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肝在液为泪

(一)概念

《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这是研究五液的主要理论依据。饮食入胃,其精微之气化为津液,藏于五脏,五脏津液充盈,可输布于外窍,而为汗、涕、泪、涎、唾等,是谓五脏化液。这说明五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组成部分,是五脏津液充盈,输布于外窍而成。泪是人体正常津液溢于眼而成。

(二)泪与脏腑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曰:“目为肝之外候。”肝主藏血,《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曰:“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肝主泪液,润泽目珠,《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化液……肝为泪”。《银海精微》指出:“泪为肝之液。”由此看来,目珠是否润泽与泪液的化生有关,而泪液的生成和排泄与肝的功能是否正常、肝所藏真血是否充沛有关,若肝气调和、肝血充沛,则肝疏泄有度,肝所藏之真血可升运于目,化生泪液,滋润目及其经络,泪液运行有序而不外溢。若肝失调和,肝所藏真血亏虚,则泪液化生之源不足,液匮乏,则目珠失于濡润,日久致目珠干燥之症。

(三)泪的生理功能

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滋润濡养眼目,使之保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由于泪液对眼目周围筋膜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从而保证眼目转动灵活。泪液还有清洗眼目表面灰尘,使眼目表面保持清洁的作用。在生理上,泪还反映人体情志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悲喜过剧而引起的泣涕并下属生理变化的流泪。《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故咳而泣出矣。”说明当情志出现变动,人由于悲伤、喜悦或激动而流泪时,往往伴有咳嗽的表现。这在一定范围内属于生理现象,是人体七情的正常表现。若精神刺激因素超出一定限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影响脏腑功能而成为病理。

(四)泪的病理

由于邪气干扰或阴阳气血的偏虚,导致泪液的生成和排泄异常,则为泪的病理。泪异常的见症:燥热伤津,两目干涩作痒;肝血不足,肝阴亏损,两目干涩,易于疲劳;真阴枯竭,亡阴失水,目陷睛迷;肝经虚寒,迎风冷泪;肝经风热,迎风热泪;肝肾两亏,冷泪常流;阴虚火旺,时时热泪。

以从肝论治干眼症为例,干眼症的发病原因为泪液量或质以及泪液动力学异常造成的泪膜不稳定,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睛明显干涩和异物感,伴有畏光、视物模糊,可导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延长,加之环境污染的加剧,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趋于年轻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治疗在眼科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干眼症在中医学属于“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等范畴。早在明末傅仁宇编著的《审视瑶函》中即对干眼之症进行了描述,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素问·宣明五气》中记载“五脏化液……肝为泪”,提示肝之阴液缺失可致泪液分泌下降,目窍失濡润。中医学认为,肝阴充足时,泪液的分泌是正常的,而肝肾阴虚时,阴虚生内热,虚火多浮,可导致体液流失,火攻于眼,造成泪液减少,进一步引起干眼症,因此,治疗干眼症应以平肝育阴、清热润燥为主。明代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关于目疾的分类中记载的“干涩昏花症”与干眼症的症状相符,其在“干涩昏花症”中指出“治惟滋阴养水,略带抑火,以培其本”,认为干眼症以阴虚为本,火热为标。 35qEdg6+kdo94Hqc5aTpr2wqmqCJ9tLmJOCatmnKfKTCE0kZj18htPCbeXLLeu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