关,严阵以待吗?自我实现有哪些实际行为表现?又有哪些步骤呢?我将描述一个人趋向自我实现的八种途径。

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生动、忘我地专注和投入。这意味着摆脱了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后的体验。在这个体验中,个人完完全全成为一个人。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时刻。作为个体,我们偶尔会经历这样的时刻。作为咨询师,我们可以帮助客户更频繁地感受它们。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完全专注于某件事情并丢掉他们的虚假、防备、羞怯——彻底投入这件事。作为旁观者,我们可能把它看作一个非常甜蜜的时刻。在那些试图变得非常强硬、愤世嫉俗和老练的年轻人中,我们发现他们找回了些许童年的真诚;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一个时刻并充分去感受它的时候,从他们的脸上,我们能重新看到一些天真和甜美。此时的关键词是“忘我”,而年轻人的毛病正是太多地专注主观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忽略了忘我的重要性。

第二,将生活视为一系列选择过程。每个选择都有前进和倒退之分。可能一边是趋向防御、趋向安全、趋向畏缩的选择;但是在另一边,却是成长的选择。在成长和恐惧间进行选择,一天进行了多少次的自我斗争就是进行了多少次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它意味着每天要做出多次选择,选择撒谎还是诚实,在某些特定时刻选择偷窃还是安分守己,每一次这样的选择都是一次成长的选择。这些都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的。

第三,谈论自我实现意味着有一个要去实现的自我。人不是一块白板,不是一块黏土或橡皮泥。人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生命体,至少是一种“软骨”的结构。最起码,一个人具有他特定的气质和他的生物化学平衡。这里有一个自我,我过去曾说过要“倾听冲动的声音”,这意味着让特别是自我浮现,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特别是儿童、年轻人)不能遵循我们自己的内心,而是遵从父母的期待或屈服于体制、长辈、权威或传统。

作为迈向自我实现的简单的第一步,我有时会这么建议我的学生:当别人给你们倒了一杯红酒并询问你们对红酒的看法时,你们应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回应。首先,我提议他们不要看瓶子上的标签,不要让标签影响他们对红酒味道的判断。接下来,如果可能,我希望他们闭上眼睛,并让自己平静下来。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试着屏蔽外界的杂音,以便可以用舌头品尝葡萄酒,并根据自己内部的“最高法院”来做出判断。只有到那时,他们才可能做出“喜欢它”或“不喜欢它”的真实回答。这样的回答与我们通常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最近在一次聚会上,我发现自己看着瓶子上的标签,并向女主人保证说,她选了一瓶非常好的苏格兰威士忌酒。然后我自己停下来思考:“我在说什么?我对苏格兰的威士忌酒知之甚少。我所知道的只局限于广告宣传。我不知道这瓶酒是好还是不好。”然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拒绝这样做就是实现一个人的自我的连续过程的一部分。

第四,有疑问时,要诚实而不是对自己撒谎。“有疑问”这个短语,我们在各个场合都能碰到,因此我们不必过多地争论有关交际手腕的问题。通常,当我们心存疑惑时,我们并不诚实。来访者在很多时候也并不诚实。他们放出各种“烟幕弹”来伪装自己。即使咨询师建议他们诚实一点,他们也不会轻易这么做。在自我内在寻求答案意味着承担责任。这本身就是迈向自我实现的重要一步。关于这个责任问题,目前很少有相关研究资料;它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没有出现过,谁会调查白鼠的责任?然而,它也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在心理治疗中,如果人们可以了解它,可以感受到它,那他们就能在那一刻意识到相应的责任。然后人们能清楚地明白承担责任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步骤。每次承担责任都是一次自我的实现。

第五,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都是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做出成长选择而不是恐惧的选择,倾听内心渴望的声音,以及保持自我诚实和承担责任。所有这些都是迈向自我实现的步骤,所有这些都能保证我们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如果一个人每次面临选择时,都能为成长的选择做出一些努力,那么这些选择合起来就会把他引向本质上适合他的人生方向。他开始明白他的命运是什么,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他的使命是什么。除非一个人敢于在生活的每一个时刻倾听自我的声音,并且明确地拒绝错误的选择,否则他无法明智地为生活做出选择。

在我看来,艺术界已经被一小群舆论和风尚制造者所主导,我对他们感到怀疑。这是我个人的判断,但对于那些自我标榜的人来说,这么说似乎是公平的:“你们要喜欢我喜欢的东西,否则你们就是傻瓜。”而我却告诉人们要听从他们自己的喜好。大多数人却不这样做。当站在画廊里欣赏一幅令人费解的画作时,人们很少听到:“这是令人费解的画作。”不久前我们在布兰迪斯大学参加一个舞会,整个活动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们播放着电子音乐、磁带,做一些超现实主义和颓废的事情。当灯光亮起时,每个人都惊呆了。没有人知道该说些什么。在那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说一些俏皮话而不是说“我要好好想想这件事”。说实话,这意味着敢于与众不同、不受欢迎、不墨守成规。无论年轻的还是年迈的来访者,如果不能引导他们敢于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那么这样的咨询师最好不要从事这份职业了。这个观点换种说法就是:不要害怕,要勇敢。

