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肝摄血

(一)概念

肝统摄血液是肝藏血的含义之一。肝藏血,作贮存血液讲时,其“藏”字义为“蓄”。又“藏”字作“匿也”(《说文解字》),《礼记·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其引申于医,即肝使血液行于体内脉中而不外溢,这就是肝统摄血液。此一“藏”字非贮存而是固摄、约束之义。如张景岳说:“若下焦不能约束而为遗溺者,以膀胱不固也。”所以《灵枢·九针论》《素问·宣明五气》都有“膀胱不约为遗溺”之说,而无“膀胱不蓄为遗溺”的说法。因此,肝不藏血而见血证,其“藏”字不作“贮存”而作“固摄”讲为妥。

历代医家对肝藏血的部位约有三种认识:①血藏于肝之本体中:此说最多。如《保婴撮要》言血“藏纳在肝”,《玉机微义》说血“藏受于肝”。肝之所以能够贮存血液,与其生理结构有关。《严氏济生方》说“肝为血之府库”,《伤寒来苏集》说“血室者,肝也”,《理瀹骈文》说“肝为血海,藏血故也”,都形象地说明了肝犹如库室、海洋等,故能贮存血液。②血藏于冲任血海,由肝所主:如《血证论》说“血液下注,内藏于肝,寄居血海”,“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肝经主其部分,故肝藏血焉”。③全身血液由肝所主:《读医随笔》说:“肝藏血,非肝之体能藏血也,以其性之敛故也。”《河间六书》说:“肝主诸血者也。”从上可知,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肝藏血的部位。我们认为,肝藏血之部位应是以上三者的统一,即肝内既贮存有血,而肝又对全身各部之血都有统摄作用。肝贮血液主要是指血液贮存在肝之本体中。如恽铁樵说肝“惟其含血管最富,故取生物之肝剖之,几乎全肝皆血……故肝为藏血之脏器”。而肝统摄血液是针对全身各部而言的,《明医杂著》说:“肝统诸经之血。”所以,肝贮存血液和统摄血液在其所主的部位上有区别,故不能用前者来代替后者。

肝调节血液与肝统摄血液,所主部位均是全身各部,两者有何区别?从《素问·五脏生成》中可以看出,肝调节血液这一功能的提出是从“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这句经文中引申出来的。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近代医家也有取用解剖生理学知识来说明肝的调节血液的作用。《国医生理学》说:“经曰肝藏血,盖肝为人体最大之腺,含血滋多,所以调节回血管之收缩,及发血管之注射。”《灵素生理新论》说:“肝名曰血海,以肝藏血也。使血不经肝脏藏之,则回血管之收缩及发血管之注射,其障碍于心脏之功用者甚巨,故血藏于肝,正所以调节之。”可以认为,肝蓄血的目的就在于调节全身各部的血液,蓄血为调节之备,调节为蓄血之用,两者紧密相关。肝调节血液是指肝能调整全身各部血液的质和量的分布,使适合机体要求。若其职失常,临床见症是肝脾肿大、血缕、肝掌等充血以及组织失养等,不能与出血证直接联系。而肝不能统摄血液的主要表现是出血,故肝调节血液之作用亦不能代替肝统摄血液的作用。

在古代,早有医家明确指出“肝摄血”,如《卫生宝鉴》道:“夫肝摄血者也。”《女科准绳》引薛己之言:“肝虚不能摄血也。”《杂病源流犀烛》说肝“其职主藏血而摄血”。

综上可知,肝贮存和调节血液的作用不能代替肝统摄血液的作用。肝统摄血液能羽翼肝贮存和调节血液而阐释肝藏血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故可定为肝藏血含义之一。

(二)肝不藏血之病因病机

肝不藏血(指肝不统摄血液,下同)可见多种出血证,诸如吐血、衄血(鼻、耳、眼、乳、肌等)、便血、尿血、崩漏、赤带、恶露不绝等。

肝不藏血而见血证,其病因有六淫、七情、劳倦等,尤以火、怒为多。其致使肝之气机逆乱或致肝气虚;或者六淫化火,以及郁怒伤肝,肝火炽盛;或肾虚水涸而肝火内炽……皆能损伤肝摄血之功能,导致多种出血证。前贤有论,如因怒者,《傅青主女科》道:“夫肝本藏血,肝怒则不藏,不藏则血难固。”《血证论》说:“有怒气伤肝,肝火横决,血因不藏。”因风火者,《血证论》说“有因肝经风火,鼓动煽炽,而血不能静者”,致出血。因虚者,《济阴纲目·血露不下》说“肝气虚而不能藏血”,《女科准绳》又说“肝虚不能摄血也”。

肝与脾在生理上均能统摄血液,使不外溢,两者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两者均能导致出血,故《失血大法》云:“失血一证,大抵由于肝不藏血,脾不统血。”那么两者如何鉴别诊治呢?古有医家对此有过认识,如《诊家正眼》云:“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一般来说,肝不藏血多见实证,脾不统血多见虚证。《女科准绳·月水不断》说:“血不归经,乃肝不能藏、脾不能摄也,当清肝火,补脾气。”说明前者属实,当泻;后者属虚,当补。临床上见郁怒气逆,或肝火炽盛所致肝不藏血之血证,治疗可选用加味逍遥散、龙胆泻肝汤之属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若肝肾阴亏,肝火妄动,肝不藏血者,属虚实夹杂,《明医杂著》说“肾涸肝火动而见血者,用六味丸”加减,以养阴清热,复肝藏血之功。肝气虚而肝不藏血者与脾不统血者,两者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这正如肺气虚与脾气虚、心阴虚与肝阴虚的鉴别一样,有相同症状,即气虚阴虚症状,但又有不同症状,即与己脏有关而与他脏无关的症状,如病位在肺、脾、心、肝的不同,其兼症是不同的。因此,肝气虚与脾气虚都可有少气懒言、倦怠无力等气虚症状,但属肝气虚的,兼有胁肋隐痛、脉弦等症,脾气虚的,兼有纳呆、腹胀便溏、脉缓弱等症。前者用补肝散、加味逍遥散,后者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历代医家认为,肝之所以能藏血与肝的其他生理功能和特性有密切关系。如肝主疏泄,唐容川说“至其所以能藏血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因而有助于统摄血液。再如肝气,张景岳说:“若肝气伤则不能纳血。”薛己说:“肝肺气虚,不能摄血而妄行也。”又如肝主酸,齐仲甫说:“肝藏血……酸入肝而养血,血得其酸物,所以舍藏也。”酸主收敛,故能助摄血。因此,我们在选方用药治疗肝不藏血之血证时,除针对具体病因外,还可考虑到疏泄、肝气、味酸等而酌情加药。 Z0gqAmn96Hx6BIxN3FAfKcDX/tZj7E7abDE70zu/vP2MhQKwBQH1CNY7RHcRCf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