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灵芝字源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利用灵芝的国家。过去,专家们曾认为,对灵芝的认识与利用,最早始于尧帝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在2004年开始发掘的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中,发现了史前灵芝样本。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先民对灵芝的探索和应用可追溯至6800年前,远远早于文献记载。可考证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战国前期的《列子·汤问》:“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即公元25—220年)中,记述有“六芝”。世界上唯中国古人最早将灵芝分为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六芝。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公元340年)中详细记载了将灵芝分为“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有菌芝,各有百许种也。”并收录了五芝草图。这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我国古人对灵芝最早的或原始的分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但遗憾是,《神农经》《瑞应图》二书现已佚失,著者、年代均不详。

关于灵芝及菌菇文字的探源、诠释及其历史演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学者已将菌菇类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给予特定的名称。新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古农书、本草、训诂、音韵、类书、方志和稗史等著作中,有关菌菇类的文字有50多个。

最早出现的文字,如“芝”“菌”“蕈”等,多以象形、指事为主。以后出现许多形声字或通假字,记述菌菇类的文字逐渐增多,而随着文字意蕴的变化,涵盖的范围有所转移,一部分失去生命力的文字被逐渐淘汰。因此,中国古书中用于记述菌菇类的文字,也经历了一个“简—繁—简”的演变过程。

古代常用“芝、栭”一词泛指所有的菌菇类,和英文中的“Fungi”有相似之处。“芝、栭”之名,首见于《礼记·内则》(公元前3世纪),《周礼·考工记》(公元前240年)作“之、而”,《后汉书·马融传》(公元445年)作“芝、荋”,其意义相同。“芝”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公元121年)中解释:芝“神草也。从草、从之”。其释文为“芝指灵芝,是种具有神异功能的草。”像草生地上之形,故其本意为泛指土生型菌类。与之并称的“荋”(音ér),据东汉郑玄等解释,为木生型菌类。在现代汉语中,栭已废弃不用,芝的含义与古义则大相庭径,主要指多孔菌类的灵芝等木腐生菌。 i37PfaDplboZh8CPBOTrSle6FojAdY5pljTtn58KWJ3AG/qe1S5enAEq8E4ao+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