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过去是实实在在的贬义词,意思与“饭桶”相当,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先锋。过去,只会吃是典型的败家子,如今却成为热爱生活的代言人。
央视也顺应潮流弄了一个吃货的比赛,比敢吃和会做吃的。虽然都自称“吃货”,但水准还是有高低的。其中与见识的关系密切,见识少了,吃货的水准自然高不到哪儿去。比赛中有一个环节要拿出自认为最可怕的食物来考验别的选手,有一位上海的选手居然拿来了生海胆,并自称是“不敢闻”的可怕食物。结果,哈哈,在场不少嘉宾和选手吃得津津有味!此所谓“少见多怪”也。
在汕头,海胆也是常见的海产品之一。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与海星、海参是近亲。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由于沧海桑田,在我国的西藏高原曾发现过海胆的化石。它们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都生存过,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活动最为活跃。
海胆的外表挺吓人,其英文名“Sea urchin”是海中淘气鬼的意思,又被称为“海刺猬”。它的体形呈圆球状,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故有“海中刺客”的雅号。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中,一直有“东贵西贱”的差异性。在西方,不知是因为丑陋的外表还是伤人的利刺,海胆长期被视为低档的食材,甚至因为妨碍捕龙虾的渔夫作业,将其骂作“害虫”;它的胆黄被称作“女巫的蛋”,成为被诅咒的食物。一些有暴力倾向的渔夫还常拿它们出气,抓到海胆后故意将它们砸碎再扔回海里,只有穷人才会食用它。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在东方的日本,海胆简直就是足以“亮瞎眼”的顶级食物。日本人给海胆黄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云丹”,意为红色的云彩,真的是捧上天了!在日本,海胆与海参卵(揆子)和乌鱼子(乌金)并称“三大珍味”。
海胆的身体由一个球形或盘形的胆壳包围,生物学家称为“硬壳”。包裹在硬壳里的海胆黄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其实海胆黄是海胆的生殖腺,也称“海胆卵”“海胆膏”。不管别人怎么称呼,我觉得海胆最突出的特点是“坚硬的外壳下包裹了一颗柔软的心”,可谓“剑胆琴心”的生动写照!中国人叫它海胆,“胆”者,不怕凶暴危险的精神、勇气。这小小的海胆,在古人的眼里一定是带着江湖侠客的气息,多少柔情和豪情都藏在这坚硬多刺的外壳之下。
海胆
海胆蒸蛋
我国食用海胆的历史也特别悠久,海胆不仅是上等的海鲜美味,还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明朝万历年间成书的《本草原始》就记载海胆的药用功能,有“治心痛”的功效,近代中医药认为“海胆性味咸平,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的功用”。海胆的外壳、刺、卵黄等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耳炎等,同时,海胆壳还可制成工艺品。
海胆的吃法真的差异性很大。东北大连的海胆饺子很出名,以海胆黄和猪肉、韭菜为馅。我吃过不少韭菜的,味道甘美。可能是北方人怕腥鲜的味道,所以喜欢吃熟的。烤海胆是北方最流行的烹饪方法,海胆里加入乳酪,感觉是西餐的创意。当然,大连也有腌海胆,既可作小菜,也可当蘸酱,但不是太普及。
在南方的海南、珠三角、闽南一带,最常见的做法是“蛋蒸海胆”。先用锯把海胆壳顶端锯开一个切口,然后从切口中注入适量蛋浆,与壳内的海胆卵拌匀,然后蒸熟,甘饴可口,味道鲜美,广东人给起了一个雅称——“芙蓉海胆”。
但这样的吃法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是不过瘾的,生吃才过瘾。电影《非诚勿扰》中就有一段吃海胆的戏,葛优陪着失意的舒淇来到了北海道,在一家料理店吃海胆鱼子饭,葛优吃了一大口,立即赞道:“腥,通透,刺激。”那是初次品尝的感受,在老食客看来,海胆还需细细品尝,才能感受其鲜美、润滑、细腻和含蓄的甘甜,最好再蘸点芥末酱油。
当然,最好的海胆来自日本的北海道,其“马粪海胆”被视为极品。由于当地海域温度低,水质清澈,孕育出的海胆肉质饱满,味道鲜甜浓郁。海胆的品种多达数百种,常见可食用的除了马粪胆外,还有黄胆、紫胆。这三种在我国以大连旅顺口出品的为最佳。大连海域水深、清、冷,水越冷,海胆生长就越缓慢,发育完全后口感就越甜美。海胆极易受生长环境影响,水质一旦被污染,海胆就会发臭。所以,能否出产优质的海胆也是海域水质的晴雨表。
汕头的南澳岛也出产海胆,南澳除了海胆蒸蛋外,还常做海胆炒饭。炒熟的海胆与米饭拌在一起,再配上翠绿的小葱、芹菜粒,色泽鲜亮,诱人食欲。
海胆直接鲜活的锯开了现吃,当然是最佳的选择。而把海胆黄取出来,整齐地码在小木格里,急冻后就可以运输到其他的地方。解冻到一半来吃是另外一种风味,犹如海鲜雪糕,多吃几片也不会觉得腻。
潮汕人喜爱生吃,对于吃海胆根本谈不上有没胆吃的问题。有人利用微博卖南澳海胆,竟然做得风生水起,可送货上门。据说要提前好些时日预订才买得到,在这个信息化的商品社会,只有真正的好东西才会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