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市域社会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1.市域社会治理的含义

市域,即城市政府管理的区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及涉及行政区域划分的法律,我国的城市分为直辖市、设区的市(地级市)和不设区的市(县级市)。2019年中央政法委提出在全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市域社会治理是在设区的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直辖市不直接参与试点,而组织下辖各区县申报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也是国家治理的浓缩反映。由于设区的城市的范围既包括城市行政区域又包括城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城镇社区和乡村社区,所以市域社会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和乡村社会治理的融合体。它不是城市和乡村各自独立的治理,而是依托具体的城市区域而发生的治理活动的统称。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就是要把以设区的城市为基本治理单位或主要治理载体,把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区上来。同时覆盖市域内的农村,城乡联动,市级层面起主导作用,以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统筹力、聚合力、驱动力,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作用,加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市域社会治理的作用

一是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定位。市域社会治理与传统的城市治理的区别,除了空间范围的区别,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枢纽性,即承担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体现在,对上承担党中央决策的重要责任,对下又指导基层一线工作,是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是城市层面最大的特点。抓住了市域社会治理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上下贯通、带动全局的效果。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体现在市域作为一个城市和乡村两种社会形态的结合体,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把市域作为完整的治理单元,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居民。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与县城相比,市域社会治理的对象更多样,治理的问题更典型,治理的体系更完备,需要市域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宏观指导。与省域相比,市域直面一线,直面社会治理各类问题,需要与微观层面的操作分享具体解决办法。

二是市域在矛盾风险防范化解中的特殊作用。市域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目前一些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同时,防范化解矛盾,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市域。

市域是观察矛盾风险走向的晴雨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最先显现在市域,分析掌握市域矛盾风险的规律特点,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风险态势,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预见性、时效性,市域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当前矛盾风险系统性、跨界性、传导性特点突出,市域越来越成为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这迫切要求以市域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市域资源手段优势,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引导、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化解,防止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市域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的大平台。市域层面对人民的需要感受最直接、最灵敏,同时又有充足的资源和手段及时有效回应人民的新期盼,这就要求从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矛盾历史性转变出发,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高度,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市域的平安为全国平安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优势,市域有其自身的独特基础和优势。首先是市域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所有设区的市均被赋予了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享有地方立法权,具有更大、更灵活自主创新探索的政策空间。市域较之县城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市域往往具备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多样的资源手段,能够统筹各种资源力量,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市域具有大胆尝试的回旋余地,市域在探索社会治理政策和模式方面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有利于破难题、开新局,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探索新经验、贡献新方案。 9JRv5KoCQCcoWMITztWI9k9DrDOhoaGi8SsmtmbK93xrfVn4NXSGmtgDKGOAdr1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