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曼施坦因的大胆计划

在哈尔科夫得手后,曼施坦因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以期在春季融雪期之前占领更多的据点,稳住并进一步扩大南部战线。为了防止德军扩大防线,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暂时中止了增援列宁格勒的计划,将坦克第一集团军南调,第二十一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火速从斯大林格勒调往前线,还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弗罗尼兹方面军的预备队——近卫第二军和坦克第三军及步兵第二〇六、第一六七、第一一三师。

此时的德军没有哈尔科夫战役那样幸运了,由于没有新的装甲部队补充,加上战损和低落的士气,曼施坦因不得不停止了攻击。随着春季融雪期的到来,泥泞的道路阻止了机械化军团前进,苏德双方不得不停止进攻。这样,整条战线便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库尔斯克突出部就像挥向德军防线的一个巨大的拳头,对德军构成严重威胁,这个突出部当然也成了苏德双方未来争夺的焦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利令德军士气降到他们进入苏联战场以来的最低点。在“巴巴罗萨”侵苏计划中,希特勒曾经狂妄地认为不可战胜的德军征服苏联有3个月时间足够,而如今却面临着被苏联人打败的命运。对希特勒来说,比斯大林格勒会战失利更无法让他忍受的是保卢斯的投降。就在保卢斯投降的同一天,他还授予保卢斯陆军元帅军衔,希望保卢斯不要屈服。令希特勒更想不通的是,帝国军队为何能够被低劣的斯拉夫人打败。希特勒一向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些人根本无权活在世上。为了反思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败,希特勒一连好多天都躲在“狼穴”大本营闭门不出,他渴望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升部队的士气以及在盟友中的威望。

picture

保卢斯

德军重新夺得哈尔科夫,给希特勒打了一剂强心针,征服苏联的欲望再次升起,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面防线宽达250公里,根部只有70公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南方集团军群仍占据着大部分的顿涅茨盆地。更为重要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的根部分别是交通枢纽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这里便于机械化部队机动。希特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战机,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喜悦。

与此同时,曼施坦因在酝酿1943年的东线战场夏季作战计划。他意识到德军在苏联已经陷入一场没有希望的消耗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避免这一噩运的唯一办法是在苏军的优势还不明显时,用一连串的歼灭战使苏军在人力和物力上遭受沉重的打击。只要这种损失大到苏联无法忍受,德国才有可能获得一个谈判的机会。

当哈尔科夫战役接近尾声时,曼施坦因的新计划也具备了雏形,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个。第一种方案被称为“反向”计划,即发挥内线作战优势,继续诱敌深入,然后以东线广阔的战略纵深,伺机发动局部反击。该方案可以使德军以较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杀伤、俘虏苏军,使其人力资源枯竭,最后迫使苏联像沙俄在1917年那样崩溃,或者接受对德有利的和约。不过,该方案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个弱点是,战略主动权在苏军;第二个弱点是,当前德军兵力严重不足,无法防守整条战线,假如苏军在德军没有准备的方向发起反击,德军将溃不成军。更重要的是,采取这一方案,等待苏联的进攻,将大大推迟战争时间。而此时,时间对德军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工业会提供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其战斗力会越来越强。到时,德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毫无胜利希望的两线战争。

第二种方案被称为“正向”计划,即在有利的地区,通过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起初,曼施坦因倾向于第一种方案,然而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德军从上到下又充满了信心。曼施坦因希望能够趁着士兵高涨的气势,继续扩大战果,于是第一个方案便自然而然地被放弃了。

关于攻击的目标,曼施坦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在他眼里,库尔斯克突出部是最理想的攻击目标。德军通过南北两翼的钳形攻击可以切断整个突出部,并歼灭大量苏军部队。这次战役一旦成功,必将大大缩短德军的战线,极大地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曼施坦因作出这样的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守卫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是从哈尔科夫战役中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应该在他们战斗力恢复之前,彻底将其消灭,而德国目前具备这一军事实力。曼施坦因的作战计划在最高统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极个别人外,绝大多数将领反对这一计划。

刚被任命为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是这一计划的强烈反对者。这位德军装甲部队的创建者在视察中发现,当前的装甲部队早已今非昔比。1940年,古德里安建立的装甲师配备4个坦克营共有坦克400辆,在1941到1942年,已经缩编到2个坦克营200辆坦克,而到了1943年春,整个东线18个装甲师只剩495辆坦克,平均每个师只有27辆。当前的德军装甲部队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跟苏联有着不小的差距。德军的主力坦克是三号和四号坦克,已经被证明根本不是苏联T-34坦克的对手。虽然古德里安曾命令德国工业仿制苏联T-34坦克,但因发动机问题无法解决只能作罢。尽管德国已经研制出他们的新一代坦克——五号“豹”式坦克和六号“虎”式坦克,这两种坦克在质量上可以压倒苏联坦克,但是它们的产量却低得可怜,“虎”式坦克的月产量只有25辆,“豹”式坦克月产量也超不过50辆。古德里安认为,德军把如此数量的新型坦克投入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中,无异于杯水车薪,他甚至建议在整个1943年应该采取守势。

希特勒极力支持曼施坦因的计划,他认为东线战场的攻守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战略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利让他隐隐地感觉到轴心国内部出现了裂隙。只有采取主动进攻才能重新维护“德军无敌”的神话,加强各盟国的向心力,而库尔斯克突出部是攻击的最佳目标。至于发动这样一场进攻的胜算到底有多少,希特勒心里也没有底。面对古德里安的反对,他也曾承认:“这一作战的每一个行动方案都会让我反胃。”希特勒决定,德军从库尔斯克南、北面向突出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而后突击西南方面军后方。 Uspb89ffwI/CWgTUnEDuiXwa+19Xgb9RsO4z+jl8n2p4J+pJSnMONrecLy94ut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