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强迫机理

第一节 两脑博弈

正常人在调动思维(比如清醒时)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先由思维脑编制动作程序,然后给某个运动器官下达动作指令,后者接到命令后自动完成预定动作。

由于运动器官在正常活动过程中的肌肉动作已成习惯,而习惯由情感脑掌控,所以在具体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思维脑与情感脑分工很明确:思维脑只要下达任务就可以,至于如何完成任务,则由情感脑直接调动运动器官去完成。就如演木偶戏一样,只需用钢丝牵制木偶。

你之所以在完成某些任务时不大会发生强迫,是因为这些任务具有固定的节奏和熟悉的动作,而这些动作早已刻录在你的记忆库里变成了习惯,情感脑在没有思维脑干预下,就会凭着自己的记忆自动化处理。

当你在完成某个熟悉的任务或执行某些习惯化动作时,只要顺利地完成第一个动作,后面的动作,情感脑都能自动化处理。换句话说,在完成某个任务时只要第一个动作不发生强迫,后面的往往都不会发生强迫。反之,后面的动作就容易呈现多米诺效应——塌方式的崩溃。

比如专业打字员,只要顺利打出第一个字母,后面的字母就会鱼贯而出。写熟悉的字,只要顺利写出第一笔画,后面的笔画就会脱颖而出。从1数到100,只要顺利数出第一个字“1”,后面就会自动化地顺利地数出“2、3、4、5……”

然而,如果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让你很在意的强迫,情形就可能大不一样。比如,数数的时候,虽然前面很顺利,但数到某个数时,你就会“卡壳”。

如果不是完成熟悉的有固定程序的习惯性动作,情况则大为不同。为了完成任务,思维脑需要事先认真编制动作程序,并且每一套动作都要和情感脑默契配合才能达到娴熟自如。若稍有犹豫,或者思维脑边考虑边做,即思维脑在动作过程中没有得到情感脑的配合,动作必然迟缓。这时候,如果思维脑想达到娴熟自如,则容易导致强迫。

譬如,要完成“检查门窗”这一套动作,运动器官(如手和脚)接到思维脑的指令后,立即报告掌管记忆的情感脑相关神经中枢,这些平时记忆了大量检查门窗动作的神经中枢就会立即行动起来,调动运动器官自动完成预定动作。但此时,这些相关神经中枢的记忆库(情感脑)可能会向思维脑发出安全警报:“你如果要检查门窗,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警呢?

这是因为你曾经因检查门窗有过强迫的创伤性记忆。接着就看你的思维脑如何对待这个突兀的警报。

强迫症患者有时会不经意地顺利通过强迫拐点,而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此时并非情感脑不给思维脑报警,而是报警了思维脑却无暇理会。

事实上,病态性强迫往往是思维脑严密监控的产物。如果避开了思维脑的监控,任凭情感脑发挥,患者往往不会发生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发现了这个规律,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把要完成的动作做得非常快,目的是为了逃避思维脑的监控。但很多时候,它们没有那么幸运。因为思维脑对情感脑的监控非常严密,一旦接到情感脑可能会发生强迫的报警后,思维脑就会想:执行还是不执行?如果执行,可能会发生强迫,如此下去必然会加重强迫;如果不执行,可能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切身利益。

害怕什么,就会注意什么。接着,思维脑就会干预情感脑。若以“我不要”对抗“我要”,必然掀起更强烈的“我要”;若以“不要怕”对抗“怕”,必然掀起更大的怕;若以“不要关注”对抗“关注”,必然引起更强烈的关注;若以“不想对抗”去压制“对抗”,必然引起更强烈的对抗;若以“不要强迫”对抗“强迫”,必将激起更大的强迫。如此强迫与反强迫,无疑会把心理波动推向高潮。

当心理波动的强度超过心理承受极限,就会打破预定动作的自动化。如果此时思维脑转移注意,让情感脑放手去干,运动器官的自动化又将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病态性强迫的实质不是动作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动作自动化受到超限刺激的干扰暂时遭到破坏的结果。所以,强迫行为的疗愈不是建立新的动作习惯,而是恢复被破坏了的行为反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强迫症患者在没有意识(没有注意自己是否会强迫)的状态下是不强迫的,如梦游时不会强迫,这是因为梦游期间没有思维脑的干预。而常态习惯性强迫者说梦游时也和平常一样会出现强迫。

