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脉诊绝技已近失传

据有关学者统计,某中医院全年1400例住院患者,其病历记录只记载了18种脉象,这18种脉象中诊出率大于5%的仅有5种脉象,约占28脉的17.86%。这说明脉象信息丢失惊人,中医脉诊这门绝技已近失传。中医临床四诊之中,几乎只剩问诊一诊,而切诊已沦为敷衍搪塞之过场。

早在1800多年前,张仲景就在其《伤寒论》中对不求进取、不重视脉诊的现象给予了批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这段文字,也是对今天不少中医师的批评,看来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1800多年了。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告诉我们,能否较好掌握脉诊,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会脉诊的中医师,不能称之为中医师,起码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中医师。

造成中医临床脉诊如此的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有脉诊本身对医者理论修养和临床经验及悟性要求较高的原因,有中医教育、教材和教法的问题,还有对于中医学本身的认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君子不器”,轻视自然科学规律本身的探索,开创了“重道轻器”之先河。这种文化惯性,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中医学及脉诊,这种影响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二是缺乏临床可用的脉学仪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qVYg2p2NR49FxD7tvZwDfmWQtMvCPyIzbL6+CW7fzMofbWZsmeS2A7zq0+2+tq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