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辨证论治

(一)绿风内障

1.风火攻目证

症状:发病急骤,视力锐减,头痛如劈,目珠胀硬,胞睑红肿,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雾状水肿,前房极浅,黄仁晦暗,瞳神中度散大,展缩不灵,房角关闭甚或粘连,多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泻火,平肝息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加减。

加减:头痛甚者,加钩藤、菊花、白芍,以增息风止痛之功;伴有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以降逆止呕;目珠胀硬,神水积滞者,加猪苓、通草、泽泻,以利水泻热。

2.气火上逆证

症状:眼症同上,伴有胸闷嗳气,恶心,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泻火降逆。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加减:胸闷胁肋胀者,加枳壳、香附,以行气止痛;目珠胀甚者,加石决明,以平肝清热。

3.痰火郁结证

症状:眼症同前,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呕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降火逐痰。

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

加减:若动辄眩晕,呕吐甚者,加天竺黄、竹茹、藿香等,以清火化痰,降逆止呕。

(二)青风内障

1.肝郁化火证

症状:情志不舒,眼胀不适,或头昏痛,或目眶胀痛,时觉视物昏花。早期眼前部及眼底均正常,偶尔测眼压偏高(30mmHg左右),视野基本正常。可兼见胸胁满闷,食少神疲,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加减:肝郁而阴血亏虚,出现头昏眼花者,加熟地黄、女贞子、桑椹、墨旱莲,以滋阴凉血;肝郁而化火生风,出现头目眩晕、口苦、视物昏花者,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石决明、珍珠母,以清热平肝息风;胸胁胀满,胃脘作痛者,加枳壳、香附、郁金、木香,以疏肝理气。眼胀,眼眶、前额胀痛且牵连头项强痛者,可用柴葛解肌汤以治头痛,解肌清热。

2.痰浊内生证

症状:头眩目痛,时而眼胀,视物昏蒙,查视眼部未见特殊异常,有时眼压升高(达30~40mmHg),视野检查生理盲点扩大,或弓形暗点,或鼻侧视野缺损,可兼有胸闷心悸,胃脘痞满,或咳嗽痰多,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治法: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方药:导痰汤加减。

加减:头眩目痛眼胀,加石决明、珍珠母、钩藤、僵蚕,以平肝息风;胸闷痞满,加瓜蒌、薤白、厚朴,以宽胸理气开郁;心悸,加酸枣仁、远志,以养心;咳嗽,痰多,加厚朴、白前、紫菀,以降气祛痰。

3.阴虚风动证

症状:劳倦或过用目力,或熬夜后,头晕眼胀,视物昏蒙。查视眼部白睛黑睛前房如常,瞳神略有散大,呈青绿色,测眼压30~40mmHg,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扩大,杯/盘之比大于0.6,视盘色泽稍淡,血管向鼻侧移位,视野向心性缩窄。可兼见失眠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息风。

方药:沈氏息风汤加减或用石斛夜光丸。方中犀角用珍珠母、石决明、水牛角各30g代替。

加减:视物昏蒙,加桑椹、枸杞,以滋养肝肾明目;失眠者,加龙骨、牡蛎、首乌藤,以镇重安神;头晕、面红、易怒者,加生龟甲、生牡蛎、生鳖甲,以育阴潜阳;口燥咽干,加北沙参、麦冬、五味子,以滋水涵木;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地骨皮,以滋阴降火。

4.肝肾两亏证

症状:病变晚期,眼珠胀痛,视物不清。查视眼部白睛、黑睛、前房如常,瞳神散大,展缩失灵,呈青绿色,眼底视盘生理凹陷加深扩大,杯/盘比例大于0.8,呈杯状,颜色苍白,血管呈屈膝状改变,测眼压40~50mmHg,视野明显向心性缩窄,或呈管状,可兼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加减:眼胀痛者,加石决明、珍珠母、决明子,以平肝清热,加五味子、白芍、当归、川芎、桑椹、菟丝子,以增强滋养精血之功;失眠健忘者,加龙骨、牡蛎、远志,以镇重安神;四肢不温,神疲倦怠,夜尿多,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者,为肾阳不足,可用肾气丸,以温补肾阳。 yoA/A67d5VrtPt0zCwfi9iR1WnFJyMPw22HPuzpdoGGfR7xp63ctQTcZ4Mdtpl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