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遇人不淑
只能出自已婚女性之口

“遇人不淑”是一个口头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不过有些男人也会感叹自己“遇人不淑”,没有遇到合适的淑女。这真是天大的误会!“遇人不淑”只能出自女性之口,而且还必须是已婚女性,只有她们才能叹息“遇人不淑”,误嫁给了一个不好的丈夫。

“遇人不淑”一词出自《诗经·国风·中谷有蓷》,全诗为:“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蓷(tuī),益母草;暵(hàn),晾晒;仳(pǐ)离,特指妇女被遗弃而离去;“嘅”通“慨”,叹息;修,干肉,形容其干;“歗”通“啸”,号呼哀痛的声音。

这是一首妇人自叹误嫁恶夫而遭到遗弃的怨诗。中国台湾学者马持盈先生在《诗经今注今译》中的白话译文如下:“谷中的蓷,因为缺乏雨水而干燥了。有个女子,因为被丈夫遗弃,而感慨的叹息。叹息什么呢?叹息着嫁一个合适的丈夫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谷中的蓷,因为缺乏雨水而干缩了。有个女子,因为被丈夫遗弃,而失意的长叹!长叹什么呢?长叹着嫁了一个这样无情无义的男人!谷中的蓷,因为缺乏雨水而干枯了。有个女子,因为被丈夫遗弃,而丧气的哭泣!哭泣有什么用处呢?哭泣也来不及了。”

《百美新咏图传》七十三『朱淑真』,清代颜希源编,王翙绘,集腋轩藏版,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刊本。

《百美新咏图传》收录历代名媛佳丽小传百篇,配以图百幅及文人咏词二百余首,集图像、传记、诗词、书法于一体。原画出自当时宫廷著名画师王翙(huì)之手,人物篆刻清晰隽雅,栩栩如生,是中国版画史上的一颗明珠。

王翙,字钵池,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乾隆、嘉庆年间画家,绘山水、草木、鸟兽、昆虫无不酷肖,尤精人物。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与李清照齐名,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工诗画,通音律,尝随父宦游吴、越、荆、楚间。生平多不可考,相传因嫁给一文法小吏,夫妻志趣不合,婚姻生活很不如意,最终抑郁早逝。又传她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流传下来的作品被后人辑为《断肠集》《断肠词》,多幽怨感伤之作。遇人不淑,婚姻不幸,即便在今天,对女性来说也是艰难困境,何况没有其他出路的古代弱女子。

郑玄注解说:“淑,善也。君子于己不善也。”也就是说,“淑”是善良之意,“遇人不淑”即指误嫁了不善的丈夫。这就是“遇人不淑”的原始出处,这个词并非可以用在任何人头上,并非可以用在任何场合。 kyAryGilzCNYp0J+shJc4ul/dC0BJMG+dkIEmz/Cx7WhxCIvA2wHxJd1BHWSYS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