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离娄上》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曾在节目中说:“人生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就是管好自己。我后来才发现,人的一生中,最难做的一件事就是管理好自己。”
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人,我发现他们都很擅长自我管理,特别自律,用《孟子》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们遇到问题时,很少会先去责备别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方法。
很多人都应该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著名的教堂,教堂里有个牧师,牧师四处布道,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有一次,牧师对大家说,谁能背出《圣经》中的某个章节,就可以被邀请到西雅图著名的空中餐厅参加圣诞晚宴。而牧师要求背出的章节有几万字之多,并且是《圣经》中最难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但因为太难背,很快就都放弃了,只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坚持到最后,并且完成了牧师的任务。
牧师惊讶地问小男孩:“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男孩告诉牧师,他一开始也很紧张,但后来他就把这种压力转化为一种动力,每天几乎不吃不睡,就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这个小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
这就是自我管理的魅力所在。
我们当然不需要背那么冗长的《圣经》,但做好自我管理同样重要,正如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帕瑞克所说,“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已经明白这一点了。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就指出:“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意思是说,国君对老百姓太残暴,就会导致身死国亡的危险;即使不是太过分,也会将自己置于险境,使国力被削弱。不仅如此,死后还会被冠以“幽”“厉”这类糟糕的谥号,让后世都知道你不是个好人。
“幽”这个谥号大家应该不陌生,“烽火戏诸侯”中的周幽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幽”字代表的是壅阻不通,意思是这个人脑子糊涂,管不好自己,经常祸乱朝纲。“厉”这个谥号的代表人物是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他就更糊涂了,经常滥杀无辜,甚至不允许大家讨论国政,谁敢说就砍谁的脑袋,最后逼得老百姓没办法,想要交谈时,就在马路上互相交换眼神,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成语叫“道路以目”。
孟子用这两个例子来警示君王,不要像周幽王和周厉王那样,否则就会出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的结果。同样,诸侯、大夫以及普通百姓也不能掉以轻心,认为只要君王“仁”就行了,我们不需要“仁”,那也是不行的。否则,“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紧接着,孟子又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意思是说,现在人都害怕死亡,但仍然不管不顾,喜欢做坏事。这就像一个人讨厌喝醉酒,但是每次偏偏要喝醉一样。
我读到这句话时特别感慨,因为今天这样的人太多了。比如喝酒这件事,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喝酒把自己喝到医院,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身体呢?结果他们说:“唉,为了工作,没办法呀!”“大家一起哄,没忍住,就喝多了。”“下次绝对不这么喝了!”但一扭头,又去喝了,而且很可能又喝得酩酊大醉。
孟子用史实说明了仁与不仁的结果,强调了君主、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如果不仁,就会给事业带来致命的后果。这个后果是尽人皆知的,也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奇怪的是,人们却乐于干着这些不仁的勾当。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自我管理能力太差。管理自己包括对自己生活、学习、工作、时间等的管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事都管理不好,就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以致计划不能顺利执行,目标达成不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锅盖原则”,意思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你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你的管理能力。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自我管理,你把自己管理好,才有可能处理好在生活、工作、事业方面的问题。所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成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能够成为卓越的管理者已经成为个人获取成功的主要标志。而卓有成效的基础就在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自我管理的人,也一定能在思想和行动上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