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修脚踏车的
——“刻板效应”与用人误差

汤姆和亨利正在酒吧里喝酒,约翰进来问酒保:“那不是汤姆和亨利吗?”

酒保说:“是啊,就是他们。”

于是约翰向汤姆和亨利走去,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你们好,你们最近在忙些什么?”

汤姆说:“我们在计划第三次世界大战。”

约翰问:“真的?那会发生什么事?”

汤姆说:“我们会抓一千万个阿富汗人和一个修脚踏车的。”

约翰惊呼:“为什么要抓一个修脚踏车的?”

汤姆转身对亨利说:“看吧!我就说没人会关心那一千万个阿富汗人嘛!”

趣评: 阿富汗作为战争的频发地,与战争相关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约翰对此已形成刻板认识,结果只将关注点放在了修脚踏车的人身上。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受到“刻板效应”的影响,管理者很难对某些员工做出公允的评价,进而在进行职务设计的时候,将不适宜的人才安排在不恰当的职位上,某些适宜的人才却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某一位员工平时不善言辞,他很想调换职位从事销售的工作,但在他的领导的认知中,销售工作需要较高的口才素养,他认为不善言辞的人难以胜任销售员的工作,于是便否决了这位员工的请示。后来,此员工离开公司,选择到其他的公司从事销售的工作,结果他做得如鱼得水,原来这位员工有着很强的洞察力,懂得细节沟通的技巧,常常可以通过不多的交谈就促成交易。

在人才任用方面,“刻板效应”常常导致管理者对员工产生认知误差或偏见。比如,认为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精明;年龄大者保守,年轻人思维较开放;女性员工常常不堪重任,男性员工具有较高的责任心等。“刻板效应”对社会人群进行简单化分类,认知建立在泛化概括的基础上,摒除了例外性,导致认知常常与事实不符,甚至有时完全错误。正确识人与用人是合格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管理者应克服“刻板效应”,积极修正自己的认知。我们可以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来避免“刻板效应”。

一、善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在进行用人选择时,首先刻意剔除掉已有的刻板认识,通过所看到的言行、事实重构自己的判断标准。

二、常常与员工进行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MA27ITndeqWW40Ri9tGK1OUOp6teZU8YtG1YUoT5P6JKNSNclOJqWxPCUqki4w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