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畏惧认知:畏惧个人和社会真相

我们作为心理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相比,更需要与反对真理的人做斗争,与其他任何一种知识相比,我们更害怕了解自己,害怕那些可能改变我们自尊和自我形象的知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猫可能认为做一只猫并不难,它并不害怕成为一只猫,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困难的、令人生畏的、充满疑问的。当人类热爱知识并寻求知识时,他们是好奇的,但同时他们又是畏惧知识的。越是了解人类知识,越是令人畏惧,所以人类的知识往往是这种爱与恐惧之间的一种辩证与统一,知识包括对自我的防御、压抑、注意力不集中、遗忘。因此,任何能够获得这个真理的方法都必须包括精神分析学家所称的“抵抗分析”的某种形式,一种消除对自己真实认知的恐惧的方法,从而使人坦诚地认识自我——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评论某种知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对人类自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哥白尼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如此。然而,对知识的恐惧是有梯度的,知识越是客观的,越是不与我们个人所关注的联系紧密相连,越不接近我们的情感和需求,那么我们对知识的阻力就越少。而我们的调查越接近个人核心,阻力就越大。我们可以用一种“知识总量定律”来形容:与个人知识的距离越远,科学知识的总量就越大,学科的历史就越长,研究就越安全,科学也就越成熟。于是,我们对化学品、金属和电的了解(科学上)远远超过我们谈论性、偏见或剥削的了解。

在社会学科与心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有时必须要告诉研究人员,他们要勇敢、有道德、懂伦理和策略,这样才能使热门话题成为现实。 3kcwPluBvA34mnlbwzMPPDEyf1O+jkjpBGu/77ucPOeCXyNS+HxNJWKEgTUsdM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