第六,自我实现不仅不是一个终结状态,而且是在任何时刻以任何形式努力实现一个人潜力的过程。例如,倘若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自我实现意味着使用一个人的智慧。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但这可能意味着要经历艰难且具有挑战性的时期,以实现一个人的可能性。自我实现可能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像在钢琴键上进行长期艰苦的手指练习一样。自我实现意味着努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即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人,只成为一名二流医生并不是自我实现的最好途径。

第七,巅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法被他人保证的,甚至是无处寻求的即刻狂喜。正如刘易斯写的那样,人们会在这种时刻感到“惊喜不已”。但是人们可以设置条件以便更有可能达到巅峰体验,或者可以反过来设置条件以使它们不太可能出现。打破幻觉,摆脱虚假的观念,了解自己不擅长什么,知道自己不具备哪些潜力,这也是自我发现的一个过程。

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确实有过巅峰体验,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有些人不经意间将这些不显眼的神秘体验抛在一边。帮助人们发现这些微妙的狂喜瞬间是心理咨询师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一个人的心灵怎么可能在外部没有任何东西作为交流手段——那里没有黑板——的情况下窥探另一个人秘密的心灵世界并尝试与之进行交流呢?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我尝试了一种新方法。我在《宗教、价值观和巅峰体验》这本书的另外一个附录中对它有所描述,其标题为“狂喜的交流”。我认为,这种沟通可能更像是一种教学和辅导,它可以帮助成年人尽可能充分地发展,也许比我们看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如果我喜欢贝多芬,而且我能欣赏你听不懂的四重奏,我该如何教你欣赏它呢?很明显,你听到的可能只是噪声。我听到一些非常美妙的东西,而你看起来一片茫然。你听到的只是音符而已。我该如何让你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妙呢?这是教学中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让你学习ABC这样简单的基础语言知识,或在黑板上展示某一个算术问题,或教你一些像青蛙解剖这样的生物学常识。后面列举的这些东西相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外在的东西;其中一个人有教鞭,两个人能同时看一个目的物。这种教学很容易,另一种则难得多,但它是咨询师工作的一部分。这就是超越性需求咨询。

第八,自我解剖,也就是精神病理学对意识的挖掘治疗法。找出关于个人的一切相关信息——从事什么职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追寻和惧怕的是什么,他要去什么地方以及他的使命是什么。这意味着识别自我防御 ,在确定自我防御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放弃防御机制的勇气了。这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建立的,但放弃防御是值得的。如果精神分析学的相关资料和文献没有教会我们别的什么东西,它至少让我们知道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去神圣化

让我谈谈心理学教科书中没有提到的一种防御机制,尽管它对今天的一些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去神圣化,即去神化了的防御机制。这些年轻人不信任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他们觉得自己在生活中遭到了欺骗或打压。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父母非常愚蠢并且不尊重他们,而这些父母本身对价值观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对孩子的行为只是感到吃惊,从不惩罚孩子或阻止他们做错事。所以我们遇到的是这样一种现状:年轻人有正当且充分的理由鄙视他们的长辈。这类年轻人的群体非常庞大且常见,他们不会听取任何长辈的建议,特别是当长辈说的话和他们从伪善者嘴里听到的话相同时,他们会对此感到更加反感和抵触。他们听到自己的父亲谈论要成为诚实、勇敢、无畏的人,而他们的行为却与之相反。

这些年轻人已经学会了仅仅将这个人看作非常具体的对象,并拒绝预测他的人生是否有别的可能性,或拒绝联想超越他本身价值的象征意义,或拒绝把他或者她的人生看成一个长远的连续性的过程。例如我们的孩子将性去神圣化看待。他们认为,性什么都不是,它只是一件自然的本能的事情。他们认为性这件事如此自然、常见,以至于它在许多情况下失去了诗意,这意味着它几乎失去了一切。自我实现意味着放弃这种防御机制并学会将其再神圣化

再神圣化

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再神圣化意味着愿意再一次从“永恒的层面”去看待一个人,或者以中世纪基督教的统一感知方式来看待他,也就是说,能够看到他身上的神圣的、永恒的、象征性的意义。那就是把女性看成是英文大写字母“W”开头的,区别于男性的,以及性别之外的包含其他一切特征和意义的一种存在。

另外一个例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学习解剖大脑。如果这个医学生没有统一的感知,没有敬畏之心,只是将大脑视为一个具体的东西,那么医学知识之外的某种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认可和接受再神圣化的概念,人们就会将大脑视为神圣的物体,给予它象征性价值,运用修辞手法赋予它丰富的内涵,看到它充满诗意的深刻意义。

孩子们会说,再神圣化通常意味着大量的陈词滥调——“非常古板守旧”。然而,对于咨询师而言,特别是面对老年人的心理咨询师,当关于宗教和生命意义的哲学问题被提出时,再神圣化是帮助人们走向自我实现最重要的方式。年轻人可能会说它是老套刻板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可能会说它是无意义的,但是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向我们寻求帮助的人来说,这显然是非常有意义和非常重要的,我们最好回答他,否则,我们就不要再做心理咨询这项工作了。

