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黎”不来

冬天竟然在食堂吃到肥美的三黎鱼,这实在让我有些困惑,怀疑是人工养殖的美国品种。第一个困惑是季节问题,三黎生产于春夏,按有关的记载,鱼季最晚也就到农历的九月。怎么冬天还有?另外就是,食堂选购的鱼一定是价格低廉的,可见这些美味的三黎市场价格不高。

上篇说道,过去常常把“三黎”称为鲥鱼。例如,清光绪年《揭阳县正续志》载,“三黎”为鲥鱼的土名,实为一种。而清嘉庆版《澄海县志》则将“鲥鱼”和“三黎”的词条分开,认为“三黎,似鳊而小,味肥美,旧志载此作鲥误”。也就是说,三黎和鲥鱼不是同一种,但极易混淆,大概也只能从大小上来分辨。因为无论是外形还是味道,内在结构还是洄游时间,三黎和鲥鱼都是一样的,它们至少应该是至亲的关系。

鲥鱼的名字源于“进出有时”,故名鲥。而三黎的名字也跟它洄游的时间有关。它应该来自粤语地区,是“三来”的意思(粤语把“来”说作“黎”)。不过,对于“三来”的含义也有两个版本:广东人认为是鲥鱼每年春夏有三次鱼汛的到来;而广西的粤语地区则根据清同治版《苍梧县志》相关记载述认为,是每年农历三月洄游到广西沿海的意思。

不管怎么理解,这种原产于南太平洋的鱼类,每年春夏之交便成群结队地洄游到南方沿海,所以潮汕地区过去十分常见。夏天在海边缯网,过去收获最多的就是三黎,而且往往是成群结队的。缯网是潮汕地区常见的捕捞作业方式之一。1991年的《汕头水产志》载:“缯网:有定式大车缯和流动式手缯网两种……于潮水涨落时,将缯网放下水中,稍待片刻,将网提起,有鱼则用手抄网捞起后,再将网放入水中,如此反复进行。”记得有一回与朋友一起到海边拗缯,一网就捞了一大桶三黎,不必开膛破肚,直接做成鱼饭现吃,那个美味没法说。三黎鱼是潮汕最价廉物美的鱼类,餐桌上往往是必不可少也吃不厌的,过了夏天往往让人怀念。

三黎

粤语有一句俗语称“三黎好食骨丝多”。意思是三黎鱼虽肉质鲜美,可惜骨刺多,吃得麻烦。三黎的吃法多种多样,蒸、煮、炸等皆宜。潮汕人最喜欢做成鱼饭,甘美异常,特别是一层皮下的油脂使肉质嫩滑甘香,非一般鱼类可及。另外,因为骨刺多,直接裹上面粉油炸也不错,我家常常这么做,适合急性子的人吃,可以连骨头一块嚼了。

近期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报道,说如今珠江口一带,三黎鱼因种种原因已难见踪影了。这个消息把我吓一跳,不免心生感慨。过去广东人说“春鳊秋鲤夏三黎”“五月三黎煮苦瓜”,把三黎列入“立夏三鲜”之一。可没想到,继长江鲥鱼消亡后,这种最常见的三黎也要步鲥鱼的后尘吗?

或许这个担心真不是多余的,我查看资料时又发现了海南媒体的一篇报道:“2001年,来自南海九江镇文昌村的报告说,三黎鱼已经基本绝迹,每公斤三黎鱼从20世纪80年代的80元上升为当时的800元。”

作为珠江支流的东江,沿岸的老百姓过去夏天通过捕捞三黎贴补家用,如今却早已不知三黎长什么样了。有当地的朋友在文章中写道:“我最近一次听到三黎鱼的消息,是去年博罗的朋友联系了渔家,带我们到江上看打鱼,那渔家说他曾打过一条三黎鱼,给水产研究所的人收购去做研究了,听说还赚了几百块钱。我没有去核实此事的真伪,但心里始终是半信半疑的,因为我没有亲眼见过。只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东江上是不可能再有大队的三黎鱼出现的了。三黎鱼已经退出了东江这个江湖,而江湖上只流传着三黎鱼的传说。”

而与此同时,另一则报道也让我感慨,是关于顺德淡水的三黎已经人工饲养成功的消息。不过顺德食肆的水池中,欢快游动的已是银鳞细骨的美国种三黎了!

三黎鱼在海南、珠三角地区消失的原因是什么?过度捕捞还是水环境的恶化?大概只有鱼知道! KxRlJ1+FeF3LV+7QiRtCDV0gwS68p5EWe/9iFOaggIpUgdGqqj9IhO+0Vm9Mmf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