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患肌概念的源流

浮针医学患肌这一概念的出现并非凭空想象拍脑而出,而是浮针理论不断修订、完善的结果(图1-9)。

第一本浮针专著《浮针疗法》于2000年8月在人民军医出版社问世,我们看一下当时对浮针疗法的定义:“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它主要运用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当时浮针疗法的治疗目标为病痛,其适应证为局部病症。该书临床概述部分主要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引经据典。

第二本浮针专著也是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名为《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其对浮针疗法的定义基本按照最初的论述,理论没有大的创新,适应证有所拓展,如腰椎间盘突出已成为优势病症。“浮针”修订并沿用至今的英文名字为: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FSN。

第三本浮针专著于2011年3月出版,名曰《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其对浮针疗法的定义修订为:“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浮针工具,在局限性病痛(多数为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周围或邻近四肢的皮下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活动。”浮针可以治疗局限性病痛,还可以治疗系统性病痛,甚至还能治疗非疼痛性局限性疾病。

img

图1-9 此前浮针医学的主要著作

2016年10月,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成立之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浮针医学纲要》在南京首发。其对浮针疗法的定义又有了创新。定义一(中医)是:浮针疗法是在皮下使用针具,大面积扫散,以通筋活络,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腿疼痛和一些内科、妇儿科杂病。定义二(康复)是:浮针疗法是使用一次性浮针等针具在引起病痛的患肌周围或邻近四肢进行的皮下针刺法,和传统针灸一样,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操作时,通常还配合再灌注活动。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疗效反馈速度快。

2021年1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气血新论》横空问世。这是一本基于浮针医学的中西医汇通,其对浮针疗法的定义为: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皮下大面积持久牵拉皮下组织,通过松解相应的肌肉,松绑被挤压的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其主要用于治疗因肌肉等软组织紧张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腿疼痛和一些内科、妇儿科杂病。

纵观浮针专著,浮针疗法中的定义在不断订正,如:

治疗目标:痛点→MTrP(Myofascial trigger point)→患肌。

适应证:局部病症→非疼痛性局限性疾病→颈肩腰腿痛、其他疼痛及内科、妇儿科杂症→患肌引发的病痛。

理论阐述:传统中医典籍为主→基础医学和传统中医融合→中西医汇通。

从上面可以看出,浮针的治疗目标是不断变化的,这和我们对疾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有关。最初对病痛部位的认识是传统中医的“不通则痛”,这是一个相对泛化的概念。当时浮针疗效立竿见影无疑,但对于疾病机制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浮针发明人为了进一步研究疼痛机制,于2003年开始了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涯,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生理学。在此期间,他了解了MTrP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内容是能量危机学说。2007年,浮针发明人在南京汉中路上的江苏省中医院对面的一幢商业大楼里建立了自己的诊所,排他性地使用浮针治疗疾病,开始了大量的临床验证。

所谓排他性治疗,指的是只用浮针,不用其他任何中西药物或外治方法去治疗浮针适应证。一般的医疗机构都是采用综合性治疗,我们为何要用排他性治疗,这样做有何好处?

1.排他性治疗使我们对疾病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刻

排他性治疗就像华山一条路,只能向前走。排他性治疗要经得起失败的煎熬,要学会总结成功规律,分析失败的原因。

排他性治疗对浮针的发展居功至伟。

经过排他性治疗,发明人逐渐明确了浮针的治疗目标就是患肌。排他性治疗让我们重新认识疾病,如眼底黄斑变性、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等,我们重新认识到原来这些疾病都和肌肉功能性障碍有关。此外,很多临床病症往往和肌肉缺血直接相关。

2.排他性可促进完善浮针机制

浮针发明人潜心探索浮针机制,浮针理论的完善和提升离不开临床实践的反馈,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

从科学方法论来讲,有一个简单原则:越简单,离真相越近。

有效,就能最大程度地认定是浮针的效果。

无效,也能最大程度地确定一些病症并非浮针的适应证。

3.排他性治疗可使浮针的适应证更加明确

通过对排他性治疗的思考,我们把浮针的适应证分为肌肉病痛、肌肉前病痛和肌肉后病痛。浮针治疗有明确的优势病症——其擅长治疗肌肉功能性缺血性病症。经过排他性的反复验证,浮针适应证树(图1-10)得以明告世人。但我们不推荐将浮针用于治疗系统性神经性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

img

图1-10 浮针适应证树

4.收费更加可控,更加明了

很多治疗因为不排他,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一个不行,再来一个,甚至搞起车轮战,期待“东方不亮西方亮”,实际上是“左也糊涂右也迷瞪”,一笔糊涂账,搞不清是哪个方法起了作用,收费更是层层叠加,不仅增加患者负担,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副作用。

因为浮针的优势病症明确,我们得以进行排他性治疗,从而努力将浮针做到极致,我们的收费也更加可控、明了。

当然,如果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浮针在治疗时不改变专科对其基础疾病制订的治疗方案,即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继续使用。

排他性治疗并非让患者什么药都不用,而是针对我们的适应证,不同时使用其他叠加的治疗方法。

得益于十多年大量的排他性治疗,我们发现,浮针治疗的目标不是一个点(肌筋膜触发点,MTrP),而是肌腹中紧张僵硬的一片区域,这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风靡欧美康复学界的MTrP概念的瑕疵。2014年12月12日,浮针发明人提出了“患肌”概念,这个日子现在被我们浮针人定为患肌日。患肌的主要矛盾是肌腹的全部或部分紧张,进而压迫穿行于肌腹的动脉,导致动脉所管辖区域组织缺血。浮针针对患肌,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使得患肌的紧张部分得以松弛,原先被压的动脉不再受压,局部血流得以流通,这类似于园丁的松土浇水。在充分认识到浮针的作用机制后,2018年10月浮针发明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带教时提出了中医氛围浓厚的“气血新论”,认为:气≈肌肉功能,血=血液、血循环(图1-11)。

img

图1-11 气血的现代近似解释

综上可知,浮针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诚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梁启超先生是文人、哲人,从事的是社会科学,尚且可以不断修正自己以往的错误认识。我们从事的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导的医学,更不应该墨守成规,要不断修正自己的过去。修正不是否定,而是更深刻的完善。我们从模糊的经络理论,到日渐清晰的患肌理论,正是浮针不断进步的体现。 mha23TM9s8cEkOvm5dNjzvybwCln6udEOiZ0adgDKlfoSNO7HDcFUgyBU0bAOY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