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军事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军事文化中,军师的产生与存在也是一个十分特殊而耀眼的现象。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绚烂,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无数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经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用流血换来的推动历史发展的理论财富,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历代的军事家、战略家和不断涌现的军事论著中对于战争与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提高,中国近代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在我国古代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军事家与战略家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战争的核心支柱是“以仁为本”,即所谓的“仁义之师”。《司马法·仁本第一》中即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和,义者使人心悦。仁和义,才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凝聚力,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最根本的基础。

第二,战争首要准则是“师出有名”。古籍《礼记·檀弓下》中就明确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非议和反对,终成败局。

这些战争的基本原则,即使历史发展到今天,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军事理论和深邃的军事思想,以及战争智慧、军事谋略、战略和战役的策划、战争指挥与战争部署等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在轰轰烈烈的战争历史进程中,时时刻刻都有军师(军事家、战略家)的身影,以及军师的劳苦、军师的智慧、军师的心血。

我国古代杰出军师,通过战争的实践,以及长期对战争的研究,总结出许多可贵的军事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比如:

一、重战思维。战争是国家头等大事。《孙子兵法》中就明确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它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绝对不能大意,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二、慎战思维。慎重对待战争,要仔细分析前因后果,以及各种形势与条件,不可以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三、备战思维。指的是战争要有准备,要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战。必须重视备战,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要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

四、善战思维。就是要会用兵打仗。第一,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第二,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庙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制订出可行的战略方针。第三,“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第四,“知彼知己”制胜论。《孙子兵法》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在用人方面,古代军师也有自己的精心总结。战争中怎样使用军事将领,几乎同样决定着战争的胜负。用将之道的原则是选贤任能,这不仅是古代军师的用将之道,也是社会的用人之方:

一、重将思维。即十分重视军队的将领工作,了解和统筹部属。《投笔肤谈·军势第七》指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并且认为:“大将,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二、选将思维。即注意考察、选拔将领工作。在古代,选将标准有五个。《孙子兵法》中就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五项标准即使在今天仍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三、用将思维。即选人之后,还要用好人。古人认为,将帅使用的基本原则,就是第一信任和第二放手。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古代军师是我国历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杰出的军事谋略与高超的指挥能力和军事智慧,是我们需要认真继承和弘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广大读者也能够从中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军师那种兢兢业业、追求理想、大智大勇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学习和工作的高贵品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策划了这套《中国古代军师演义》丛书,从中国古代众多军师人物中撷取十位。因为中国古代军师名录众多,撷取哪些人进入十大军师之中,曾有过不同看法。为了选题的严谨性,我们征求了著名历史文化学者、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 先生的意见。

根据余先生的建议,本套丛书精选了十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军师,用演义的文学样式,全面、生动、活泼、形象地书写他们辉煌的一生,书写他们的历史贡献以及丰功伟绩。作家们力求全书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能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高度。

《中国古代军师演义》系列丛书一经上市,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我们也深感欣慰。经历二十余年的沉淀,这套书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中国文化更有影响力的今天,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讲好中国故事,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特组织了优秀的编辑老师对《中国古代军师演义》系列丛书进行重新修订、审校、设计,并对封面人物画像、内文插画进行了艺术创作,希望这套全新的丛书能再次给读者朋友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阅读军师演义,不仅可以让我们形象地了解、认识、学习中国古代的军事与军师的高超智慧、战略思维、人格品德,帮助我们做好今天的工作,而且可以让我们享受阅读演义过程中的愉悦和快乐。

十卷军师演义的内容十分宽泛,历史材料的收集也繁简不一;书写工程宏大,还要做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塑造典型人物和描绘战事的时候,还要尽量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因此,书中可能会有些许疏漏与不足,敬请学者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指正。

马光复
(编审、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022年4月 P0BzSf0dQoflM1/2k7hr5A+AYwfuSM3FryFeUEsInMTz6CTrzzuuaitP+K/tkG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