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30日,苏军航空兵空袭了驻扎在挪威、芬兰的德国第五航空队及芬兰空军,击毁德机130架。
6月26日,芬兰以苏军空袭其城市为借口,向苏联宣战。同日,德军北方集团军趁着苏军混乱之机,以一部分兵力混入苏军运输队,夺占了西德维纳河渡口。
当时,守卫在乌拉河渡口大桥的苏军士兵,突然发现远处驶来一列车队,车上装满了苏军士兵。哨兵拦住了车队询问,车上的人自称是从前线撤退回来的苏军伤兵,哨兵挥手放行。在车辆驶过大桥的时候,这些“伤兵”突然从车上跳下来,缴了苏军守桥分队的武器。这伙假扮苏军的人其实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曼施坦因令部下利用缴获的苏军车辆,扮成苏军,夺取了乌拉河的桥梁。
曼施坦因指挥第五十六装甲军渡过西德维纳河后,在陶格夫匹尔斯北部建立了登陆场。另一座大桥通过战斗被德军攻占,虽然苏军派出了工兵炸桥,但引爆炸药的工兵被德军消灭了。
西德维纳河是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北部的大河,发源于瓦尔代丘陵,以大弧形分别从南及西南流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再从西北流入拉脱维亚,注入波罗的海的里加湾,全长1020公里。该河流域面积为87900平方公里,左岸的支流有苗札河、卡斯普利亚河、乌拉河、季斯纳河,右岸的支流有托罗帕河、德里萨河、艾维耶克斯泰河、奥格列河。在其流域内分布着5000多个湖泊。
西德维纳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要道,它的上游与第聂伯河、窝瓦河、沃尔霍夫河相通,古代该河是波罗的海通往拜占庭、阿拉伯东部贸易航道的一部分。19世纪初,当地人在西德维纳河的支流乌拉河上挖通了一条运河,将它与别列津纳河沟通,从而与第聂伯河系相通了。这条运河用来浮运木材。另一支流德里萨河与谢别日湖相通,并有运河与加维亚河相通。由于险滩多,再加上20世纪以来在河道上修筑了一些堤坝,该河仅有局部河段能够通航。海轮从河口可以上溯14.5公里到达里加港。
德第四装甲集群第五十六装甲军拼命扑向西德维纳河,并快速渡过了西德维纳河。由于道路太少,为了保证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军长曼施坦因命令第八装甲师沿着公路挺进,很快便抵达陶格夫匹尔斯城郊。而摩托化第三师则沿着南面路况较差的道路推进,步兵第二九〇师紧跟其后负责掩护。第五十六装甲军在西德维纳河建立了桥头堡,这使得苏军西北方面军在西德维纳河沿线组织防御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6月27日,希特勒听说曼施坦因夺取了西德维纳河渡口后,兴奋不已,开始干预前线作战。他指示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改变第四十一装甲军的前进路线,并要求第四十六装甲军也要渡过西德维纳河,与曼施坦因的第五十六装甲军会师。从此以后,由于希特勒多变的指示与干预,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战术问题上搞得混乱不堪。按照希特勒的新指示,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消灭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同时占领列宁格勒。然而,德国陆军总部对希特勒的新指示却毫无所知,陆军总部的命令并没有对这两个任务的主次安排做出规定,这为日后的互相指责埋下了伏笔。
这一天,德军第四装甲集群司令赫普纳坐专机来到道加夫皮耳斯附近的桥头堡,视察曼施坦因的部队。令曼施坦因感到奇怪的是,赫普纳竟然不知道具体的进攻计划。
同一天,德军开始攻入利耶帕亚城。苏德双方在利耶帕亚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德军遭到重大伤亡。
6月28日,在芬兰空军和德国第五航空队的支援下,德芬两国军队在芬兰毗邻苏联北极地区的边境一带展开兵力。德军“挪威”集团军司令部设在芬兰中部的罗瓦涅米,该集团军的进攻计划分为北、中、南3路进军。
北路:德军挪威山地军,军长为迪特尔上将,辖山地步兵第二、第三师,兵力为27500人。北路德军的目标为攻占摩尔曼斯克,维护芬兰佩萨莫镍矿的安全。
中路:德军第三十六军,军长为法格上将,辖步兵第一六九师和党卫军“北方”战斗群。“北方”战斗群的兵力为1个满员师,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等部队。第三十六军兵力为4万余人。该军的目标是占领白海的港口城市坎达拉克沙。
南路:芬兰步兵第三军,辖芬兰步兵第三师、第六师和德军步兵第一六三师步兵第三二四团。其目标是向洛希进攻,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线。
“挪威”集团军共有4个师(包括“北方”战斗群),兵力为97041人,拥有1037门火炮、迫击炮,坦克113辆(坦克特别第四十营和坦克第二一一营)。“挪威”集团军不包括芬兰第三步兵师、第六步兵师。