另外,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梦见自己在强迫,这是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正常人包括常态习惯性强迫者往往不会梦见自己强迫。

第二节 情感泛滥

任何一种心理变化都会通过某些生理反应表现出来。面临恐惧或突发事件时,可能会吓得脸色发青,出现四肢发抖、心跳加快、呼吸紊乱等生理现象;遇见心动的异性,会出现面红耳赤、胸腹起伏、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现象。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一切心理波动都会通过各种生理现象反映出来,如表情难看、身体发抖、言行举止异常和强迫等。我们把这种由心理波动引起的强迫反应称作“心因性强迫”。

心理波动包括单纯的心理波动和复杂的心理波动。

单纯的心理波动只受情感脑支配,复杂的心理波动受思维脑与情感脑共同支配。

无风不起浪。心海之波不会凭空泛起,而是受内外因素的互动,以条件或非条件反射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管是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心理波动,还是条件刺激引起的心理波动,开始都是单纯的、简单的。如果思维脑干预了,对心理波动采取对抗压制,必然带来更复杂的心理波动。

不管是简单的心理波动,还是复杂的心理波动,当其强度超过人的心理防线或生理防线,都会引起剧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发生激烈的生理反应和失控行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一般来说,单纯心理波动不足以引起较大的强迫反应,只有压制对抗后的复杂心理波动才会激起剧烈的强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许多病态性强迫,特别是出现预期反应的强迫,都是复杂心理波动的外在反应。

总之,正常人心理波动导致的强迫是常态性的,而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波动所致的强迫往往是病态性的。

第三节 错误思维

有机体只要感受到某种压力,就会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产生心理冲动,而这种心理反应又会通过某些生理变化反映出来。如职员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会感到气愤,生理上会热血沸腾,似乎有股气冲上头顶(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激反应)。

强迫症患者不仅有正常人的临场心理冲动,更有自己特有的强迫预感。譬如,小汪要向领导汇报工作,但还没到领导办公室,他就想“我可能不行”,继而产生害怕心理,而这种恐惧又会让躯体产生紧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变化。

不管是正常人的心理冲动,还是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冲动,都是正常心理。正常人不会关注自己是否紧张,也不会理会心理冲动。即使知道了,也不会介意,不会为之苦恼和焦虑,更不会采取任何方法试图消灭它,而是带着这种心情投入到生活中去,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是平常心。

正常人汇报工作有时也会恐惧和紧张,可能也会暗示自己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或者深呼吸几次,四肢用力伸展几下,来缓解紧张,转移注意力,然后带着紧张去面对,绝不会过多地对抗和纠缠下去。

正常人对待心理冲动的态度完全出于本能,最后会顺应心理冲动的发作。正常人认为心理冲动或心理波动是正常现象,会容许心理波动和情感冲动,不会像强迫症患者那样非要把正常的心理波动压下去。

虽然正常人在某些拘谨的场合也会做些心理或行为上的努力来缓解紧张,甚至干脆逃离现场,但事后他们不会对发生过的事情反复评价和纠缠,也不会过多地责怪自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正常的。

然而,强迫症患者认为在任何场合都不应该恐惧、紧张,因而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控制恐惧、紧张,却又控制不了。强迫症患者常常感叹说:“当强迫预感发作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所以,强迫症患者的心理阴影就是在想控制又无法控制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本来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产生强迫预感是正常的心理,但强迫症患者却认为它不正常,担心如不及时加以遏制的话就会引发恶性强迫,可结果出乎预料:越压越厉害,导致复杂的心理波动。

进入复杂心理状态后,强迫预感(或强迫反应)更加强烈。本来此时放弃还来得及,但强迫症患者绝不会就此罢休,不会眼睁睁看着强迫肆意妄为,他会使出浑身解数与之搏斗,而怕的心理和强迫预感却愈挫愈勇,最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理智防线奔泻而出——强迫行为发生了。

泄气、难过、自卑、自责、自怨自艾、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太没自制力、恨自己生不逢时……他们从不放过自己的“失误”,从不甘心每一次失败,总是回味、模拟演练发生过的场景,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此折腾不仅不能扑灭强迫的火焰,反而是火上浇油。这样的结果强迫症患者深有体会,于是他们又会采取“不要害怕,不要难过,不要自责,不要关注,不要对抗,不要逃避,不要在意”的态度,认为这样就能扑灭强迫之火。

接着出现反强迫的态度,暗示自己:“紧张就紧张好了,关注就关注好了,对抗就对抗好了,波动就让它波动好了,难过就难过好了,冲突就让它冲突好了,一切都无所谓!”

