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政府于1871年宣布了一项新的货币法案,规定1日元等于1.5克黄金,尽管并非真的可以兑换。对外贸易中更多使用银币而不是金币,因为白银是太平洋地区贸易的本位货币。另一方面,1871年以前德川幕府、地方领主和明治政府发行的各种纸币仍在日本国内流通。为了收回和弃用这些货币,1872年明治政府发行了在德国印刷的新纸币。政府全盘借用美国《国家银行法案》,允许私人银行发行以黄金储备作为支持的钞票。 最初,在国家银行的资本金中,要求黄金至少占40%。由于这一要求被认为过于苛刻,只有四家银行申请并获得了国家银行的特许权。《国家银行法案》于1876年修订,对准备金的要求降至20%,且允许银行将政府发行的钞票计入准备金,以代替黄金。这一变化促使许多银行申请国家银行特许权,很快就有140多家国家银行开业。国家银行的组织形式为股份公司,后来这成为日本组织大型企业的主要方式。
1878年,随着白银成为本位货币,日本转变为拥有两种本位的货币制度,即复本位制。在实践中,日元通过对外贸易与白银价值挂钩,但官方汇率与英镑挂钩,而英镑又与黄金挂钩。
为了筹集1877年西南战争所需的资金,政府毫无节制地发行货币。新发行的政府钞票增加了银行的准备金,这使银行可以增发银行票据。流通中的国家银行纸币的数量从1876年的170万日元增至1879年的3 440万日元。随后的一段时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必须通过财政紧缩来应对。这一经验使政府确信,必须有一家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于是,日本银行于1882年10月10日成立。
1883年,《国家银行法案》再次修订,所有的特许权自颁发之日起20年到期。国家银行也被剥夺了发行纸币的权力,因为1884年的《可兑换银行票据法案》指定日本银行为唯一的纸币发行机构。1885年,日本银行发行了第一张1日元的纸币,可兑换成1日元的标准银币。此时欧洲国家和美国已放弃了银本位,同时世界白银产量大幅增加。结果,白银相对于黄金的价值大幅下跌,这使得与白银挂钩的日元贬值。日元贬值意味着以日元计价的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波及其他商品,因而日本央行一成立就经历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货币贬值促进了发达经济体对日本制成品的需求,这有助于日本的工业化。
1897年,日本采用了金本位制,设定1日元等价于0.75克黄金。至1899年,所有国家银行的特许权都到期了,它们都转成了普通银行。日本央行发行的纸币成为日本境内唯一流通的银行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