与德芬两国军队对峙的是苏军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员为弗罗洛夫中将,辖4个步兵师和拥有392辆坦克的坦克第一师,但该师不久被调走,仅剩1个坦克营和1个摩托化步兵团。第十四集团军兵力为52600人,拥有1150门火炮、迫击炮。
总的来说,苏军兵力约为德芬两国军队的一半,处于下风。但是从战备上看,苏联第十四集团军的战备充足,处于上风。
在空军方面,德国第五航空队拥有大批先进的飞机316架。苏军拥有67架快速轰炸机,170架破旧的战斗机,49架水上飞机。从飞机数量和质量上看,苏联空军均处于下风。
苏军由于兵力不足,处于劣势,第十四集团军和下属的各步兵师在战斗时编为1个梯队,各步兵师只剩下1个营的预备队。司令员弗罗洛夫最大限度地建立了防御纵深:
1.在步兵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防区的摩尔曼斯克方向,距芬兰边境2公里处建立了防御阵地。步兵第九十五团和独立侦察第三十五营、第一〇〇边防总队坚守,步兵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的主力部署在较远的西利察河东岸。
2.步兵第一〇四师负责防守坎达拉克沙方向,步兵第一二二师负责防守洛希(得到1个坦克加强营)。
3.北方舰队的8艘驱逐舰、7艘护卫舰和15艘潜艇负责支援陆军。在北极地区附近海域,苏联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
6月29日,经过120架轰炸机的轰炸和9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挪威”山地军越过了芬苏边界。该山地军得到了42架德国俯冲轰炸机的直接支援。苏军预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苏军地面部队的抵抗和苏联海军舰炮的轰击下,“挪威”山地军的攻势严重受挫。在起初几个小时的激战中,“挪威”山地军便损失了300人。
同一天,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了制止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北和东北方向的突进,命令西北方面军在西德维纳河一线组织防御,并将预备队和北方面军来的部队集中部署在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新勒热夫和波尔霍夫地区,准备在韦利卡亚河一线组织稳定的防御。因此,苏军西北方面军命令第八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撤到西德维纳河右岸设防固守。
苏军西北方面军从预备队第二十七集团军抽调空降兵第五军和机械化第二十一军前往陶格夫匹尔斯地区封闭突破口,对德军北方集团军所占登陆场发起了反突击。然而,第二十七集团军未能阻止德军的猛烈攻击,反而被迫放弃陶格夫匹尔斯向韦利卡亚河方向撤退。
这一天,德军完全占领了利耶帕亚。德军第一军和第二十六军占领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6月30日,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免去了库兹涅佐夫的西北方面军司令职务。
7月1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勒布抵达第四装甲集群司令部,向赫普纳传达了进攻计划的要点。赫普纳是一位直率、胆大、易冲动的德国陆军装甲部队将领,而勒布则是一位保守派,不重视装甲部队。勒布信奉天主教,对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持批评态度。他很能干,但像其他老式德军将领一样,对装甲部队缺乏全面了解。由于性格和军事生涯的不同,赫普纳和勒布很快就在军事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勒布认为自己处于上下夹攻的困境,上面的压力来自于希特勒的过分干预,下面的压力来自赫普纳。赫普纳的战术思想是对的,但他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希特勒不太信任勒布,担心他对作战没有信心,于是经常干预北方集团军群的事务。
勒布提出:由第十六集团军切断波罗的海国家与苏联的联系;第四装甲集群向东北方向推进,通过尽是沼泽和森林的地带到达伊耳缅湖,以掩护两个步兵集团军的东翼。
赫普纳对勒布如此轻视装甲部队的做法感到不满,反驳道:“第十八集团军和第十六集团军,在接下来的两周内不可能发挥核心作用,因为很多步兵师分散在波罗的海各国,很难在两周内形成突击力量。”赫普纳说:“装甲部队应通过贝帕斯湖和伊耳缅湖之间的道路,直接扑向列宁格勒。”
赫普纳主张下一个目标应该先抢占远处的列宁格勒,而勒布则主张先消灭驻扎在波罗的海国家的苏军。结果是,勒布下达了一道折中的命令:“曼施坦因的第五十六装甲军进攻诺沃尔热夫;莱因哈特的第四十一装甲军进攻列宁格勒方向的奥斯特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