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酒界的“妖”
——龙舌兰酒

“大菠萝”的诱惑

龙舌兰酒是酒界的“妖”,有“酒中爱马仕”之称。顶级龙舌兰酒的单价曾超过千万元,简直就是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龙舌兰酒在国内一些小众群体中颇有人缘。不少鸡尾酒都以龙舌兰酒为基酒,很受广大女士欢迎。

不过,龙舌兰酒究竟好在哪里?龙舌兰酒为什么如此贵?

我们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时,关于龙舌兰酒的一切疑问就水落石出了。

品评蒸馏酒,从原料开始。

龙舌兰酒原产于墨西哥,被誉为墨西哥的国酒,并由其原料龙舌兰而得名。

其实,龙舌兰是一种植物。当它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认为这是一只绿色的巨型豪猪,一身粗壮的叶子如钢剑一般坚硬。如果将它中部和下部的叶子割掉,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龙舌兰的果实,犹如一个放大了百倍的绿色菠萝。的确,龙舌兰果实的体型非常庞大,通常可以超过百斤。目前存在一种说法,龙舌兰果实是世界上最大的果实。

墨西哥所在的中美洲大地广袤而干旱,是龙舌兰最为理想的生存环境。或许是为了应对过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龙舌兰为自己塑造了一身钢筋铁骨。想要获取龙舌兰的果实,你需要像墨西哥种植园的作业人员一样,将砍刀挥起,运用强大的臂力把长出地面的宽大叶子砍下。然后,你需要换一把大铲子,铆足劲儿将铲子插入果实根部的土壤,方能将长于地下重达百斤(1斤等于0.5千克)的果实挖出。请注意,要完成上述整个过程,你需要彰显出彪悍的一面。可见,龙舌兰的采摘很费体力,对人力要求较高。在规模化种植龙舌兰的墨西哥,采摘果实的作业人员通常为彪形大汉。

早在百年前,我国就引进种植了龙舌兰。因叶片宽大,造型呈现出一种威武有力的延伸感,且适应力较强,龙舌兰常被作为绿化观赏植物。2005年前后,龙舌兰被热炒,很多人将其种植在居室或办公地。

不过,龙舌兰在我国只具有观赏功能,不能用来吃或酿酒。即便在墨西哥,龙舌兰也只用来酿酒,不能食用。之所以没人吃龙舌兰,是因为其口感太差,而且叶子含有剧毒。

记得多年前,我在上海某西餐厅点餐时发现,菜单上赫然写着“油炸龙舌兰”,便毫不犹豫点了这道菜。待菜上桌,只见偌大的盘子中央,窝着一块小蛋糕,不见龙舌兰的身影。一经询问才知,所谓的“油炸龙舌兰”只是用蛋糕浸泡龙舌兰酒,然后油炸而成。原来,这只是巧用了龙舌兰酒的名字啊。

就是这样一种生长在荒漠、收割很费力、果实不能吃、叶子有毒的植物,居然能够酿出世界上最贵的酒。原来,酿造龙舌兰酒所需的只是其汁液中的糖分。通常,龙舌兰生长时间越久,果实越大,糖分就越高。

龙舌兰的生长过程十分漫长。种下一株龙舌兰,我们至少要等八至十年才能收获果实。通常,注重品质的酒厂会等龙舌兰生长十二年,让其充分积累糖分后才收割酿酒。

龙舌兰酒的金贵,难道就是因为原料收获不易吗?莫非龙舌兰酒的酿造工艺有独特之处,能把这样一种看似平庸的植物推上“神坛”?

这让人十分好奇……

奇葩喝法掩盖了什么?

龙舌兰酒该怎么喝?一些所谓的品酒师会给你演示这样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一杯龙舌兰酒、适量的食盐和新鲜的柠檬片;

第二步,把食盐撒在手背虎口处,把柠檬片夹在无名指和中指之间;

第三步,先舔一下虎口上的盐,再把龙舌兰酒一饮而尽,最后咬一口手指间的柠檬片。

潇洒地完成以上步骤后,品酒师还要昂起下巴,严肃地提醒你:“以上步骤需要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龙舌兰酒的真正滋味。”

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这样卖弄的话,我会当即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品酒,品的是酒之原味。这样左一口食盐,右一口柠檬,岂不串味?”

