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肾络瘀痹,宜通宜和

中医络病学说认为,分布于肾的络脉称为肾络。周师指出,肾络作为肾脏实现储存、封藏精气和主持、调节人体津液代谢功能的主要通路,藏精贮液应密而不泄,清利浊邪应泄而不藏。然而密之太过则易留毒为邪,泄之太过则耗散精气。因此,密而有泄,通中有涩,开阖适度,乃肾络之重要生理特点。肾络细小而密的特点,也提示其在病理上易于瘀滞成疾。

周师受叶天士“久病必治络,谓病久则气血运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治疗思想的启示,临证常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治疗各期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她强调,在慢性肾脏病的1~3期,肾络疏通功能尚存,而疗效尚佳,故治疗上主张治肾病宜通,更宜和,以防肾络不通则诸症难除,但是又应防通之太过,反致精微流失过多则肾更虚。周师临证主张以养血、活血、和络之剂为主,使气血渐生,浊邪减少,可避免大补、大攻导致的矫枉过正之弊。

另外,她遵王师之经验,认为肾病初期,常属于《黄帝内经》所说之“肾风”范畴。若病久不愈,风邪可循足少阴之脉舍于肾,痹阻于肾而成为“肾痹”。王师认为,肾络瘀痹日久,则可导致肾内微型癥瘕的形成。随即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则出现“肾劳”,而最终形成“溺毒”。故肾络瘀痹和肾内微型癥瘕的形成,在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肾病血瘀证的诊断,周师除重视传统中医宏观辨证外,还重视根据微观病理改变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她认为,肾脏病理结果若发现细胞外基质积聚、系膜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襻闭塞、球囊粘连、肾小球球性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等微观表现,即可考虑存在肾络瘀痹或肾内微型癥瘕,从而具有使用活血化瘀中药的指征。同时周师强调,在治疗血瘀证之前,尚需明辨其标本。她指出,其本证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有关,且以脾肾两虚为多见,而女性患者则兼夹气血两虚较多;标证多兼夹实邪(包括风湿、湿热、寒湿、湿瘀等)。她主张根据血瘀证的程度,分层次采用相关治法及方药。如:(1)在瘀血证早期及轻症时,治宜活血养血为主,常用当归、川芎、鸡血藤、丹参;(2)瘀血证较重时,治宜破血逐瘀,常用制大黄、地龙、水蛭等;(3)若出现上述肾脏病理表现时,治宜活血消癥散结,常用积雪草、三棱、莪术、鳖甲等。 p/nng+zlss5H/mOOnITuk0HawK5pn+CrYtpbrS50h9gyYQcwHJKPDAlOBV+NMH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