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拥有至诚之心,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孟子·离娄上》

韩非子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意思是说,昏庸的君主只懂得用单个人的能力治国,普通君主会用众人的力量治国,而贤明的君主则会用众人的智力治国。

今天看来,这句话同样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时所坚守的原则。善于做事的人,总是能够尽人之智、尽人之心、尽人之欲望。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懂人性、识人心。尤其是在工作当中,不但要善于调动同事、下属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要能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否则,你的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我在跟一些朋友聊天时,有人就跟我说,混职场很容易,只要平时多恭维恭维领导,跟领导说说好话、搞好关系,获得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工作就很容易干。听起来好像有几分道理,但我却不认同这种做法。

孟子曾经提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你在他人的领导之下,要想顺利地工作,就必须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否则,你就做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并不在于你会阿谀奉承,而在于你能够赢得朋友的信任。

乍一看这句话有点儿摸不着头脑,要和领导搞好关系,跟赢得朋友的信任有什么关系呢?

孟子对此的解释是:你跟领导离得远,领导对你可能不太了解,但你平时跟朋友走得很近,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朋友最清楚。如果你的朋友都信任你、赞扬你,愿意跟你亲近,那说明你这个人比较能干,守信用,做事靠谱。领导发现了这一点后,才有可能信任你。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高明的领导不是看下属怎么在自己面前表现,而是从侧面观察和了解自己的下属。当他发现这个下属的朋友都特别信任他时,他心里就会对这个下属产生好感,继而慢慢对这个下属建立信任感。

那要怎么赢得朋友的信任呢?再向前推,孟子认为,这要看你是否有孝心,能不能侍奉好父母,让父母高兴。如果你对父母孝顺,把父母照顾得好好的,那你做人也一定不会差。

而要孝顺父母,让父母开心,也有办法,就是“反身以诚”,经常诚心诚意地反省自己。这样,你就不会经常挑别人的毛病,不改正自己的问题。这就又应了孟子的那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孟子认为,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做人做事能够做到“诚”,具有至诚之心,一切才会顺畅。

有一次,我与出版社的一位策划编辑讨论秋山利辉所著的《匠人精神》这本书,他就想考考我,问我说:“樊老师,您说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我就回答:“《中庸》里讲:君子贵诚,不诚无物。这本书中讲的就是咱们中国人所谓的‘诚’。”他说:“您说对了。”

还有一本叫《扫除道》,也是由海外引进版权的书。它讲的是扫除的仪式感,以及通过外在世界的扫除来清理我们内在世界的垃圾和尘埃,在使外界变得整洁有序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清洁有序。书中做扫除道的老先生,从来不要求别人怎么做,而是自己每天在公司里做扫除,一干就是60年。开始时,员工都很不理解他的行为,但慢慢地都被带动起来,自发地参与到打扫之中,扫除也成了这个公司的一种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大家通过打扫发现了很多好处,比如磨砺了心性,萌生了感恩之心,成了有心之人。

现在回顾这两本书,我认为书中的两位“主角”真的都是至诚之人。他们时刻都在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能不能当得起“诚”这个字,而“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一个人做事做到至诚,就不会不令人感动,也不会不促使人行动。

所以,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应该像孟子说的那样,经常反求诸己,看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做的事能不能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能不能让周围的人受益。如果做不到足够真诚,整天想着怎么讨好上级,怎么占同事便宜,那肯定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好感。优秀的人一定会将自己至诚的态度和作风带到工作和生活当中,用正能量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真诚的态度、大度的心胸打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做人,养一颗至诚之心,内心会越来越强大,人生也会越来越顺。 fsmnvvBRmOBYL3ivMlNpwwGnegJNFW7zMpzD7Q00qlfBg9ZbBRqp3cfQFMGnp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