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大学排名是鉴别大学的有效工具之一,好的排名可以为公众提供决策的依据、提高决策的效率、降低决策的风险。“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原“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自2015年发布以来,以专业、客观、透明的优势赢得了高等教育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已经成为学生、家长、政府和公众最为信赖和最具参考价值的排名之一。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以服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进步为导向,坚持贯彻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评价的方针、政策,用中国标准评价中国高校。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源自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评价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6个评价维度,内嵌100项评价指标,涉及345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

响应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评价的要求,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在深入学习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听取专家建议并充分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软科不断对中国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第一,坚持正确导向,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21年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在“人才培养”模块新增了“立德树人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以“立德树人典型”反映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德育方面的成果,以“思想政治教育”展示高校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能力和成绩,在2023年的排名中,软科在这方面也继续进行新的探索。第二,以增值评价为起点,积极探索高校人才培养发展性评价。增值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思想,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已连续三年在“培养结果”维度下增加“本科生增值”指标,将增值评价的理念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具体实施。第三,克服人才评价“唯帽子”,把实际贡献作为人才标准。在“高端人才”模块下,各个类别的人才统计都不再局限于人才计划的入选者,而是把重大项目的承担者、重大成果的完成人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同样纳入人才统计。此外,还设置了“文科学术骨干”维度,统计人文社科领域的杰出人才数量。第四,回应专家和学校建议,丰富和扩充评价指标。从2021年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首次将反馈意见比较集中的教学基地、科研平台、重点教材、专利获奖等大学常规监测指标纳入排名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与大学发展的契合度。

为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软科2023年对中国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和内涵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各类专项工程、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纳入科研项目的评价范围;在“自科面上青年项目”和“社科一般青年项目”指标中分别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在“学科水平”模块新增“双一流学科数”和“双一流学科精度”指标;此外,还新增了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全国教材建设奖等多个变量,评价变量总数比2022年增加了25个。

不同类型学校的可比性问题是全球范围内大学排名的共同挑战,软科自首次开展中国大学排名以来就坚持对大学进行分类排名的理念。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继续采用一个综合排名加多个单科院校排名的形式,其中综合排名覆盖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业类、林业类院校,而对医药类、财经类、语言类、政法类、民族类、体育类院校分别进行排名。此外,2023排名不可忽略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对民办高校排名的分类评价。首次将在公办大学排名中已趋于成熟的分类评价方案应用于民办排名中,并首次推出了包括民办财经类、民办语言类两个分类子榜单。这一开创性的探索对于民办高校的评估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未来,软科将持续探索更为立体化、更具科学性的民办高校评价方案。

多角度呈现中国大学的差异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重要导向,在整体排名之外,我们还将陆续发布各个关键模块、关键指标的排名以及体现学校发展质量的排名,让人们有机会认识到那些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中国最好大学,为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鉴别挑选大学提供更加细致和丰富的参考。由于时间仓促,本书尚有许多未尽之处,我们真诚欢迎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向我们反馈建议和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排名的品质。 OdCfBQIggWY1gYwVA1loBP8fsJiYTPj6xsBlCw9zTwYUeQ8RFgolAZ6my9AiUJ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