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是ICU常见的高死亡率疾病,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救治需要积极地液体复苏、使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抗感染、脏器支持等综合救治。本例患者高龄,脏器储备功能有限,经上述脓毒性休克规范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生命垂危,结合中医药治疗,使用大剂量人参益气固脱等治疗,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为后续的治疗赢得了时机。
患者某,男,80岁,因“骨折术后12天,呼吸困难、乏力、纳差3天”于2021年9月11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因病情持续进展,当日收入ICU。
病历摘要:患者12天前(8月30日)因左髋关节骨折在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3天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体温最高38.0℃,予以头孢西丁抗感染,体温及感染指标好转出院。出院返家途中觉呼吸困难、乏力,返家后症状无改善,卧床,间断吸氧,间断咳少量黄痰。否认发热、畏寒、寒战、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患者于9月10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体:HR 113次/分,SpO 2 84%,BP 80/40mmHg,R 34次/分。查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血气分析(FiO 2 0.33):pH 7.414,PaCO 2 33.4mmHg,PaO 2 100.6mmHg,Lac 8.33mmol/L。WBC 16.53×10 9 /L,N 92.9%,Hgb 115g/L,PLT 125×10 9 /L。cTnT 0.117ng/mL(<0.014ng/mL),NTproBNP 4893pg/mL,TBIL 34.7μmol/L,DBIL 17μmol/L,Cr 183μmol/L,D-D 43.17mg/L。考虑“肺栓塞可能”,予以无创呼吸机、抗凝、升压、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CTPA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双肺下叶炎症或出血性肺不张、左侧膈疝、双肺肺气肿。呼吸科会诊:PE血栓负荷不重,右室未见明显增大,床旁超声提示右心功能未见明显障碍,下腔静脉呼吸塌陷率超过50%,考虑肺栓塞中低危可能,暂无系统性溶栓指征,建议继续抗凝。肺炎诊断明确,建议抗感染治疗。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应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2周前摔伤,12天前行髋关节置换术。否认高压病、糖尿病史,否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史。因患者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收入ICU,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休克原因待查(脓毒性休克可能性大),予以液体复苏、升压、无创呼吸机等治疗,氧合状况及血压仍难以维持,尿量减少,进入ICU 24小时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CRRT,多种升压药物联合应用维持血压。9月13日呼吸机支持力度:PC模式,PC20cm H 2 O,f 20次/分,PEEP10cmH 2 O,FiO 2 85%。血管活性药物五种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10μg/(kg·min),肾上腺素0.03μg/(kg·min),去甲肾2.0μg/(kg·min),间羟胺20μg/(kg·min),特立加压素。患者随时面临死亡,家属提出请求中医会诊。
2021-9-13,一诊:患者四肢厥冷,无脉。
临床思维:患者四肢厥冷,无脉,证属元气将脱。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云:“故诊病决生死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不失一矣。至所谓元气者,何所寄耶?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患者多脏衰竭,元气因病而伤,治疗应以回阳固脱为当务之急。
处方予独参汤。
红参500g,浓煎,频服。
并予参附注射液持续泵入。
方药分析: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景岳全书·本草正》“附子”条下云:“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病而至于可畏,势非庸庸所济者,非此四物不可,设若逡巡,必误乃事。”阳气虚竭者,人参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人参能彰之于已决裂之后。人参气壮而不辛,故能固气,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子二味药物组成,“药中四维”已占据“二维”,精制为静脉针剂,更适宜于急救回阳。
