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奠定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中国人民积聚已久的愤怒爆发,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和干部上的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党和党章都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

(一)一大党纲至二大党章:雏形初成

1.一大党纲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政府的腐败统治,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摆脱殖民统治,不当亡国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革命运动,帝制、总统制、多党制等各种政权组织形式,我们都尝试过,最终却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水火之中。直到1917年,在俄国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事件,那就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恰逢此时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兴起,中国的先进分子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带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指导中国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此次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一大党纲正式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规定了入党条件和手续、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为党的二大制定正式党章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党纲具有鲜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征,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确立,还是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指出革命军队要与无产阶级一道联合第三国际进行阶级斗争,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消除阶级区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等内容 ,都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以及党彻底的革命态度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立场。党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中国革命中逐步探寻出一条解放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

2.二大党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国内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帝国主义不断加紧对我国的侵略,中国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群众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紧迫性。因此,为了更好应对复杂形势的考验,商讨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于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具体规定了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及会议、党的纪律等问题。在“党员”章中明确指出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只要承认党的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党服务的人都可以成为本党党员。除工人外,须有一名入党介绍人,逐级经各级执行委员会报告,次第审查合格方可为正式党员。“组织”章规定了党的各级组织的组建、任期、工作内容等问题。“会议”章规定了各级组织的会议频率、临时会议召开规则、中央特派员制度。“纪律”章明确指出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关,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全党必须服从它们的决议,同时还作出对执行委员命令有抗议时的处置规则、提出“少数绝对服从多数”原则,体现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章还对党的经费问题作出了安排,明确规定了党的经费的三种来源和党员缴纳党费的标准。

二大党章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正式完成。这部党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相较于一大党纲都更为全面和完善,是党章的初步形成,为后续党章的修改、制定和不断完善提供了模板。二大党章客观地体现出党对自身建设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清晰规划,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严密党的组织程序、严格党的纪律、扩大党的规模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三大至六大党章:逐步发展

1.三大党章

党的二大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虽然没能取得成功,但工人运动的失败没有使党一蹶不振,反而从失败中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可靠力量,由此意识到了党自身建设的迫切性和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国内阶级矛盾复杂尖锐的形势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作出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

由于革命任务的艰巨性,三大党章进一步严格了入党手续,入党介绍人增加为正式入党半年以上的党员两人,首次规定了党员候补期和自请出党问题,党的组织程序和组织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完善。采取这些新规定是因为这一阶段党为了壮大力量,必须吸收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入党,还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了防止农民意识、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国民党内资产阶级落后思想的侵蚀,必须加强对党员的审查,提高党员质量,发展真正可靠的党员。新党章适应了不断高涨的革命事业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党的自身建设,扩充了党的革命力量。

2.四大党章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召开在国共合作轰轰烈烈,工农运动恢复发展,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新局面之际。因此,如何加强党对革命的领导、建立工农联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扩大党员数量成为党在这一时期重点关注的问题。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重点就党的组织问题进行了修订。

四大党章简化了入党流程,第一次提出三人建立党支部的规定,明确了支部的组织建设问题,取消各级委员和支部干事或书记连任的规定,取消了候补党员的选举权,申明党员不得随意脱离党部的管理。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利于基层组织在革命中更好吸纳、教育、组织、管理党员。此外,四大党章还修改了全国代表大会和临时会议代表比例,适应了现阶段党员不断增加的状况。如此一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对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巩固党的纪律、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吸纳更多优质党员、组建工农联盟起到了重要作用。

3.五大党章

党的四大过后,大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北伐战争一路势如破竹,国共合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也积极组织工农运动,反帝反封建运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从高潮转向失败。值此危急关头,为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分析革命形势,1927年4月至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同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对党章进行了许多新的补充和修正。

第一,对入党、党组织关系转接、开除党籍等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规定,第一次对入党年龄提出限制,增加了入党的支部审查环节,入党条件和手续更加严格,以保证党员的纯洁性、可靠性。

