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国巴黎一样,英国伦敦最初的咖啡馆,其实也是英伦绅士们相聚一堂、交换情报的社交场所。但与巴黎有所不同的是,英国的咖啡馆分类更专业、更细致。
比方说,按顾客分类,除了“政客”这个分类外,还会有“资深政客”与“新手政客”之分;而无论是“资深”还是“新手”,又会有各个“派别”之分。
于是,那里的咖啡馆就成了这样一种光景,即“某某咖啡馆是新手政客某某派的聚集地”,诸如此类。
咖啡馆是 信息与情报交换的场所,是男人社交的场所,所以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方式最惬意、最轻松,效率也最高。
其中,由爱德华·劳埃德创办于1688年的劳埃德咖啡屋可谓这类咖啡馆的典型。由于这家店的店址刚好在邻近泰晤士河的塔街,而后者又紧挨着河畔的商船码头,因此这家店的顾客大多是商人,以及船长和船员。总之,都是一些和生意、商船有关的男人。
店主劳埃德为了提升咖啡屋的服务质量,专门创设了一份报纸 《劳埃德新闻》 。所有一手材料都是从来店顾客那里“扒”来的,因此绝对称得上“猛料”。而要想读到这份报纸,获知这些新闻和八卦,就必须亲赴劳埃德咖啡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可以想见,对那些闯荡江湖做买卖的人来说,这一招得有多灵验,可谓正戳在痛点上:只要到这里来,就能掌握最新的海事情报、商业信息、人情八卦,无论对自身人脉的拓展,还是对生意本身,都有莫大的好处。更何况,这些提供消息的人就是业内人士,且本人就在咖啡屋,去了之后还可以直接和本人交流,甚至当场签合同做买卖。
因此,咖啡屋人气爆棚。
在劳埃德咖啡屋的顾客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得格外活跃,那就是经营海上保险业务的人。他们只要到这里来,就有生意可做。特别是大保险公司的一线分销商(代理商),更是这里的常客。 他们几乎把这里当成了办公室,天天准时来“打卡上班”。谈生意、签单子、结算,基本上全在这里搞定。
早在古希腊时代,航海业就已经有了以金钱支撑危险的航海行为的体系。公元11世纪以后,以中世纪的意大利为中心,欧洲大陆上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生意,也就是所谓的“冒险贷”(利息率从24%至36%不等,堪称“高利贷”。当然,如果遇到海难、海盗等“不可抗力”,也可以免除本息)。
然而,1230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突然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收取利息。迫不得已,相关业者只好绕道而行,想出了一个新的招数予以应对。那就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害程度(额度)进行事前预估,然后提前支付一定的保险费。
这个体系就是现代保险业的雏形,彼时被称为海上保险。
由于这个体系仅仅是继承了“冒险贷”中“分担风险”的功能,并不存在本金的问题,且由于是提前支付,也与所谓的利息不沾边,所以得以顺利地避开教皇的法令,使得这项业务存活下来。
当然,现实世界依然很残酷。中世纪的欧洲是著名的“黑暗时期”。对航海业来说,不仅仅要面临天灾,还要与人祸搏斗。而最大的人祸就是战争。那个时候的欧洲人太喜欢打仗了,搞得这块美丽的大陆常年烽烟四起。
所以,在这种严酷的大环境下,保险承销商的破产是家常便饭。可以说,彼时的海上保险业务就是一门有着极大风险的买卖。
显然,对相关业者而言,为了尽可能地规避或者降低风险,获取世界上最新的政治、天气、海盗出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
劳埃德死后,这家咖啡屋的骨灰级粉丝(老顾客)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办公室”不复存在,于是琢磨出了一个奇招:让咖啡屋的一个老员工(服务生)做老板,继承了这家店的衣钵。最后,他们让这位新老板直接把店址迁到了伦敦皇家交易所的大楼里,以方便他们每天“上班”,做业务。
这样一来二去,时间一长,这家咖啡屋就成了海上保险业务的“专属营业厅”。后来英国政府干脆立法默认了这件事。
换言之,劳埃德咖啡屋成了“海上保险交易市场”的代名词。
据说也曾有人提议改一改这个名字,因为毕竟显得不太严肃、不太专业,可毕竟这一市场最初的经营场所是已故的劳埃德先生提供的,这一市场最早的雏形也是劳埃德先生一手打造的,因此为了感恩和纪念他,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一致同意保留这一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