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食之道

我真的想做一个美食家。

秋,是一个总让人沉思的季节,特别是像我这种多愁善感的人更是不能自已。

前些日子我过生日,食友爽爽发来信息庆生,同时收到她精心准备的一份很特别的生日礼物。我心感动,感恩。听闻爽爽身体再次转差,作为好友我却无能为力,心中平添了几分哀愁,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深秋的悲伤。

与爽爽相识是因食结缘。爽爽对吃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记得刚认识时,她正到处游吃,食量不输给七尺男儿。我也因此了解到她的一些饮食习惯。她说自己无食不欢,东西南北的菜都喜欢吃,而且也不怎么重视饮食调和之道,不饮茶,不喝咖啡,不饮红酒。我当时听后心中隐隐感到不妥,劝她多饮茶,多吃白水菜,否则身体会出问题的。没想到一别经年,一语成谶,竟然真的出了大问题。这些年一直为她默默祈祷,希望她能尽早康复。由于爽爽对吃太过热爱、执着,身体稍微好转便又四方游食,如此反复,致使身体每况愈下。

我在担忧的同时,又有了一丝自责。我们号称美食工作者,追求吃,传播吃,谈吃论饮,但这究竟给身边的朋友带去了什么?难道追求美食只是为填口腹之欲?

中国有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不假,但它是形成于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于劳苦大众而言,能吃饱的日子不多,正因吃不饱,才把吃看得至关重要。

而如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饱不再是问题,吃好才是关键。但今天还是有人把吃得奇、吃得贵当作身份的象征和权贵的体现。殊不知,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人在饿肚子的时候,吃第一碗饭的价值最高;吃第二碗的时候,价值就没第一碗高;到第三碗的时候,就成为一种负担;到第四碗的时候,它就是毒药。现在常见一类不敢自称美食家,只敢自称“吃货”的人,不过外人还恭维他们为“美食家”。

究竟怎样才算“美食家”,目前没有标准。我认为美食家起码得吃得素雅,体形、体态、身体味道、言谈举止等,起码得和雅有点关系吧。不要把自己吃出一身毛病,吃成膏肥脂满的横行物——这样的哪里算“知味人”,顶多也就是个吃货而已。

这些年,我混迹于吃的江湖,也好自称为“吃货”,但现在是真的不喜欢这个称呼。吃货充其量就是比果腹的人吃得更多样化一点而已。人生于偶然,长于吃,甚至也死于吃(常言道“病从口入”)。如果连我们这帮号称“玩吃”“研吃”的人,还吃得九死一生、毛病缠身,那岂不是在浪费好物?若如此,我宁可从此相忘于吃的江湖。人生总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因此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美食家,我将致力于研究怎样吃得健康、吃得美,包括在菜品的设计理念上,怎样淡而能雅、贵而不奢,尝美味又能调五脏,尽量做到让人在身心康泰的基础上去谈美味。

或许,有人会说:“标哥,你这是一厢情愿,是行不通的。我们经营酒楼会所,如果没有这些高端的食材与花样,怎么卖出好价钱?”其实我也明白,目前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还是主流。但我相信合理与健康的饮食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的,最终能成为共识。关于经营成本的问题,还是认知习惯在作祟:一根萝卜怎么就不能卖出一两百元?只要在技艺与理念上去创新,做出好吃而有特色的萝卜,它也可以卖出鲍鱼价。书画家一张纸、几滴墨水也能卖出大价钱,其实烹饪和画画一样是手艺活儿。凡事要变革创新,总有先行者。我个人的愿景是力争为身边的朋友带去更健康的饮食理念,为这个社会留下一点合理的饮食认知。若能如此,我愿已足,至于是先贤还是先烈,这已与我无关!

2019年中秋有感而发,是为自序。 cJ0ubAuEzZPT6mExRET4zjGJi0vLum69a2VZNYnD3LiAg9h7EQi0LMzUpLD9a61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