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在云贵总督张广泗的带领下,仁怀迎来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盐运航道疏通工程——赤水河疏通工程。该工程优化了赤水河的航运条件,为茅台镇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以此为节点,赤水河道上盐船往来繁盛,商贾与民夫之间的往来也络绎不绝,造就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盛大景象,茅台镇一跃成为黔北四大繁华集镇之一。
茅台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交通条件改善后,茅台酒有机会从赤水河畔的小山谷,跟随赤水河逐渐“流”向全国各地。“村店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诸如此类形容酒业鼎盛的语句频繁在书中出现。
谁也未曾料到,一罐赤水河畔河谷小镇的地方酒,能够代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在1915年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从世界各地的优秀酒类展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金奖,品牌声势迅速“引爆”国内外酒类行业和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仁怀县税务局兼专卖局负责人王善斋主持赎买成义烧房,并在此基础上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随后,茅台酒厂又先后收购了荣和烧房和恒兴烧房。1953年2月,三家私营烧房全部合并至贵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在物资匮乏、生产设备落后、酿酒工艺壁垒高筑的情况下,茅台酒厂开启了浩浩汤汤的创业史。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虽在艰难中起步,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茅台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工艺的不断规范让茅台在产量与质量方面不断突破。虽经历过特殊年代,但茅台不间断地对茅台酒传统的酿造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和总结,探索茅台酒在酿造过程中的生产规律,为提高茅台酒质量、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搭上国家发展快车的茅台,在“解放思想、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理念指导下不断与市场磨合,最终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体制转轨,为茅台此后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强劲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基础,为抢占市场先机埋下了伏笔。
茅台的创业史虽磕磕绊绊,但整体呈上升态势。时至今日,由三座简陋烧房整合而成的茅台酒厂,已真正跻身全球烈酒行业前列,茅台酒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2019年,茅台一举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在营收上,茅台集团成为中国白酒行业首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企业,推动整个中国白酒行业步入新纪元;在市值上,贵州茅台市值突破万亿元;在股价上,贵州茅台已经突破千元。2021年,茅台在多个指标上不断刷新以往成就,创造了业界奇迹。无论产能、产量、销售额、利润、利税总额,还是市值、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美誉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就,让茅台备受瞩目。但相比于现有的成就,行业内外人士更好奇的是:茅台为什么能达成现有成就?为什么这家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企业能够在危难时刻战胜困难,保持基业长青?为什么这家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在面对未知世界之时,能够时刻保持清醒,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茅台在创业征途中展现出的行为,源于其“内心深处”的坚定,即茅台的定力。“定力”来自佛教用语,有两层含义:一为伏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二为处变时把握自己的意志力。《无量寿经》中也有关于定力的记载:“定力、慧力、多闻之力。”其中的“定力”意味着注心一境,不散乱,有极强的意志之力。只有具备定力,人才能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
人们通常认为,茅台定力是坚持酿造好酒、坚守主业等优秀品质。我们打破表层“滤镜”向纵深探究,发现茅台的定力不只是简单的行为表现或者单一的精神概念,而是精神驱动行为的聚合体。它以明确的界限作为行为标准,透过在变动的环境中做出的行为,表现为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精神内核。其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茅台外部的整体形象与内部的“性格特质”。
为直观体现茅台定力,考拉看看头部企业研究中心建立了“地壳剖面”模型(见下图),以由内而外地梳理茅台定力的构成。
茅台定力“地壳剖面”模型
首先是内核层,也就是定力的起点。对于茅台这样一个独立的主体,就行为层面而言,起点是行为的发出者;就精神层面而言,起点是极强的意志力。
其次是外核层,即定力的衡准线。茅台定力的衡准线,是恒定不变的行为标准和精神逻辑。在行为层面,茅台表现出了坚守、长期主义、稳健、认同、共生、担当;在精神层面,茅台表现出了坚守力、执行力、自控力、凝聚力、生命力与责任力。
再次是比对层,茅台定力是否存在,需要在相应参照系中对比论证,因为只有在变动的环境中,才能确定茅台是否体现出了恒定性。在此层级的行为层面,茅台的表现是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恒定;在精神层面,茅台的表现是对使命的坚定追求、对国家的热爱、对行业的认识与洞察、对产品的信仰与情怀、对市场的敬畏与尊重、对质量的笃定和坚守。
最后是显现层,即茅台定力最终呈现的结果,是行为之“定”与精神之“力”的结合,体现出了茅台的整体形象与“性格特质”。
正是这样的组合,茅台才能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在定力指引之下,茅台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
在成立初期,茅台始终以如何恢复高效酿造生产为目标,紧紧围绕工艺规范与科技再造的战略,逐渐形成以质量为中心的发展基调。
在“七五”至“十一五”期间,茅台迎来新发展时期,采取多种方式聚力扩改建,适应市场化。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导下,茅台遵循“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进行经营管理改革。1985年,茅台加快改革步伐,将“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思想理论指导,对茅台酒厂进行规划。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主动拥抱市场,由“坐商”转变为“行商”。2001年,贵州茅台成功上市,无论在产量、质量方面,还是在营收规模与效益规模方面,都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
在“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茅台直面市场狂潮。为创造未来新势能,茅台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展技改项目,并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初心,在公益事业中辛勤奉献。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茅台不断在市场营销与产品结构方面下功夫,全力向千亿元年营收目标冲刺,跃入国际烈酒行业第一梯队。
如今,茅台“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在整个运转体系当中铺展开来,在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茅台将秉承坚定的信仰、磐石般的信念与必胜的信心,冲进“世界500强”。
茅台为什么能?其发展逻辑皆由茅台定力所指导,读懂茅台定力,就是读懂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