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王之乱的始作俑者

历史进入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这是一个漫长的王朝。对我们的故乡而言,较以后其他的王朝,较同时代的左邻右舍而言,还是相对安全的。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汉武帝时,把管理郡一级的军事治安的警备部门——西部都尉,从山阴移到了灵隐山下。从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古杭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有了提升。夹在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新莽政权,曾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我们还从《史记》上了解到当时包括杭州在内的浙江的经济情况。老实说,我们的家园那时候并没有今天的富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人们处在刀耕火种之中。司马迁说到我们这块土地时,以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什么积蓄,但也没有什么冻饿之人,当然,也没有什么千金豪华之家。差不多就在西部都尉搬迁到钱唐来的时候,汉武帝也开始把北方的一些大族迁到江南来。人口的大量南迁,对我们当时人口稀少的家园的建设,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北方大族何以会在武帝时期迁往江南呢?除了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的原因之外,武帝之前的景帝时代所发生的一场重大的国家动乱,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

从政治上说,包括古杭州在内的江南地区,当时发生了一场最大的政治动荡,就是“吴楚七国之乱”。

我们知道,汉王朝初建之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把自己的皇族子弟分封出去,给他们建立小藩国,来共同朝奉中央政府。这样,浙江,包括钱唐地区,就归了当时的吴王刘濞。

历史上说到刘濞这个人在吴国的统治,往往用这样八个字:“煮海为盐,采铜铸钱。”可见这个刘濞,是很重视经济建设的。这样一来,他就在经济上与中央为敌,形成一种对峙的态势。在招揽人才上,他也有自己的动作,利用身处偏远的地方优势,集聚天下的亡命之徒。这些亡命者,想必是从中央政府的辖地或者别国辖地中逃出来的罪犯,一旦被刘濞收留,自然拼死为他卖命。他在其他的诸侯国中,又是个大哥大般的人物,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和汉景帝有杀子之仇。这样,一场叛乱就迫在眉睫了。

说起来,刘濞准备这场叛乱,已经有三十多年了。照他自己的话说:寡人节衣食,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

原来,三十多年前,他的儿子在京师与文帝的太子刘启下棋,大概过于轻狂不逊了吧,被恼怒的刘启抄起棋盘,失手一下砸烂了脑袋,就那么死了。这个刘启,就是后来的景帝啊,你说刘濞能不恨他吗!

这时候汉室王朝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谋臣,名叫晁错。他看到这种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危机,给景帝上了一策,让他削平那些藩国。可刘濞也看到了晁错的危险性,他联络了一些藩国首领,于公元前154年正月,举兵犯上,打出的旗号却很堂皇:请诛晁错,以清君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结果呢,晁错是被清除杀掉了,刘濞也被景帝诛灭了。吴国从此也就这样灭亡了,钱唐回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辖区之内。汉武帝登基之后,为了防止权贵聚集在京都,形成与皇权对峙的力量,就把他们纷纷遣往各地,杭州一带,就迁来了许多北方人。

西汉末年,随着王莽改制的失败,本就很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严重,当时的中国,已经到了“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的地步,席卷全国的绿林、赤眉大起义由此爆发。

因为我们的家乡地处偏远,各种社会矛盾没有黄河流域一带严重,所以没有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既然此地还是一片相对和平的绿洲,北方的一些官僚地主就纷纷往南逃亡。当时的北方豪强地主主要定居在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一带。从北方来的名人中,就有董子仪、严子陵等人。

北方的豪富到了南方,依然是富豪,他们在南方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并把当时北方奢侈的生活方式带到了江南。在他们的领地里,有许多农民依附于他们,过着奴隶一般的生活。

人压迫人的日子长了,必然导致社会的暴乱,一切秩序崩溃,一切得从头来过。就这样,在北方发生过的国家悲剧,同样被搬到南方来了。钱唐一带开始进入狼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岁月。

这种纷争愈演愈烈,直到最后,板结的汉王朝碎裂,历史迈进了三国鼎立、乱世英雄争霸天下的时代狂潮之中。 EqTBEwnqxTBmJ8wSBeWnC4Z7yyw7ShuqUDcNbNAC0Lc7Ds6UqlcncKPDRdGSA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