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梦儿亭古传名谢

383年,淝水之战爆发,东晋大胜。仿佛是作为对淝水之战胜利的献礼一样,385年8月,在浙江上虞县谢家始宁墅,谢家有位刘氏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灵运(385—433)。谢灵运是谢安侄儿谢玄的孙子。传说那夜钱唐杜明师做了一个梦,东南方向有人来见他,半个月之后,果然东南方向的上虞谢家就送来了一个男婴谢灵运。原来灵运出世才十几天,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谢安就在南京去世了。他的死对谢家震动不小,对这个男孩子的爱就蒙上了一层忧郁,担心他养不大,这才送到钱唐,寄养在杜明师馆中。由于谢灵运从小寄养在外,家里人才叫他客儿,后世也有人称其为谢客。白居易当年在杭任刺史,曾写诗《余杭形胜》,提到这谢家客儿。

余杭形胜四方无,

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

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

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

风光不称白髭须。

谢灵运最早接触并曾长期相处的方外之人是“杜明师”。钟嵘《诗品》曰:“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钟氏此语,则转自南朝宋刘敬叔《异苑》。

据《云笈七签·杜昺传》可知,“杜明师”即杜昺,字叔恭,钱唐人,唐以后称杜明“明师”是他的道徒弟子为他所上的谥号。而他的府上也就在钱唐。昺早孤,事后母至孝,有闻乡郡,三礼命仕,不就。叹曰:方当人鬼淆乱,非正一之炁,无以镇之。于是拜师余杭的陈文子,成为正一派弟子。因为他们的传教有方,百姓咸附焉。后夜中有神人降云:我张镇南也。汝应传吾道法,故来相授诸秘要方,阳平治。昺每入静烧香,能见百姓三五世祸福,说之了然。章书符水,应手即验。远近道俗,归化如云。作为该教区的领袖,他的影响巨大而广泛,道徒弟子至少也在10万人以上。

文献记载了关于钱塘拜杜昺为弟子的“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有五个人物堪称一流:一是谢安,后贵为太傅,时称“贤相”;二是尚书令陆纳;三是大司马桓温;四是车骑将军谢玄;五是右军将军王羲之。不难看出,这些人物都是东晋统治集团中的高层骨干、风云人物,包括了政治界的和军事界的。他们将杜明师奉若神明。看来“杜明师”的确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中人物,属于王谢门阀士族的有谢安、谢玄和王羲之。而这些人物都与谢灵运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王谢世家皆信崇道教,意味着谢灵运受道教的影响亦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还会是很深刻的。谢灵运之所以出生后不久被送入杜明师之道馆养育,上述史实也无疑地从王、谢世家道教情结这一特殊的角度,解释了其中深层的宗教原因。

谢灵运生于太元十年(385),这一年谢安去世,三年后,祖父谢玄去世。魏晋时人多半迷信,谢家遇到这样的大丧不祥孰甚?于是不敢把新生的小孩留在家里,便把他送到外地去躲避。此即《诗品》所谓:“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谢家是信奉五斗米道的,此举有借道教之力祓除不祥之意。

两晋、南北朝时期,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天师道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东汉时蜀地初创,后经张衡、张鲁祖孙三代所立。其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术,均直接继承了汉代方士的方术。据说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天师道的创立使道教开始以教的形式出现,区别于以前的巫教,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崇信,到晋代已经是传遍南北了。

对于杜昺,《异苑》与《诗品》均未直呼其名字,而是称说其谥号,这意味着杜昺在晋宋之际甚至在整个南朝时期,应该是一位家喻户晓且有相当影响的明星级人物。史书曰:“初,钱唐人杜昺,字子恭,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都下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南史·沈约传》)“通灵有道术”,可征之以王羲之的故事。据《太平御览》卷六六六引《太平经》曰:“王右军病,请恭,恭谓弟子曰:‘右军病不差,何用吾?’十馀日果卒。”这里“恭”指“杜恭”,即杜昺,“病不差”,意谓此病已不可救药。