之所以发明这种奇葩喝法,就是要利用食盐和柠檬的强烈味道压制龙舌兰酒的本味儿。说到食盐和柠檬,二者的相遇确实能产生奇妙的反应。在我国两广地区有一种常见零食,就是用盐腌制柠檬,其主要作用就是杀菌消炎、去除口腔异味。也就是说,龙舌兰酒的本味应该不佳,以至于需要食盐和柠檬的强烈碰撞去掩盖。

龙舌兰酒属于烈酒,直接喝会呛口,而且口感很涩,就像吃了没有泡过盐水的菠萝,所以才需要盐和柠檬来调和。就是这种品尝起来需要遮味儿的酒,居然火遍了全球。

实际上,土生土长的墨西哥人喝龙舌兰酒绝对不要搭配什么食盐和柠檬,就是纯粹喝原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就如老北京人钟爱豆汁儿的馊酸味儿一样,无须在意别人是否接受。要知道,重口味的墨西哥人除了喜食玉米制品,还喜欢吃仙人掌,经此练就了非同一般的舌头,方能爱上龙舌兰酒强烈的生涩感。

天神的恩赐

人对于本土的文化和事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认同,墨西哥人亦不例外。墨西哥这里曾是美洲大陆的古文明中心之一,印第安人是这里的原住民,曾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这里也饱受战争、侵略、殖民的摧残,曾被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列强占领。

2018年,有一位著名的墨西哥小说家与世长辞,他就是费尔南多·德尔帕索。

费尔南多·德尔帕索曾于1987年出版了一部风靡文学界的小说《帝国轶闻》。这部小说用全景方式讲述了墨西哥第二帝国(法国扶持建立)的历史及其皇帝的悲惨命运,展示了19世纪中叶墨西哥的社会场景。费尔南多·德尔帕索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欧洲宫廷名词,可见当时的墨西哥就已经被严重欧化。

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墨西哥人竭尽全力找回濒临消失的印第安文化。于是龙舌兰酒成为墨西哥人,尤其是印第安后裔们精神传承的载体。在墨西哥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天神掌管风雨雷电,在向大地传输雷电时,劈开了生长在山坡上的龙舌兰,流出了琼浆玉露。印第安人品尝到了这天神的恩赐之后,创造出了龙舌兰酒。

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却为龙舌兰酒赋予了如天地般伟大的气质。

印第安人自古以来崇拜天神,在诸多玛雅神话中,世间一切文明均由天神给予。豪爽而粗犷的印第安人后裔们,当然愿意传承这天神的恩赐。

现有考古成果证明,印第安人很早就发现了酒的发酵原理。由于产量有限的玉米和棕榈要保证食用供给,糖分较高但不好吃的龙舌兰自然就成为酿酒原料。酿造方法并不复杂,将龙舌兰榨汁后静置几天即可。最初,龙舌兰酒被用于宗教活动,供祭司们与天神沟通,其实这只是让祭司们喝醉了产生幻觉从而作法。

当地人还有一种说法:出于对天神的虔诚敬畏,印第安人在获取龙舌兰酒后会朝其吐口水,再进行酿造,因为口水中的酵母菌会和植物中的淀粉反应,有助于产生酒精。

利用酵母菌的做法固然聪明,但用口水酿酒不知是否真事。

可以说,龙舌兰酒的基因中糅合了信仰、生命等元素,甚至包含了残忍和痛苦的记忆,以至于老墨西哥人会无条件钟情它的浓烈与生涩。

尽管龙舌兰酒承载着墨西哥先民的记忆,但我仍忍不住要“打击”一下墨西哥的朋友,其实他们现在所喝的龙舌兰酒,与古印第安人酿造的龙舌兰酒有着天壤之别。

是的,随着历史的演化,龙舌兰酒的发酵过程发生了本质改变。这一切,还要从西班牙人的入侵说起。

从替代品到国酒

追根溯源,让龙舌兰酒发生本质改变的人,正是家喻户晓的大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人看中了这片广袤的土地,随即开始进行占领和掠夺。尽管数量众多的印第安人顽强反抗,但因武装落后,无法抵抗技术领先的欧洲人。1521年,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城,在此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随后带来了经济、文化、风俗,乃至人种结构方面的改变。