第二,首次明确概括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提出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措施,确保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三,为适应不断增加的党员人数和党组织数量,五大党章按照行政区域划定了党的各级组织系统,并对各级组织的地位、组织方式、任务作出了具体规定,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党的组织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党章首次规定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工作内容,规定中央委员会选举总书记并组建中央政治局,互推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处理党的日常工作,强化了党的集体领导,有利于党在复杂形势中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第四,五大党章首次规定在中央和各省设立监察委员会,并指出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明确了对党员和党部的处罚方式。

第五,党章还首次提出组织党团,并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对于不断扩大党的影响范围、更好团结和组织群众、吸纳更多优质党员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调整确立了党章的基本范围和结构框架,使党章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后来党章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范本。

4.六大党章

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分共”名义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的许多组织遭到破坏,被迫转入地下。党深刻认识到保持自身独立性、坚持武装斗争、扩大革命力量的重要性。随后,党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但还是没能改变革命低潮态势。在中国革命危急存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于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作出将当前的任务从进攻转为争取群众,恢复被破坏了的党的组织上来的决定。因此,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也具有许多鲜明的历史特点。

第一,重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并对党的指导机关、各级党部机关、各级执委、各级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的工作作出安排,推动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的落实。

第二,重视发展党员和党的纪律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由于党员人数锐减,党转入秘密斗争状态,党章首次提出了自愿脱党规定;党章还按照入党人职业对其入党介绍人人数、入党手续作了区分,入党条件和流程规范更加严格周密;还将严格遵守党纪作为党员和各级党部的最高责任写入党章,增加党员大会或各级党部审查纪律的职责,设立特别委员会预先审查违犯党纪问题;特别重视发挥党支部宣传鼓动组织工农群众,征收和教育新党员并对党员和无党工农进行文化和政治教育的作用。这些章程有力地推动了党团结广大工农力量,使党的各项工作在秘密状态下能够有序进行。

此外,六大党章也具有明显的两方面不足。一是过于强调共产国际对党的领导,不利于党根据革命实际状况独立自主地领导和处理党的各项事务。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支部,党员必须承认共产国际的领导,服从共产国际一切决议,党的全国大会和临时大会必须在共产国际同意之后才能召开。二是六大党章撤销了监察委员会,增设审查委员会,没有了常设监察机关,弱化了对党内工作和违纪行为的监督。但总体来看,六大党章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逐步恢复了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整顿了党的组织,推动革命事业继续前进。

(三)七大党章:民主革命时期最成熟完备的党章

在1928年至1945年的17年间,党在长期斗争中逐渐成熟。经过整风运动和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对中国革命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党迫切需要一部新的党章,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步入新的台阶。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是民主革命时期最完备最成熟的党章。

七大党章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首次增写了“总纲”,这是党章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创新。总纲概括了党24年斗争经验,明确了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阐明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七大党章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是首次将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七大党章的创新性还表现为:第一,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入党介绍人需要考察入党人哪些信息,候补期的作用、候补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转正和资格取消的流程,并对自行脱党作出规定,对党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第一次科学界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和党内民主问题,第一次提出成立中央局和中央分局指导各地方党的工作,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在党的工作中有了更深刻的体现。第三,在完善党的中央组织上,七大党章第一次规定中央委员会实行主席制,增设了中央书记处,赋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撤换和补选部分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的职权等,对党中央的设置、职权、任务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增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第四,在推进党的秘密工作上,首次规定了党的地下组织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接受党员手续,在保证灵活性的同时推动地下工作平稳运行。第五,在加强党内监督和对党员的纪律管理上,党章恢复了党的监察委员会,并首次规定了监察委员会的选举方式和任务,规定了党内奖励与处分条例。通过七大党章,可以发现这一阶段党对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都不断成熟,党章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得到巨大提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党从全国只有50余名党员发展到有120余万名党员,在这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实现党员从不足百人到超过百万人的转变,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艰巨性、复杂性不断提高。从一大党纲到二大党章再到七大党章,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初步形成之后不断完善,尤其是七大党章为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推进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将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党章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l/weTRkLVZORUh4dO9v8QHKyJ8YpwD2TtQtbdVomgc9WKCaj2ndut65MlO2F0/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