2021-9-18,二诊:患者处于药物镇静状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升压药物较前用量已明显下降,去甲肾上腺素0.7μg/(kg·min)+多巴酚丁胺7μg/(kg·min)+肾上腺素0.03μg/(kg·min)。患者痰液检查有耐药菌。周身轻度水肿,腹部胀满,手足不温,脉沉微。
处方予参附汤合芪归银方加减。
红参300g,制附子60g,生黄芪120g,银花60g,虎杖30g,当归20g,生大黄3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葶苈子30g,全瓜蒌60g。5剂,每剂浓煎300mL,分6次给药。另予芒硝10g单包,共5包,看大便情况,酌情加服。
安宫牛黄丸2丸,分次服用。
并予参附注射液10mL/h,泵12小时;血必净注射液50mL/d。
方药分析:处方重用人参,佐以附子以回阳固脱。加入瓜蒌、葶苈子、大黄以化痰浊,泻肺平喘。血必净注射液为治疗脓毒症的经典中药制剂,具有凉血散血、改善循环、保护脏器功能之效。芪归银方(黄芪、当归、银花、虎杖、青蒿)是刘清泉教授工作30余年在古方透脓散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效经验方。透脓散是中医外科的经典名方,最早见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组成为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五味药。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此方加入银花、白芷、牛蒡子,成为改良版的透脓散。在用于耐药菌治疗时,去掉白芷、皂角刺、牛蒡子、穿山甲这些外科特色突出的药物,根据内科疾病的特点加入青蒿、虎杖,以协同银花增加解毒透邪的力量。在临床主要用于顽固性发热类疾病、耐药菌感染和重症感染,属气血不足、邪毒内伏证者,症见发热,倦怠,面色无华,或汗出,舌质淡或淡胖或淡红而胖,舌苔白腻或厚,脉细弱。与现有抗菌药物合用,可改善上述临床症状,延缓耐药现象的发生,提高抗感染的临床疗效。黄芪、银花、当归三味药为本方的主体。黄芪与银花相配为外科疮疡方中常用配伍,意在益气和营清热,两药相配,味甘性稍凉,即免苦寒耗损气阴,又可透邪外出。而大剂量黄芪与当归相配,为《内外伤辨惑论》的当归补血汤,是经典的气血双补之方。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肺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配以当归以补气生血,令血气充盈,可针对热病日久,耗气及血而致气虚血亏、气滞血瘀之证,并可退虚热。当归、银花取自四妙勇安汤,有通利血脉、活血补血、透邪外出之意。
治疗结果:经用大剂量人参治疗后,患者休克状态逐渐改善,升压药物逐渐减量,胃肠功能改善,CRRT可以脱出体内组织间的水液(此前因循环极不稳定,CRRT无法脱水),水肿消除,危象解除。
按语:重用人参救治危重症是导师刘清泉教授鲜明的临床特色,是宝贵的治疗经验。关于人参的剂量问题,刘清泉教授向我们讲解了《古今医案按》中朱丹溪治疗中风医案:“丹溪治浦江郑君,年近六旬,奉养膏粱,仲夏久患滞下,又犯房劳,一夕如厕,忽然昏仆,撒手遗尿,目上视,汗大出,喉如拽锯,呼吸甚微,其脉大而无伦次部位,可畏之甚。此阴虚而阳暴绝也。急令煎人参膏,且与灸气海穴,艾壮如小指,至十八壮,右手能动,又三壮,唇微动。参膏成,与一盏,至半夜后,尽三盏,眼能动,尽二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利止,十数斤全安。”朱丹溪使用了大剂量的人参煎煮成膏,最终挽救了垂危状态。《古今医案按》的作者俞震感叹道,一般医生用人参不过3~6g,最大也就30~60g,像丹溪这样几天之内使用十几斤人参的真是闻所未闻。刘清泉教授认为,抢救危重症时使用独参汤,剂量没有上限,以知为度。
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中药注射液的使用也体现了刘清泉教授的用药特色。刘清泉教授指出,中药注射液是创新技术,最早用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现在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更多的是直接用纯液经微量泵泵入,这是使用方法的创新,如何调节泵注速度,需要我们去观察、摸索。另一个需要我们探索的是,中药注射液与西药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一天的治疗中先输谁后输谁,血必净的使用频次是否可以参考抗菌药物,区分出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也是值得探索的。刘清泉教授习惯在用抗菌药物之后泵注血必净,取其序贯凉血解毒之效果,弥补抗菌药物的不足。
临床治疗急性脑水肿时常会使用甘露醇,刘清泉教授会同时配伍生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在使用时采取与甘露醇频次相匹配的方式使用中药注射液,如甘露醇每6小时一次,则清开灵、生脉注射液也按照每6小时一次使用,对于血压稳定或偏高的,先输注甘露醇再用中药注射液,对于血压偏低脱水困难的则先用生脉注射液、再用甘露醇、最后用清开灵注射液的策略。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有意识地临床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