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节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蒙古黄芪等的干燥根。

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功用: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主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以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神农本草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漏。补虚。小儿百病。”

《名医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疡圣药。痘疹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本草汇言》:“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溃者,黄芪可以托脓毒。”

《汤液本草》:“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病,则表药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之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息内风也。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之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芪也”“肝属木而应春令,其气温和而性喜条达,黄芪之性温而上升,以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无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黄芪之性,又善利小便。盖虚劳者多损肾,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黄芪入煎剂,生用即是熟用,不必先以蜜炙。若丸散剂中宜熟用者,蜜炙可也。若用治疮疡,虽作丸散,亦不宜炙用。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曾详言之。至于生用发汗,熟用止汗之说,尤为荒唐。盖因气分虚陷而出汗者,服之转大汗汪洋。若气虚不能逐邪外出者,与发表药同服,亦能发汗。是知其止汗与发汗不在生、熟,亦视用之者何如耳。” txPHugkp8gfE/qbAVWEJKw6KiJNnQIdgXF0YkWitbtMWfP7xV8IYyYh0rxIub6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