谢灵运寄居的杜道馆,就在今天杭州的飞来峰下。从前那里还有一个亭子,名叫梦谢亭,是杜明师为谢灵运建的。在下天竺的莲花峰附近,还有一座翻经台,唐人留有“经翻贝叶文,台近莲花石”的诗文,相传谢灵运年幼时,常到这里来翻看经书,故名。

谢灵运在杭州生活了15年,在此期间,祖父和父亲都去世了。正逢孙恩率农民起义,谢家损失惨重,谢灵运少年时期,终于来到了建康乌衣巷谢家故居。此时谢氏家门的顶梁柱是谢安的孙子谢混。谢混颇有诗名,人称其风华为江左第一。他对谢家子弟一一评价,其中说到谢灵运,说阿客是“博而无检”。谢灵运当时的生活确实是很放达的,史书记载说他是一个很铺张的人,车服鲜丽,衣服还常常改得别出心裁,大家都跟在他后头学,成为一时风尚。出入时身边围着一大批仆人,时人为他还编了一首歌谣: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

谢灵运18岁时袭封康乐公,和他父辈们一样,步入仕途。但世事无常,420年,一个叫刘裕(小名寄奴)的大将把晋恭帝撵下了龙椅,从此江山就姓了刘。刘裕出身寒门,前朝遗老看不起他,刘裕对东晋以来用人只重门第、不问才学的状况亦深恶痛绝,对吏治便大加整顿,旧贵族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那年谢灵运35岁,正是人在仕途最奋发有为的时段,他的下坡路却开始了。刘宋王朝废了封爵,总算保留了王、陶、温、谢安、谢玄五家,却还是把他们的爵位全部下调一级,谢灵运从公爵被降为康乐县侯,自认何其耻辱痛苦。

虽然谢灵运政治上不得意,但也不是闭门不出,郁郁寡欢。相反,谢灵运是个很张扬的人,他的内心需要发泄,精神需要平衡,活法另辟蹊径。这样一个不尊法度的“另类”,被尊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倒也不算奇怪。

谢灵运是伴随着秀丽的西湖山水长大的,而他的家乡会稽则“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其上,若云兴霞蔚”,这样的山川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但他大量的山水诗的创作,则是从他做永嘉太守开始的。

永初三年,谢灵运任永嘉(今温州)太守。上任后,谢灵运常常四处游山玩水。太守出门颇有派头,有五马开道,今天温州城里还有一条很著名的商业街,名叫五马街,就是因当年太守谢灵运出游而得名的。任永嘉太守的一年多日子,是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生涯最旺盛的时期。

谢灵运的山水诗情调开朗,满目清新,生动细致,明媚精准,自然优美。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秋天——“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写冬天——“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写暮色——“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掘自然美、自觉地以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歌者,是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

永嘉风光虽好,但谢灵运还是不听亲友们的劝阻。执意回乡后的谢灵运更是常常遨游不归。一次他从上虞南山出发,带着数百人,有路不走,专走没路的山林,一路伐木开径到临海,闹得临海太守以为来了山贼。

由于谢灵运始终对刘宋王朝耿耿于怀,采取的是不合作的态度,又加上自己恃才傲物、树敌过多,常被人告发。后来到临川做内史,据说因谋反入狱,在广州被杀。他在狱中创作的《临川被收》一诗中写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可以想见他对刘宋王朝的对抗是很强烈的。

谢灵运革新了魏晋以来的玄学诗,使山水诗具备了独立的文学品格,成为自立的门类和派别——山水诗。这个诗派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山水诗人,至唐代,终于合山水、田园为一体,成为一个源远流长的优秀诗派。可以说,谢灵运对山水的认识,与他1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杭州天竺山下的个人经历,是绝对分不开的。诗人虽然不能够假以天年,但他的诗却如芙蓉出水,流传至今,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历史地位。 qIUMd95VFQGyHrbSzxcTcOgoGBRkD5x6JBIj98/TZiVuxi65m1zKelKyOWwxp4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