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肝主藏血

《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认为“诸气皆属于肺,则吾身之血气皆由肝而生也”。张介宾在《类经》中亦说:“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以生血气。”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云:“肝为血海,自应生血;肝主春升,亦应生气。”彦纯在《玉机微义》中说血“受藏于肝”。宋代严用和在《严氏济生方》中认为“肝为血之库府”,肝在后世亦有“血库”“血府”“血室”等称谓。唐代王冰在注释“人卧血归于肝”时指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五方面。

(一)涵养肝气

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防止疏泄太过而亢逆。

(二)调节血量

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实现的。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通过肝气的疏泄作用将所贮藏的血液向外周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或情绪稳定时,机体外周对血液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又归藏于肝。《素问·五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西医学研究表明,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肝能调血,不仅是对量的调节,也是对质的化生和调节。

(三)濡养肝及筋目

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果肝脏贮藏血液减少,则出现肝血虚亏,濡养功能减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四)为经血之源

肝贮藏充足的血液,为女子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肝血不足时,可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五)防止出血

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阴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故明代章潢《图书编》说:“肝者,凝血之本。”肝藏血功能失职,引起各种出血,称为肝不藏血。肝不藏血的病机大致有:①肝气虚弱,收摄无力。如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头眩》说:“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②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血不得凝而出血不止。③肝火亢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以上均可导致临床上出现吐、衄、咯血,或月经过多,或崩漏等出血征象,但从出血的多寡、血出之势及兼症上可对其病机和证候予以鉴别。其中气虚者宜补肝气,兼以健脾;阴虚者宜滋肝阴,兼以补气;火旺者宜清泻肝火,兼以降气。 fhM8ieI3mNyasdwSLFBv1r5ALQJJSGvS9ttnt4Y+YIGe92m16rE9tgNx07rcyh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