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也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那么,什么是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呢?这可以分别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

(一)从国内来看,最重要的就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进入新常态?这不得不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说起。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如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大幅度下调了全球增长速度,表示全球经济复苏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压制了增速预测结果”。受全球经济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明显下滑的情况,创下多年未有的历史新低。对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当时国内外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国外有的人重谈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老调,国内有的人认为要用强刺激的办法把速度重新拉上去。如何科学认识眼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在复杂变化的形势中牢牢掌握中国发展的主动权,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突出摆在党中央面前的重大课题。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很好的回顾和总结。他指出:“当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经济工作应该怎么干?必须作出科学判断、作出正确决策。” 在怎么看、怎么干当中,怎么看无疑是前提,直接影响到怎么干。

党中央先是提出“三期叠加”重大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并且交错叠加在一起。这一重大判断,抓住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三个显著特征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判断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所处历史方位和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应对,不能再采用铺摊子、上项目等刺激政策,而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长期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创新驱动,以推动中国经济新的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提出“三期叠加”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四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但在这些深刻变化的同时,中国经济也有不变的一面。主要表现也是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二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三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四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实际上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归结起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集中体现为“两个没有改变”“两个改变”。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二是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总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我们的应对要顺大势、谋大事,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是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科学研判、由表及里、逐步深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深刻把握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所处的方位、发生的变化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常态重大判断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中注重把握经济规律、立足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的高度自觉,为中国经济顺势而为、正确应对新形势新变化,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发展理念正是根据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需要提出来的。

(二)从国际来看,中国发展要赶上世界,就需要对世界发展大势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邓小平同志当年十分明确地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他强调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邓小平这里突出强调对外开放,实际上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大趋势。中国之路能快速发展起来,也正是顺应了这一大趋势。

关于经济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时就注意到了,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作过天才的预测。《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借助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了更迅猛深入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造成一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现在,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这是我们党把开放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的深刻依据。

与此同时,世界发展的另一个大势是,新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极大推动作用。这种大势,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便初露端倪,马克思、恩格斯同样深刻和敏锐地注意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本主义生产力之所以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生产力这种发展大趋势,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党很早就关注到这一发展趋势。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对此有十分深刻的论述。他在讲话中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并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随后,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这种大趋势在今天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科学技术在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特别是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成为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深刻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这是我们党把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并且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深刻依据。 9IhlN2TMO9zlstQB9mrhVY2EBw9LBKdl7+7cbqD/mXpKPITA7CjeGG+zPDiafs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