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旺,1961年出生,主任中医师。
1981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中医专业。
1981年9月到河北省康保县满德堂中心卫生院工作,1988年任院长。
1990年5月到河北省康保县二号卜乡卫生院工作,任院长。
1992年6月到康保县中医院工作,2000年任副院长,2010年任院长,2014年主动辞去所有行政职务,专心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孙树旺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从未间断,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认真负责,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为提高技术水平,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典籍和近现代中医学家的著作,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通过40余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都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他从不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拒治患者,即使在任中医院院长期间,行政事务特别多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在临床上首创肝胆瘀血辨证法,开辟了中医辨证施治新途径,丰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内涵。肝胆瘀血辨证法简便易行,应用范围广泛,临床应用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孙树旺也有较深的造诣,对渗出性皮肤病和疱疹性皮肤病的病机提出津液外溢、津液外渗学说,并提出了治疗原则和方法,打破了传统中医从湿论治渗出性皮肤病和疱疹性皮肤病的惯性思维。
孙树旺主持完成(第一完成人)“中医治疗奥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葛根舒颈汤治疗颈椎病”“肝胆瘀血辨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三项科研课题,均获河北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其中“肝胆瘀血辨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于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孙树旺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好评,2007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受到张家口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2004年、2012年、2018年均被评为张家口市中医名医;2013年被河北省卫生厅党组授予“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先进个人;2016年被河北省名医学会授予首届“白求恩式的好医生”;201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最美中医”荣誉称号。
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临床治疗胆囊炎时发现,胆囊炎患者除表现为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疼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胃脘灼热、嗳气、嗳酸等症状外,右上腹及胆区的压痛也是其主要体征,其特点是疼痛拒按、痛处不移,符合中医瘀血证的临床表现。西医病理学也显示胆囊炎时可见胆壁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这同样符合中医瘀血证的诊断。综合分析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属中医气滞血瘀证。
由于胆附于肝,生于肝上,胆汁受肝之余气而成,肝胆虽言为二物,实则一体。胆囊炎的压痛点又分布在肝胆区,故辨证为肝胆瘀血证。笔者在临床上自拟一方名为肝胆逐瘀汤,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笔者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观察中发现,肝胆逐瘀汤在治疗胆囊炎的同时还能治愈多种临床常见病和疑难杂病。受此启发,笔者在临床上经常以肝胆瘀血证作为治疗某些疾病的辨证依据,并用肝胆逐瘀汤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不断扩大其治疗范围,总结出肝胆瘀血辨证法。
肝胆瘀血辨证法和肝胆逐瘀汤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肝胆逐瘀汤不仅可用于治疗肝胆瘀血证,对其他气滞血瘀型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本书介绍肝胆瘀血证的定义、诊断、病因病机、治疗,以及临床应用示例(医案),以期给读者参考与启发。
孙树旺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