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经方治疗重症H1N1流感合并伪膜性肠炎案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肠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假膜。临床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之称。伪膜性肠炎主要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外毒素所致,故又称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疾病。其病情轻重不一,严重病例可死亡,多见于抗生素治疗4~10天或在停用抗生素后1~2周。起病大多急骤,轻者仅有腹泻,重者可暴发出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时,病死率可达到16%~22%。中医至今尚无明确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多数学者把伪膜性肠炎列入“泄泻”“暴泻”“热痢”“痢疾”等范畴,治疗多以健脾、温阳、利湿、清热解毒、分利清浊等为法,以中药口服、灌肠为主。本案患者因流感所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感染,出现急性肝衰竭及肾功能不全。因多种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出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常规治疗后腹泻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经中医药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迅速改善。

患者张某,男,41岁,主因“咽部不适7天,憋喘伴咳嗽咳痰5天”于2016年2月15日收入某医院ICU。

病历摘要:患者2016年2月8日出现咽部不适,2天后出现憋喘,伴咳嗽咳痰,白色黏痰,量不多,痰不易咳出,同时胸痛,口服解热镇痛药,症状不见好转。1天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于社区及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仍无缓解,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2月15日时入住某医院ICU。入院查体:T 39.0℃,HR 115次/分,R 48次/分,BP 135/79mmHg,SpO 2 94%。神志清楚,急性发热面容,双侧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双侧可闻及干湿啰音,左上肢肿胀。入ICU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肝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贫血、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西医治疗予VV-ECMO联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床旁血滤治疗,帕拉米韦抗病毒,头孢唑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抗细菌,此后根据病情及药敏使用过美平、替考拉宁、替加环素等治疗,合并真菌感染后使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患者曾成功脱离ECMO及呼吸机,以后病情反复,于3月2日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此后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停用卡泊芬净,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停用静脉抗菌药,给予万古霉素、甲硝唑鼻饲,并予禁食、胃肠减压、置入肛管排气、醋酸奥曲肽抑制消化液分泌、肠外营养支持、调节肠道菌群、粪菌移植建立肠道菌群等治疗,腹泻改善不明显。

2016-3-9,初诊:患者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唤之可醒,反应迟钝,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胃管置入,脘腹胀满,稀水样便,每日3000~4500mL,发热,体温37.5℃,听诊肠鸣音弱,舌苔厚腻。

临床思维:患者因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而为喘,邪正交争而发热。传变入里,热势较盛,毒热内蕴。导致患者病危的关键是热毒所致的高热、喘促,经综合治疗后热毒已衰,危象解除。但因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抗菌药物,抗菌药多为苦寒泻火之品,易耗损阳气,药毒蓄积日久,损伤脾阳,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而生湿,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暴泻后出现腹泻。究其原因是外感病起初过多发汗耗伤阳气,抗菌药过于寒凉伤阳助湿,热毒余邪为寒湿所阻遏,属于外感疾病治疗中出现之“坏病”,治疗应本仲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予《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白头翁汤加味。

红参15g,川厚朴15g,清半夏15g,生姜30g,炙甘草10g,白头翁60g,黄连10g,黄柏10g,秦皮15g,大黄炭6g,防风30g。5剂,颗粒剂,1袋冲100mL,空肠管40分钟灌入,每8小时一次。

方药分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白头翁汤健脾除湿,宽中消满,清热解毒止泻,同时重用防风30g以升阳止泻。

2016-3-26,二诊: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可与医生眼神交流,双眼有神,身目黄色,晦暗如烟熏,大便稀溏,每日2000mL左右,体温36.6℃,舌质淡嫩水滑,苔薄白,脉弦数,重按无力。

临床思维:伤寒坏证需按照外感疾病治疗,当坏证逆转以后,内伤中阳渐显,此时应注重益气温中健脾。患者腹胀腹泻已减,舌苔转薄,是寒湿之邪已减;舌质淡嫩水滑,脉重按无力,为热毒余邪已清。患者黄疸色晦暗,属于阴黄,治疗应温阳化湿退黄。患者仍有腹泻,属中阳不足,不能固摄。综上,拟用补气升阳、温中健脾退黄之法。

予补中益气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味。

生黄芪90g,红参15g,炒白术30g,干姜15g,制附片15g,茵陈30g,当归60g,陈皮10g,茯苓30g,炙甘草10g,柴胡3g,升麻3g,防风30g。5剂,颗粒剂,冲服。

方药分析: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治疗内伤发热之方,刘清泉教授多用于危重症患者之救治,使用要点在于剂量,常重用黄芪、红人参以补气升阳。本患者尚有中阳不足,故合入附子理中丸(即补中益气汤加入干姜、附子)以温中健脾止泻。患者阴黄,在补中益气汤合理中丸补气升阳温中的基础上,加入茵陈、茯苓以利湿退黄。重用当归,既可养血,亦可助退黄之效。肝病大家关幼波先生治疗黄疸经验有“治黄先行血,血行黄自灭”。

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逐渐康复,脱离了呼吸机。大便正常排泄,黄疸消退,肝功能损伤恢复。于2016年4月28日从ICU出院。

2016-5-12,门诊复诊:疲乏无力,活动后气短汗出,怕冷,纳食不馨,舌淡胖,苔少,脉弦大。治当补气升阳,温中健脾。

予补中益气汤合附子理中汤。

生黄芪120g,党参60g,炒白术15g,升麻6g,北柴胡6g,当归15g,陈皮10g,制附片15g,干姜15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

2016-5-17,门诊复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改善,治疗仍宗前法。原方加山药60g,砂仁10g,7剂,水煎服。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后病情进一步改善,此后陆续予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理中丸、理阴煎、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加减治疗。2016年8月16日末次就诊时,患者诉轻度乏力,喜食热饮,大便每日1~2次,成形,余已无明显不适。

按语:假膜性肠炎轻症病例在停用抗生素之后可自愈,重者经及时诊断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欧洲推荐轻中度假膜性肠炎首选甲硝唑治疗,若甲硝唑治疗效果不理想则改用万古霉素。广泛应用抗生素导致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出现多重耐药,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等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容易再次复发,复发患者可采取替代治疗策略,如粪菌移植、其他抗生素、益生菌等。而粪菌移植对于复发性假膜性肠炎治疗已取得良好疗效。本案患者确诊为假膜性肠炎后虽及时应用甲硝唑及万古霉素治疗,但腹胀、暴泻持续不解,应用益生菌与粪菌移植等代替治疗,疗效欠佳,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困难,遂请刘清泉教授会诊。刘清泉教授诊治时首辨外感内伤。初诊时患者病情虽重但不急于补气温阳,使外感之邪从外而解,使内蕴热毒余邪清除殆尽,待邪退正虚时,重用补气温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患者出院后以补益宗气为本,交替使用补肾填精治疗,最终取得满意疗效。此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42ViuQ2uElBb20fAoZbX86X4WeQaQSXcn8q3ywwv98DRaC82Pifkh15D9N/J3/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