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P,其实就是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中起到多种不同的作用,存在于从红辣椒到茶的众多食物和草药中,对人体健康很重要。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类黄酮化合物一度被叫作“维生素P”。
阿尔伯特在发现并成功提取维生素C后,发现在防治动物维生素C缺乏症(即坏血病)中,相同含量的纯维生素C与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粗提取物比较,维生素C粗提取物比纯维生素C更有效。得到这一提示后,阿尔伯特大胆设想维生素C粗提物中可能还含有作用与维生素C相近的其他成分。而且他还发现,在治疗毛细血管的脆变或渗透性增加中,用纯维生素C无效,但用水果汁或蔬菜汁就有效。这说明水果汁或蔬菜汁中肯定有与维生素C不同的成分在起作用。后来,阿尔伯特进一步提取纯化了这种成分,得到了类黄酮化合物及其进一步纯化产品黄酮糖昔,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P。
然而,将类黄酮化合物命名为维生素P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它虽然不能在体内合成,但它是否是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难以确定。因此,严格地说,类黄酮化合物、肉碱、辅酶Q、肌醇、乳清酸、苦杏仁昔等只能称之为类维生素。顾名思义,这些类维生素具有与维生素相似的作用,但某些方面又完全不同。
近年,由于自由基生命科学的不断进展,具有超强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维生素P受到空前重视,被称为“21世纪的维生素”。它还有芦丁、路通、芸香甙等别称,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维生素C,增强维生素C的效果,同时还具有许多其他的功能。
维生素P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具有较强的活性。只是维生素P的抗氧化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成正相关,但当效果达到临界水平时,浓度增加对抗氧化作用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并非摄入越多维生素P就能得到越强的效果。
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病毒等多方面作用。近年来,已经被作为临床用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紫癜、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在临床应用方面,维生素P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其他待开发领域仍在逐步探索中。
维生素P对紫外线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波长320~400 mm的紫外线,经常与黄芩苷(吸收波长280~320 mm的紫外线)一起作为防晒霜的主要成分。
除此以外,更多研究发现,维生素P还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并提高免疫力、提高运动能力和很好的抗疲劳作用。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维生素P具体服用剂量建议,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可以从饮食(适量的水果和蔬菜)获得足够的维生素P。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经过烹饪和加工的食品会大大减少维生素P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多吃生的或轻熟食。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部分人来说,生吃或吃轻熟食可能会引起腹泻,那就不要采取这种饮食方式。
虽然严格来说,维生素P可能并非真正的维生素,但它对机体的好处却是公认的,所以仍被称作维生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