真的无所谓吗?不!这样做还是火上浇油,因为患者也深有体会,这样矫情是虚假的,无异“煽情”,必须制止!

强迫症患者就是这样在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心理中纠缠不休,从而导致强迫症的怒火熊熊燃烧。

欲以一波消一波,就会引起千波万波。欲以我之心波(不要怕)对抗我心之波(怕),必然掀起更大的心理波动。欲以“不想关注”对抗“关注”,必然引起更强的关注。

“死也要对抗”是强迫症患者的病态思维和病态心理。

病态心理具有相对性。对强迫症患者来讲,在强迫出现前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病态(异常)反应,不是无缘无故而来,乃理所当然的结果,属于正常的。而对正常人来讲,则是不可理喻的,属于病态的。例如,失眠症的人在睡前会做很多在外人看来毫无意义或不可理解的事情,如设置两道玻璃窗以隔离外面的声音,禁止卧室有任何声音,包括手表的滴答声、配偶的呼吸声等,甚至心脏跳动的声音。

如果强迫症患者与自己身上出现的病态心理斗争对抗,实际上就是跟正常的心理对抗,结果必然产生新的不正常的心理。

一旦出现新的不正常的心理,虽然让人心痛,但对强迫症患者而言又是合理的、正常的。如果患者继续与之斗争对抗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惨不忍睹。

随着心理对抗成为一种“习惯或常态”(强迫思维),病态性强迫必然频繁发生。反过来,病态性强迫的增多也会刺激强迫思维进一步加重。就这样,强迫症患者陷入“越对抗,越严重;越严重,越强迫”的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综上所述,只要掺入了对抗,就会使单纯的正常心理转化为复杂的病态心理,从而使一丁点小的心理冲动增长成巨大的心理波动,最终导致失控行为——恶性强迫行为。

强迫症患者的对抗心理不是表现在强迫之前,而是贯穿强迫症发作的始终。事后反复评价、无休止的心理纠缠,是强迫心理形成的温床,也是强迫症恶化的基础。

不难理解,往往不是恐惧或心理波动本身导致了病态性强迫,而是在强迫思维的驱动下导致了病态性强迫。这也是为什么正常人有些紧张往往没关系,而强迫症患者只要一紧张就必然发生病态性强迫的原因所在。

第四节 正常生理

强迫现象不是强迫症患者的专有,任何人都有发生强迫的时候,只不过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有的人在意,有的人不在意罢了。

仔细观察周围的正常人,就会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出现强迫,在紧张和压力大,甚至在空虚无聊的时候更明显。

电视里常常看到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的时候,不知所措地做各种重复性的动作。卓越军事家在开战之际,优秀学生在大考之际,也会经常发生强迫性的思维和动作。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有些人在无聊时会不停地挖鼻孔、剪指甲、挤痘痘。

急性的人常发生强迫动作。在许多严肃、压力大的场合,容易出现反反复复的想法或行为,尤其是在愧疚、理亏、尴尬之时更容易发生。在惊愕、恐怖、愤怒、兴奋、紧张时,人脑常常会一片空白,四肢僵硬、不听使唤,即使行为表现出来,也是身不由己,怪诞离奇。

为什么有的正常人出现强迫多,有的正常人强迫少呢?因为每个人神经系统的强弱不同,就像每个人身体的强弱不同一样,因而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就不同。神经系统脆弱的人,遭遇外界相对过强的刺激时,神经系统活动的正常机能就会被破坏而发生强迫。

读者可能会问,正常人的强迫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以理解,若把病态性强迫看作正常的生理现象就难以理解。有的强迫症患者甚至怀疑:强迫症患者的大脑或神经系统是不是有病?

不管是正常人发生的常态性强迫,还是强迫症患者发生的病态性强迫,都是正常生理现象。强迫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没有病,脑细胞也没有实质性的损伤,最多不过是正常机能的一时破坏,功能上的一时失调,活动上的一时紊乱而已(除习惯性强迫外)。 NTZnV4pseXa7/oR0tlL9oXWPyBs12ymPL6FMbeRSd+dm3hI9r6YJiuqIKPWWQQ9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