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孟子·梁惠王下》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在工作中,从基层被提拔到主管位置很快,也表现得很努力,执行能力强,任务完成得也不错。但是,等他们升到中层后,尽管仍然很努力、很积极,可业绩不但不再提升,反而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是怎么回事呢?

究其根源,我认为是这些人的格局不够。在基层工作时,他们需要协调的工作比较单一,而升到中层岗位后,他们就变成了整个团队的“大管家”,既要负责传达好领导的指令,拆分整体目标,又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考核绩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面面俱到”的才能,更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格局和境界。

但是,有些人升至中层岗位后,仍然像以前一样,只看到眼前或局部的一点儿利益,对企业和上级的战略意图难以理解,或理解得不够透彻,在思考和决策时也无法从大局或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就自然难以应付工作中纷繁复杂的各项事宜了。

关于格局,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经与齐宣王探讨过。齐宣王问孟子,说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跟周围这些国家打交道呢?孟子就给齐宣王举了“汤事葛”和“文王事昆夷”的故事。

“汤事葛”讲的是商汤和葛这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商国和葛国都是夏朝的诸侯国,但葛国国君比较昏庸,不但经常给商国捣乱,还不肯祭祀,说自己什么都没有。商汤听说后,就给他们送去了很多祭祀用的牲畜、粮食等,还派人替葛国种地,希望感化葛国。可葛伯根本不听,还把商汤派去为种地的人送饭的给杀了。于是商汤兴师灭了葛国,葛国老百姓纷纷拍手称快,还加入了商国。

在“文王事昆夷”的故事中,昆夷是周朝旁边的小国,当时的周朝已经发展得很强大了,但昆夷却自不量力,横挑强邻,兴师伐周。可周文王的做法就很有趣了,他并不出兵迎战,而是关上门不理会他们,让他们自己回去了。

孟子给齐宣王讲这些,是想告诉齐宣王,只有聪明的人,才能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而不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只有仁者,像周文王那样,才能讲信修睦,不欺负小国。

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作为大国,能不恃强凌弱,这叫乐天知命。《易经》中说:“乐天知命,故不忧。”也就是顺应天道安排。对周朝来说,天生养了我这样的大国,也生养了昆夷那样的小国,我不该为难它,这才是顺从天意。作为小国,要认清自己的形势,不以小谋大,尽其恭顺之道。简单来说,就是乐天者胸怀宽广,能包容四海,足以“保天下”;畏天者具有敬畏之心,不给强敌以挑衅的机会,才能“保其国”。

在今天看来,我认为孟子的这段话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成就,也决定了他的做事风格。具有大格局、大胸怀的人,对上有敬畏之心,不轻易做出狂妄举动,并且能从较高的维度看待问题;对下则有仁爱之心,不随意为难下属,而是懂得关心、尊重下属,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认同和追随。

但是齐宣王这个人很搞笑,他听完孟子的这番话后,可能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说:“你说得都对,可我不行呀,我这个人有病,就喜欢打仗。”意思是说,你想让我用“仁政”跟周围的大国和小国搞好关系,我做不到,我就喜欢逞强好勇,我就喜欢用拳头说话。

孟子一听,马上回应道,大王喜欢打仗没错呀,周文王也是一怒安天下的,如果你也能“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唯恐王之不好勇也”,老百姓还唯恐你不好勇呢!

这句话仍然是在谈人的胸怀和格局问题,如果你每天只盯着一个人、一件事,不能从整体上增强自己的能力,那只是“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你也就只有战胜一个人的能力了。但若能从大的格局看待问题,就像《诗经》中赞颂周文王那样:“我王勃然生怒气,整顿军队到前方,援救莒国挡敌人,增强周国的威望,酬答各国的向往。” 这才是作为帝王的“大勇”。

从表面看,孟子与齐宣王一直在讨论如何治理天下,如何安天下之民,实际上讲的都是君王的格局问题。你可以好勇,但好的“勇”应该是“大勇”而非“小勇”;如果你做任何事都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看到自己的利益,那你再勇敢也是“小勇”;而如果你能为他人、为天下的发展考虑,那才是真正的“大勇”。就像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讲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只有抛开一己之私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境界、有格局的人,也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FMYLSX5tgMvP7ZUkEqNlyfN6xD1qOCiqWoeK5QIdVl9juX8EYc8ji8pXQVzKn55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