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突破:冲出枷锁,重塑结构

一、思维定式造就思维惯性

请观察这张图片(见图1-3),然后回答一个问题。

图1-3 一张图片

你在这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有人说: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她扶着门,正在掩面哭泣。

有人说:我也看到了一个女人,她确实在扶着门,但是她没有哭,而是在掩面偷笑。

有人说:我看到床上躺着一个男人,他可能喝醉了,女人看到他喝醉了特别生气。

有人说:男人可能病入膏肓了,女人非常伤心。

还有人说:男人是不是已经不在了,女人非常绝望。

……

这里大家的脑洞都很大,但我们不探讨脑洞,而探讨另一件事:这张图片背后的事实有几个?只有一个。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呢?其实,我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事实,而是我们过往的人生经验从这张图片投射出来的状态。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当依赖思维定式、思维习惯快速得到一个答案的时候,我们也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和想法,让我们无法看到更多的方面,产生更多的想法。在图1-3所示的图片中,如果一旦感觉这个女人在哭泣,就很难意识到除了哭泣,她还可能在笑、在揉眼睛、在羞愧、在惋惜等。

由此,我们就解释了思维定式究竟是什么:它是指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和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式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

思维定式具有以下特点:

1.每个人都具有思维定式。

2.思维定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

3.思维定式是指导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4.思维定式让我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

5.思维定式往往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6.思维定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结果,并不断强化。

7.思维定式不会轻易改变。

思维定式形成的过程是从人的幼儿时期开始的,而且对人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大,甚至对人的一生都起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分析问题采用的思考结构,决定了人们看待问题的视角。思考结构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的一些方面,同时也淡化了问题的另一些方面,让其隐藏于人们的视线之外。而这种思考结构往往是隐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定式中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决策。

请再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让你把一个正方形(见图1-4)分成四等分,你有什么方法?

图1-4 一个正方形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至少给出四个答案:一横一竖、连接对角线、三横和三竖(见图1-5)。

图1-5 划分四等分的四个答案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例如,利用三角形、利用旋转、利用折现,甚至曲线?(见图1-6)

图1-6 划分四等分的其他方法

如果再努力思考一下,你可能会发现,要等分这个正方形有无数种方法。当从新的视角发现这些方法之后,你就会豁然开朗,看到一个有无穷无尽可能性的新世界。从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这个过程就是改变看待问题视角和改善思考结构的过程。

二、思维惯性,造成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主要是指人们当下的决策往往受制于过去的经验,即便过去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甚至已经开始造成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大家应该都坐过火车,在现代社会中,全球主要的铁路网两根铁轨之间的距离都是1435毫米,这个距离是英国人史蒂芬森在修建曼彻斯特—利物浦铁路的时候制定的,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将1435毫米作为标准轨距。到目前为止,全球超过60%的铁路使用的都是标准轨距。

那么,你能否猜到,为什么这个距离是1435毫米呢?这个数字并不是史蒂芬森拍脑袋决定的、发明的,而是和马车有关。当时在铁轨上跑的车厢是马车制造商制造的,传统的马车车轮之间的距离就是1435毫米。

事到如今,全球所有工程师都非常确定,如果能够合理增加轨距,既能增加火车运行的稳定性,也能大大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但是在路径依赖这个因素的限制下,这种变革想要快速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想要改造全球超过60%、个别国家超过90%的铁路网,付出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了。

因为我们过往的一些习惯和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思考结构,形成了特有的“路径依赖”:它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问题“解决掉”,但有时也会禁锢我们的想法。所以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常所说的“这是从工程师角度看问题”“那是从财务人员角度看问题”,都有不同的角度在里面。

因此,当面临一个问题时,如果可以从结构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我们一定可以看得更全面、更清晰。

三、结构思考力打破原有思维框架,规避路径依赖

在知晓思维惯性对思考的禁锢后,我们可以借助结构思考力,去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形成更加完善的思维习惯。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见图1-7)事先声明,这不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1-7 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

想到答案了吗?在以往的培训课上,很多学员都会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有人说喝一半再倒,有人说换个杯子,当然,也有人给出了标准答案:“把水冻成冰。”这个答案你想到了吗?没错,这是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之一。而我们此处的重点不仅是找到答案,而且要找到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那么,为什么200毫升的水不能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换句话说,为什么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会流出来?

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因为杯子小嘛,而且杯子又不像气球一样具备张力,无法随着水的增多而变大。

杯子小,水就一定会流出来吗?还有别的原因吗?有,因为地球有引力。

杯子小、地球有引力,水就一定会流出来吗?还有别的原因吗?有,因为水是液体。

现在先做个总结,水之所以会流出来,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杯子本身,如杯子太小或没有张力;二是外部环境,如地球有引力;三是水本身,如水是液体,会流动。

由此,可以将杯子、外部环境、水这三个因素视为分析这个问题的一个结构,根据这个结构,不仅可以把问题想全面,而且可以分析清楚。如果从这三个因素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容易找到多种答案。例如,针对杯子的解决方案是换个大杯子,或者换一个有张力的杯子,但这里假设不让换。如果从外部环境来分析,那么可以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这样有可能解决问题吗?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了。如果从水这个因素来分析,把水从液体变为固体——冻成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在找到结构之前,难道就没有解决方案了吗?当然不是,每个人基于自己过往的人生阅历,或多或少都会有答案,不过只是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答案而已。在找到一个结构后,我们才有可能从全局视角,把一个问题想得既全面又清晰。在解决“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这个问题时所运用的思考方式或者工具,叫作金字塔结构图(见图1-8)。

金字塔结构图因其形状像金字塔而得名。在这个结构图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中心思想”的部分。它指的是你当前面临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就是你面临的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个问题,你可以逐层向下展开。

图1-8 金字塔结构图

在这个结构图中有两个子结构,一个是横向结构。它指的是你对一件事情所能想到的广度。仍以“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这个问题为例。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就三个:杯子、外部环境、水。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特别擅长横向思考,这样的人有什么特点?思维发散,点子多,大家遇到事情时特别喜欢问他,他一拍脑门就能说出三个点子。但是,如果你针对某个点子再问他怎么解决,他就不知道了。一般擅长横向思考的人的思维特别宏观,但往往不够具体和深入。

另一个是纵向结构。它指的是你对一件事情所能想到的深入程度。仍以“如何把20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杯子里”这个问题为例。你想到可以把水冻成冰,接下来你就要想一想具体该怎么冻了。那些擅长纵向思考的人可能会想,怎么冻得好看,怎么冻得省钱。但这类人很难想到,除了这个解决方案,还有哪些其他方案。是否从杯子和外部环境这两个因素中也能找到解决方案?

不管是横向思考还是纵向思考,都是单一的线性思考方式,归根结底,这都是思维惯性、路径依赖造成的。而结构思考是一种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维方式,它既能帮助你在横向上想得全面,又能帮助你在纵向上想得足够深入和具体,从而帮助你打破原有思维框架,规避路径依赖。 KoqPBG5ycTfOSsZXlaow0HYlOhnxApK+NT570g40pktfH1maMZrKUyc9vhpla7F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