总结以上要点,我们意识到自我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一个人自吹自擂,说自己一脚踏进万神殿,永远跻身伟人行列,但这是不可能的。自我实现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点一点积少成多的过程。我们的来访者往往倾向于等待某种灵感突然降临,以便他们可以说:“在这个星期四的3点23分,我完成自我实现了!”被挑选作为自我实现者,符合这个标准的人,不过是从这些小路上走过来的: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他们承担责任;他们自我坦诚;他们坚持不懈;他们探寻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不仅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且着眼生活中更小的细节。例如,当他们穿着这样或那样的鞋子时,他们感觉到磨脚,以及他们是否喜欢吃茄子,或是否会熬夜喝太多啤酒。这一切都是反映真我的各个方面。他们发现自己的生物本性及先天的特性是不可逆转的或难以改变的。

治疗的态度

这些是人们趋向自我实现时所做的事情。那么,咨询师是什么样的人呢?咨询师怎样才能帮助来访者朝着成长的方向前进呢?

找到一个心理治疗典型。我使用了“治疗”“心理治疗”和“患者”等字眼。实际上,我讨厌这些字眼,我讨厌人们潜台词下的这种医学模式,因为这种医学模式表明来访者都是生病的人,他们被“疾病”困扰并希望得到治疗。实际上,我们当然希望咨询师是那个帮助来访者促进自我实现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人。

咨询模式也必须被换掉,它并不合理。它把咨询师的角色视为至高无上的人或者专业人士,他们了解心理学知识,居高临下。而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像可怜虫一样一无所知,他们仰视并且期待这些咨询师们能够以某种方式治愈他们。从常识来讲,不需要咨询师担任教师的角色,因为教师专门从事教学并且非常擅长“外在学习”。一个人要成为最优秀的人反而要依靠“内在学习”。

存在主义治疗师已经解决了模式的问题,我推荐布根塔尔的书——《寻找纯真》,作为对这一问题的一种讨论。布根塔尔建议我们称咨询或治疗为“本体论”,意思是试图帮助人们成长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高度。也许这比我曾经说过的一个词“心灵学”更好,这个词来自一个德国作家,意思是对心灵的培养。无论我们使用什么词,我认为我们最终必须达到的一个概念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很久以前提到的“哥哥”这个概念。哥哥是一个内心充满爱和责任感的人,就像他为自己的弟弟所做的那样。当然,哥哥懂的东西更多,他生活的时间更长,但他的本性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而且他不是那种喜欢说教的人。聪明而有爱心的哥哥试图使他年轻的弟弟变得更好,并试图以他弟弟自己的方式让他变得更优秀。看看这与“教一无所知的人”的模式的区别有多大!

心理咨询与按照某种方式的训练,或者某种形式的塑造,或者教导人们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传统方式的教学是不相关的。它与说教无关,它是一种“道家的”启示和启示后的帮助。道家式的咨询意味着不干涉、放手。道家不是自由放任的哲学,也不是忽视或拒绝帮助或关注的哲学。这种道家式的咨询是最理想的模式,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非常专业的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绝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自己的患者,或绝不会为了让患者照搬自己的理念而以某种方式宣扬自己价值观的正确性。

好的临床治疗师所做的是帮助他的某个特定的来访者敞开心扉,突破对自己固有观念的防御机制,找回自己的初心,并充分了解自己。理想情况下,治疗师十分抽象的知识结构背景,他读过的心理学书籍,他就读的学校,他对世界的看法等,这些都不应该让患者察觉到。尊重“弟弟”式患者其内在的本性、本质和其本性的特点,他会认识到,他过上美好生活的最佳方式就是更加充分地成为他自己。我们称为“有病”的人是那些迷失自我的人,是针对人性树立起各式各样神经质的防御机制的人。就像对于玫瑰花而言,园丁是意大利人还是法国人或瑞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弟弟而言,帮助他的人是如何学会帮助人的也无关紧要。帮助者必须提供某些服务,无论他是瑞典人还是天主教徒,或伊斯兰教徒,或弗洛伊德学派,或任何其他人,这些服务都不应该受帮助者本身意识形态的干扰。

这些基本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和其他动态心理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是:自我的无意识面受到压抑,而发现真我需要揭露这些无意识的方面。隐含的无意识会如真相一样慢慢浮现。学会突破自己的压抑,了解自我,听到内心渴望的声音,揭示巍然屹立的人性本质,获得知识、洞察力和真相,这些都是对自我实现的要求。

劳伦斯·库比此前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这篇文章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一个人成为符合人性的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完满的人。

特别是对于成年人,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开始;我们已经有了能力、才华、方向、任务、追求。如果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咨询模式,那么,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更完美地找到他们内在的本性,使之更加丰盈,充分实现他们的潜力和可能性。 X5ZYFFjFZe0OFRZPqSUpb7OUaj52pg8UKEqEM9MSRlIMd8GLnU4HsO/BHAqMqw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