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慢热晚熟是男孩的天生人设

1

“整天就知道玩,这孩子怎么从来不会主动去学习一会儿呢?”

“只有我们下了‘死命令’,他才会坐到书桌前学一会儿。”

但你看他那个样子哟,满脸都是不耐烦、不情愿。

这孩子真是一点学习的自觉性都没有!”

上房揭瓦对男孩来说是小菜一碟,安静读书却能“要了他的命”。

无数父母皱紧眉头,甚至攥紧拳头。

也无法改变这顽固的男孩特性。

家庭教育,特别是孩子的学业辅导,对父母来说像一场修行。

很多道理,父母不费尽一番心思,孩子就不会明白;

很多习惯,孩子不重复一万次就成不了“自然”。

还好父母们多少明白个中艰辛,知道在育儿路上不管多难。

也要拽着自己继续前行。

2

但是路在何方呢?

过来人纷纷建议:“要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是的,快乐是让人无所不达的通行证。

但各位父母且慢,沉下心来多思考两秒吧。

“学习”和“快乐”是那么容易结合的吗?

“让学习变得快乐”——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3

不用怀疑,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时候,当我学会写第一个字时,我就被满满的成就感淹没了。

那个瞬间,我得意得如同一只首次捕猎成功的小狮子。

我还刻意记住了很多车标和车名。

简单的知识积累也给小小的我带来了长久的开心时刻。

孩子们都喜欢“涨见识”。

所以爱亲近那些让他们好奇的事物。

但这种懵懂质朴的求知欲常常行踪莫辨,很难见于课业学习上。

我当年确实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

但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4

当年我对学习的态度,岂止是不爱。

用“不胜其烦”来形容都不为过。

在我的世界里,学习和快乐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关系。

学习只是一项义务,我必须履行而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热爱学习都是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所以我敬佩那些能与学习“情投意合”的人。

但我心中也疑窦丛生:

“人类,真的能与学习相处到如此黏腻的状态吗?”

我和学习的关系是彼此凉薄,互不待见。

我不爱它,估计它也看不惯我。

对待学习这个事情,我可能一直有点心结。

5

一切在我30岁出头时被颠覆了。

过了而立之年,我居然开始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了。

因为我邂逅了精神分析这门学科,并对它一见倾心。

深陷其中,于是学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

我相信,这种枯木逢春式的学习热情很多人都体验过。

但遗憾的是,它总是要等到我们成年后才姗姗来迟。

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变成了“恨不相逢校园时”。

以及“当初怎么就看走了眼呢”。

6

我接下来的观点可能会劝退一些读者朋友。

但我还是要说:

孩子可以不喜欢学习,也没必要摁着头逼自己享受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确是一件既痛苦又无聊的事情。

父母别试图掩盖这个事实。

所幸,不喜欢不等于做不好。

孩子完全可以一边讨厌学习,一边勤奋学习。

其中的原动力就是父母的认可。

孩子心中想的是:如果学习越认真越光荣,那就学吧。

7

我曾经与学习“两看相厌”,但成绩依旧拔尖。

我还考上了日本第一学府东京大学。

讨厌学习的同时成就学习,这背后有什么古怪?

——让孩子学习不能讲感情,而是讲求“动力”与“方法”。

因为我学习好,所以我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本少年未来可期”。

我真的不想自己“人设”崩塌,也不想让我的理想硬着陆。

所以我必须在学习上保持优势。

这就成了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力。

再者,学习是在帮大脑积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窍门。

在这个求真求知与向善向上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茅塞顿开的痛快,以及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的畅快。

学习变得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

偶尔还能让我有片刻的怦然心动。

8

有些执念可以被放下了,比如:

学习必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否则孩子永远无法提高成绩。

孩子可以不喜欢学习,但同时又必须学得好。

正因为他知道自己也能做好不喜欢的事。

所以他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无所畏惧。

未来需要的。

正是这种可以直面一切、征服一切的男孩。

9

进入社会后。

每个人迟早都会遇到一个爱上学习的契机。

从此,他便与学习和解,并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但在那之前,父母要怎样帮孩子成为学习的高手呢?

本书的创作目的就在于此。

我将分享实用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

我愿每个孩子不论爱或不爱学习,都能学得进去,且学得出色。 wiQjebdNiiA3PZxNBG0TXDxLt4ue/VCg+DuQ56RzzEdBO81UZm8dPcmAVwDFjPr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