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三事

几天后,美国人向会议提交了估算报告。报告中指出,美国1943年在太平洋的目标是:在西南太平洋,继续向拉包尔和萨拉莫亚推进;在中太平洋,占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扫清通往特鲁克的通道;在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中被日军占领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在缅甸,发动两个攻势,打通滇缅公路。为此,需要在太平洋增兵21万、500架飞机和125万吨船舶。

英国人看完报告后,大吃一惊,问美国从哪里弄到这么多船。马歇尔虽然反对在地中海发动攻势,但布鲁克出色的发言和令人信服的论据,却在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兵中赢得了支持者。

布鲁克说:“德国无需从东线抽调兵力就可在法国集结44个师,而盟国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登陆舰艇击败德军,因此盟军应该利用已经在北非集结起来的兵力占领西西里,将意大利逐出战争,迫使德国调重兵占领意大利和巴尔干,接管原先由意军驻守的地区,以分散德军兵力。”针对美国人担心卷入在意大利半岛的作战,布鲁克告诫参谋长联席会议不要支持任何反法西斯骚乱,这样做只会没有目的地牵制自己大量兵力。

布鲁克的发言正中要害。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支持在地中海地区发动攻势,认为这样比在法国北部登陆更能分散德国空军的兵力,如果意大利垮台,盟军可以获得空军基地,轰炸罗马尼亚油田和德国合成石油工厂。

金也认为布鲁克说得有理。他认为,在地中海发动攻势占领西西里岛,可以充分发挥盟国在该地区的现有兵力,表示愿意提供充分的海军支援。

布鲁克的发言同样折服了罗斯福,他表示同意英国人1943年的战略方针,即同盟国的物资必须首先用于击败德国潜艇;必须尽量向苏联运输供应品,以便支援苏联的军队;使用同盟国可能用于对德作战的一切兵力,击败德国。

1月20日,根据会议精神,英方拟制出一个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计划纲要,代号为“爱斯基摩人”,其兵力由驻近东的英国部队和驻北非的美国部队组成。

丘吉尔当然对这个作战计划纲要非常满意,不过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即让吉罗将军和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两派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德国。戴高乐将军从1940年6月到达英国后,违反法国维希政府的禁令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6·18”演说,举起抗德救国的大旗,组织起“自由法国运动”,因此被维希政府缺席判处死刑。

英国政府一直支持戴高乐,并向他提供经费和装备。然而,美国政府则对戴高乐持有偏见,一直同维希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罗斯福看不上戴高乐,想让吉罗出任。吉罗是美国特工从法国南部营救出来的一位法国将军,美国想扶持他成为未来法国的政治首脑。丘吉尔却是戴高乐的保护者,不过他不想因为戴高乐而破坏与美国的关系。另外,盟军即将重返欧洲大陆,罗斯福和丘吉尔一致觉得有必要使法国的两派首脑联合起来。鉴于此,丘吉尔在动身去卡萨布兰卡之前,让外交大臣艾登以断绝支援为由,逼迫戴高乐来卡萨布兰卡与吉罗会晤,甚至威胁说,如果不来卡萨布兰卡,英国就请别人接替他那设在伦敦的法国解放委员会的职位。

会议开始后,戴高乐仍然没有动身。罗斯福急电催促艾登:“新郎已到,新娘何在?”在英美领导人的再三催促下,戴高乐终于在1月22日来到卡萨布兰卡。戴高乐来到卡萨布兰卡后,住在与吉罗相邻的别墅里但拒绝与其会晤。吉罗将军对戴高乐更是不屑一顾。丘吉尔和罗斯福为此伤透了脑筋,软硬兼施,一定要化解两人的矛盾。

1月22日,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将7月25日定为D日,同时推举美国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为北非战区最高司令官。

1月23日,卡萨布兰卡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会上,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向罗斯福和丘吉尔递交了《1943年的作战方针》,明确规定肃清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后,夺取西西里岛,战役开始时间不得迟于1943年7月。

盟军的最终目标是攻克西西里东北角的墨西拿,切断岛上德意联军的退路并占领全岛。然而,西西里北岸港口巴勒莫和墨西拿两城市都在以突尼斯、马耳他为基地的盟军战斗机作战半径之外。鉴于此,盟军只得选在距马耳他和突尼斯较近的西西里东岸和南岸登陆。为了抢占各路口、阻击德意联军趁登陆部队立足未稳时的反击,盟军决定首次使用空降兵。空降兵的使用对登陆时间要求非常苛刻,除了必须是大潮之时外,还要求是黑夜,而空降还要求有光亮。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盟军作战计划人员将登陆时间定于7月10日凌晨。这一天是满月大潮,空降兵可以借助月光着陆,登陆可在黑暗中接近海岸,黎明时抢滩上岸。

与此同时,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宣布了向艾森豪威尔下达的《关于“爱斯基摩人”的作战训令》。训令指出:“1943年将对西西里发起进攻,……任命你为最高司令官,英国陆军上将亚历山大为副司令官,英国海军元帅坎宁安为海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特德为空军司令。你应将关于东部和西部特混舰队司令人选的荐任书呈报同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你应与亚历山大将军协商建立专门的作战和行政司令部……以便进行战役计划和准备工作。”

picture

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艾森豪威尔的父亲是制乳厂工人,有7个孩子,他排行第三。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十九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1925年先后在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学习。1929年至1932年任陆军部长特别助理。1933年至1939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手。1941年12月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马歇尔手下任作战计划处处长,晋升为少将。1942年先后任欧洲战场美军司令、北非战场盟军司令,晋升为中将、上将。1944年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成功策划指挥了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晋升为五星上将。1945年继乔治·马歇尔任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1953年,从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担任北约司令。1952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

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

罗斯福与丘吉尔通过这次会晤决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确定了1943年英美盟军的进攻方向。罗斯福接受了丘吉尔竭力兜售的攻占西西里岛的计划,确保地中海航行安全,迫使意大利投降,然后从巴尔干进入欧洲大陆腹地。第二件事,美英两国把各自支持的法国政治首脑吉罗和戴高乐拉到一起,迫使两人会见并握手,结成“强迫婚姻”。第三件事,盟国第一次明确了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迫使轴心国无条件投降。 y5+LOaA0pt0Y+CtL4Azs+64ZnbcsGU8jdLiHJ8kvQrhwOmXw1pThr9qUR5s4BA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