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6 需求不足还是结构问题?

1992—2012年间,日本的平均增长率降至约1%。因此,这时的收缩通常就像其字面意思一样,意味着GDP的萎缩。关于经济增长率如此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一直存在争论。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而言,一旦完成经济增长的追赶阶段,增速就会放缓,这是很自然的。然而,日本的增长率不仅下降了,而且变得比美国等更成熟的经济体还要低。

一种观点聚焦于总需求不足,而这又是由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及随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所致。相反的观点则侧重于总供给,指出是结构性因素,比如人口老龄化和僵化的经济制度,降低了潜在增长率。

这两种观点指向截然不同的政策建议。如果日本经济停滞主要是由需求不足导致的,那么通过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就可以解决。然而,如果停滞源自结构性因素,那么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需要的是结构性改革,以增进其供给能力。

那些将“失去的20年”归咎于需求不足的人,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应负主要责任。当泡沫经济崩溃时,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低估了资产价格崩溃产生的负向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因此他们迟迟没有转向扩张性政策。

供给侧的观点强调结构性因素降低了潜在增长率。 例如,生育率下降减缓了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减缓了劳动力的增长,两者最终都转为负增长。除了人口方面的挑战,进入后赶超阶段,日本在调整经济结构以维持增长方面行动迟缓。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增长较少来自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积累,而更多是源于技术进步。反过来,技术进步不仅来自现有生产单位生产率的增长,也来自经济结构的调整,即生产率较低的旧企业和工厂被生产率更高的新生产单位取代。日本缺乏这种创造性破坏的经济机制,这导致了当经济增长的赶超阶段结束后,生产率增长乏力。

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对银行遇到的不良贷款问题久拖不决,这加剧了供给侧的困境。银行试图通过继续向几乎资不抵债的客户放贷(被称为僵尸贷款),以掩盖不良贷款问题的真实状况。这种借贷挤占了对生产性部门的贷款,并抑制了投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的通缩趋势表明,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相比,需求不足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对供给的约束占主导地位,日本本应经历通胀。然而,需求不足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如果这是唯一的问题,并且潜在增长率未受到影响,我们就会看到通缩呈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小规模的持续通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失去的20年”中,日本遭受了需求短缺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双重打击。 R9ip/jJOFWi/7TFNK6pBCaLB3ZdpeL9PZVpVRtbTaKk9HYR0UN2z9iBo7bv5ta+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