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病因病机

胆附于肝,生于肝上,胆汁受肝之余气而成,肝胆虽言为二物,实则一体。

肝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并与胆相表里,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来源于肝,受肝之余气而成,疏泄下行,注入肠中以助于消化饮食。肝主疏泄,有调畅气机和调节情志的作用。只有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人体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各脏腑功能正常。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就可引起肝郁气滞。症见情志抑郁,胸闷太息,胸胁或乳房、腹背胀痛,痛经,月经不调,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颈项瘿瘤,腹部癥瘕。除此之外,肝的疏泄功能还可以协助脾胃之气正常升降,而且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关。因此,肝之疏泄正常实为保持人体消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如果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消化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临床上肝失疏泄的患者,除出现胸胁胀痛、急躁易怒等肝气抑郁的症状外,常兼见胃气不降的嗳气呕恶,脾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症状。正如《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肝气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胀痛、目眩头晕等症。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肝脏又有血海之称。《灵枢·本神》曰:“肝藏血。”《素问·调经论》曰:“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素问·五脏生成》又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这说明肝脏具有藏血和调节全身血量、血流的功能。肝脏内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并对全身的血流循环起着调节作用,肝脏中的血液与全身运行中的血液相比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所以在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后最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肝胆瘀血。

肝又主疏泄。因血液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血亦因之而流通无阻。血的运行不但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还需要肝疏泄的协助,才能保持气的调畅而使血行不致瘀滞。正如《血证论》所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肝胆瘀血后必定影响其疏泄功能,影响气机的正常运行,即血瘀则气滞。因此,肝胆瘀血和肝郁气滞是互为因果的,临床上肝胆瘀血的患者多见肝气郁滞的症状,肝气郁滞的患者则多能引起肝胆瘀血。

心主血。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也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条达,使血行通畅不致瘀滞。若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则可引起肝瘀血。如心衰患者常可引起肝脏充血,出现肝胆瘀血证。若肝胆瘀血,疏泄功能失常,也可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当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时,可出现心胸气滞血瘀的症状。

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方面。肺居于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肝位于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经脉由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其气升发,如此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呼吸功能和气机的正常。若肝胆瘀血,肝气郁结,甚或气道上冲,影响肺的肃降,可出现胁痛胸满、喘咳气短、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甚或肝郁化火,循经上行,出现肝火犯肺的症状。

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二脏在生理上有着密切关系。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肝胆的功能正常,疏达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若肝胆瘀血,疏泄失职,就会影响脾胃的升降运化、消化和吸收,从而形成“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的证候。所以,《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临床上,肝胆瘀血证的患者常表现为胸胁痞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嗳气不舒、呕恶腹泻等,这就是肝胆瘀血后肝不疏泄,引起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所致。相反,脾胃功能失常也可影响肝胆的功能,如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内生痰湿,或饮食失常、痰食内阻,可影响肝的藏血和疏泄,引起肝胆瘀血证。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湿热郁蒸,使肝胆疏泄不利,不仅可引起肝胆瘀血证,还可引起黄疸。

肝藏血、肾藏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也需要不断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补充。精与血互相资生,所以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肝胆瘀血也可影响肾的功能,在临床上笔者观察到,肝胆瘀血证的患者常有肾虚表现,表现为精神不振、神疲乏力、腰部酸痛等,有时甚至以腰痛为主诉而就诊。 e4FGu4AyjV7XnRj8cgYixSuv3vLAs2n3AAfgnVKKHUacXi2vvjYLQkV6P6/z0V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