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映射点: 终身学习,爱岗敬业,专业扎实,知识宽广
学科: 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相关知识点: 运动系统
素材简介: 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骨科专家蔡体栋治学严谨、医术高超、爱岗敬业,带领团队攻克本专业治疗难点的事迹。蔡体栋教授在国内最早探索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运用于骨肿瘤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同时他率先翻译出版了骨科学经典教材《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推动了我国骨科医学的发展。汶川地震时他以76岁高龄主动请缨参加救治伤员。2018年与世长辞,他留下遗愿,将其遗体捐献年轻时就读的医学院,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自己对医学的贡献。
解剖学运动系统总论中首先介绍了骨,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成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与不规则骨。其中长骨的干骺端是骨恶性肿瘤骨肉瘤好发的部位。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20世纪70年代以前,学界普遍认为原发性骨肉瘤恶性度高,对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差。1978年开始,以瑞金医院骨科蔡体栋为骨干的医疗团队,结合国外相关资料,开始使用超高剂量甲氨蝶呤-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HD-MTX-CFR)合并长春新碱等化疗方案,大大提高了骨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图1 蔡体栋
蔡体栋(1932—2018年),上海瑞金医院骨科专家。他多次被评为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瑞金医院的先进工作者;1981年被瑞金医院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被医院聘任为骨科副主任。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骨科主任。蔡体栋是瑞金医院著名的骨科教授,他治学严谨、医术高超、经验丰富,被誉为骨科的“百宝箱”。
蔡教授一生挚爱医学事业,他饱览群书,专业上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角落。他不仅钻研自己专业内的内容,还通读各领域医学专业资料,时刻站在医学领域的最前沿,并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治疗疾病。每每有人请教,他都能给予专业的指点,且能指出该知识点所在书籍或期刊的精确页码。即使退休后,他也每天必到医院图书馆报到,管理人员无人不知蔡教授,他在图书馆甚至有“固定”座位。直到80岁高龄,蔡教授仍坚持每月一次查房。他治学非常严格,每个月都要学生交读书笔记,批改也很认真,连错别字都会圈出来;他还会非常认真地写阅后感,甚至把参考文献写在笔记本上让学生查阅。20世纪70年代,他与我国著名骨科专家过邦辅教授一起进行骨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骨肿瘤病理、放射和临床三结合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疗效观察研究,在国内最早探索恶性骨肿瘤高剂量甲氨蝶呤化疗。1989年,他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推动了我国骨科医学的发展。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参加过唐山地震医疗队的老专家,蔡教授主动请缨加入瑞金医院抗震救灾爱心病房的医疗队,作为骨科专家组成员之一救治伤员。
2018年3月5日,蔡体栋教授因罹患肺癌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6岁。按照其生前遗愿,由女儿将其遗体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时捐献了角膜。这位从事医学工作50多年的医生,在走完一路从医的人生道路后,用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延续自己对医学的贡献,实现了自己“一生为师”的愿景。蔡体栋教授严谨治学的品质、高超的医术、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带领团队勇攀高峰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张伟滨,沈才伟,蔡体栋.骨肿瘤的辅助化疗[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6(3):171-173.
[2]上观新闻.骨科教授蔡体栋捐献遗体:生后再做一次“老师”[EB/OL].(2018-03-15)[2021-03-15].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82721.
(马爱荣,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