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栏02
市场营销论的集大成者
——PLC战略

PLC是什么?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一书中,有关于PLC战略的介绍;而鲜为人知的是,其实这一概念源于1950年乔尔·迪安发表的文章《新产品定价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迪安提出了两个极为经典的论断,一直到今天都被许多商家奉为圭臬。他是这么说的:“新产品的定价无比重要,绝不能靠拍脑门,要靠直觉和胆量。要在密切关注不断变化中的生产与销售成本的情况下,咬紧牙关,一口气将价格定到最低,不要有任何犹豫和侥幸心理。与此同时,对那些即便贵一点也能有不错销路的东西,千万不要轻易降价促销。”

受这一言论的启发,许多学者开始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

具体地说,就是不同的产品群到底都有着什么样的PLC,抑或这样的一种周期循环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确实存在,存在方式是什么样的;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产品施展魅力的舞台)和生命阶段中,到底应该如何施策、如何促销;等等。

然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在许多细分市场中确实存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且这一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也就是黎明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至此,PLC理论正式确立。

我们以音乐媒介市场为例。唱片、磁带与CD,这些音乐媒介的发展,都经历了“生命周期循环”的过程。即便是CD,今天的处境也可说是苟延残喘。(图039)

想必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深有同感。

支撑PLC理论的,是创新扩散理论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著名的市场营销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给出了答案。在1962年出版的《创新的扩散》一书中,罗杰斯对所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新商品”的普及过程,从客户的视角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把这件事彻底说透了。

图039|PLC的案例:音乐媒介市场

罗杰斯将市场中的所有潜在客户,以其对创新的态度为依据,分为如下5个类别,即“ 创新者 ”(占全体的2.5%)、“ 早期采用者 ”(占全体的13.5%)、“ 早期大众 ”(占全体的34%)、“ 晚期大众 ”(占全体的34%)和“ 滞后者 ”(占全体的16%)。(图040)

显然,对那些划时代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新产品,最容易接受、最早接受的客户群体是“创新者”。因而PLC理论中的“ 黎明期 ”,将由这一群体开启。这些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谓的“发烧友特质”,也就是只要东西好、东西有趣,不在乎价格。问题是,所有潜在客户中,只有2.5%左右是这种人,因此任何一种产品处于“黎明期”的时候,市场规模都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想来也是这个逻辑。“发烧友”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概念。企业靠“发烧友”活下来没问题,但是想发大财则难于上青天。

图040|罗杰斯的“用户五分法”

如果运气好,再加上正确的运营,你的产品将挺过充满风险的“黎明期”,进入相对安全的“ 成长期 ”。这个时候,你的客户将以“早期采用者”与“早期大众”为主。这些人总体来说也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尽管程度上与“发烧友”(创新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他们对产品的价格还是相当敏感的。所以,如果你的产品还是“发烧友价”,那就死定了。在定价策略上,必须向“大众价”倾斜,而且要尽量做到极致。好消息是,由于这两个群体人数众多,几乎占了全部潜在客户群的半壁江山,因此完全能够支撑你的新战略,即“薄利多销”。

只要你能在“成长期”站稳脚跟,市场的扩张将异常迅猛,你唯一需要练习的就是数钱的技术。

接着,客户的数量将不再暴增,市场走向也将不再是笔直向上的,而是逐渐开始横盘,这预示着你的产品已正式进入“ 成熟期 ”。此时,“晚期大众”将参与到你的生意中,成为产品客户群的新成员。

最后,当赶上末班车的群体,也就是“滞后者”终于开始成为你的客户时,头几拨人——“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已逐渐离场,这意味着你的产品已不可避免地滑进了“ 衰退期 ”,离“寿终正寝”不远了。

只要确定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就能立马敲定所有正确的营销之策吗?

PLC理论(四个阶段),加上创新扩散理论(五类人),再辅以相应的营销组合拳(将各种不同做法融合到一起的综合营销策略), 共同组成了一套完美无缺的市场营销战略。 这就是 PLC战略

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将彼得·多伊尔总结的经验写进了他的《营销管理》一书。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只要确定了某个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具体阶段,那么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随之确定,比如市场目标是谁,具体策略是什么,到底应该怎么操作(STP+营销组合拳),等等。(图041)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好消息。市场营销学被简化了,成了几个简单的公式。

所以,当这个结论出现时,长期钻研这门学问的学者普遍感到沮丧。于是,“市场营销学已死”的说法应运而生。

图041|多伊尔的PLC战略

PLC战略的界限与突破

但是显然,PLC战略从一开始便没有那么完美。 它的拼图上明显缺了一角,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大角,那就是“竞争”这个关键概念。

首先,PLC战略明显与极富竞争性的市场营销战略相矛盾。在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比如“市场领先战略”等)中,“只有明确了市场定位,才能敲定具体的营销战略”这一点被特别强调。显然,这与PLC战略所极力主张的“只要明白了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就能敲定具体的营销战略”这一说法根本是两码事,两者完全无法兼容。

道理很简单。前者的视野中,“竞争”是第一位的。换言之,即便你知道了自己的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你也得明白自己的特长与短板,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而后者则不同,后者的意思仿佛是“你不用在乎自己的特性,也不用介意竞争对手的有无以及强弱,你只要弄清楚自己的岁数,就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这样的“书呆子”逻辑怎么能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行得通呢?

所以,这个世界远远不似那些哀叹“市场营销学已死”的学者所想象的那般单纯。作为一门学问,“市场营销学”本身不会死,也不可能死。何止不死,它仍在继续发展,未来的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举个例子。罗杰斯本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对任何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而言,能否活下去以及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顺利挺过自身客户群从‘创新者’向‘早期采用者’过渡的阶段(因为这两者的合计比重在16%左右。一旦有了近两成的市场客户打底,那么产品的前途基本上就是光明的)。”换言之,只要搞定了这两个早期的客户群,那么剩下的客户群就会不请自来,成为你的囊中之物。

但是,这种说法很快便被著名的企业咨询师 杰弗里·摩尔 “打脸”。摩尔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高科技产业中, “早期采用者”与“早期大众”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远非那么简单。

由此,他认为:为了跨越这个鸿沟,让产品真正进入坦途,让市场真正迎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必须要下大力气,对“早期大众”做大量的推广营销工作。

这就是著名的市场营销“ 鸿沟理论 ”(图042)。

该理论的诞生,为一度处于混沌状态的市场营销学研究打开了一片天,也为无数企业家和创新者指明了方向。

图042|摩尔的“鸿沟理论” h1/n+VNiJD6MVvRiH16CZyLp06HAQR0hFuKNWl4w1gteW+SHvl6gkZo50l/aOY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