因隔着广阔的大西洋,在殖民当地的初期,西班牙人无法大量携带物资,只能自力更生。西班牙人嗜酒,尤其喜爱葡萄酒和各种欧洲烈酒。为了满足饮酒需求,他们需要在当地寻找酿酒原料,制造出品质过关的酒。后来,西班牙人发现了印第安人酿制的龙舌兰酒,渐渐意识到龙舌兰可能是这里最适合酿酒的原料。然而,印第安人的酿酒方式非常原始,几近于自然发酵,度数很低,无法满足西班牙人对烈酒的渴求。于是,西班牙人尝试将欧洲蒸馏技术运用在龙舌兰的制酒过程中,从而提升酒精含量。

经过蒸馏的龙舌兰酒清澈而浓烈,很符合欧洲人的口味,一度被西班牙人视为欧洲酒的替代品。

到了两百多年后的1810年,一些殖民地开始发动反抗西班牙人的独立战争,历经多年奋战终于在后来获得独立。除了发展经济,独立后,墨西哥人还努力搜索并发扬祖先的文化,龙舌兰酒自然成为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于一体的首选。因此,墨西哥人不遗余力地宣传龙舌兰酒,早在1893年,就将龙舌兰酒推上了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借助1968年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墨西哥人让全世界认识了龙舌兰酒。

龙舌兰酒小有名气后,墨西哥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对其加以保护,尤其在品类规范和原料标准方面,强化产地标识。

今天市面上可见的龙舌兰酒主要分白色和金色两类。白色龙舌兰酒酒体清澈如白酒,包装朴实无华,味道干烈苦涩。尽管口感不佳,却保留了墨西哥人对民族酒文化的自豪感。

至于金色龙舌兰酒,则添加了调色与调味料,如橡木萃取液等,使其从外观到口感都接近欧洲酒。在我看来,这既是墨西哥人为了迎合欧洲和美国市场的需要,也是因为他们自身已经欧化了。

它是如何变“妖”的?

回看龙舌兰酒爬到酒界塔尖的路,仿佛看见一个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墨西哥在欧洲人心中是野蛮落后的,就连隔壁的美国人也不会正视他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曾一度面临物资短缺难题,葡萄酒和欧洲烈酒供应严重不足,价格低廉的龙舌兰酒就成为美国不富裕酒民的首选,因此顺利进入美国。不过,印第安人在当时仍被视为农奴的代表,他们所酿造的龙舌兰酒自然属于廉价酒,很难进入欧洲和美国的上层社会。

墨西哥政府未能为龙舌兰酒成功塑造品牌价值,美国的平民文化却为龙舌兰酒赋予了另一种灵魂。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龙舌兰酒在美国平民中扎根很深,其中不乏享誉世界的演员和摇滚乐手。美国导演兼演员乔治·克鲁尼是奥斯卡常客,他的《急诊室的故事》和《十一罗汉》等作品在我国广为人知。乔治·克鲁尼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美国中东部的一个中产家庭,是一位龙舌兰酒爱好者,他在出名后大力推广龙舌兰酒,还创立了自己的龙舌兰酒品牌。

此外,美国的诸多出自重金属乐队的乐手,大都出身于平民家庭。他们不受传统文化约束,喜欢通过饮用龙舌兰酒获得创作灵感。随着美国电影和摇滚乐向全世界输出,龙舌兰酒终于迎来了华丽的转身。

实际上,混合食盐和柠檬片的喝法正由美国人发明,因为美国人习惯用盐去中和难以接受的味道。后来,热衷于调酒的美国人想到了一种高雅的喝法:在精致的鸡尾酒杯边缘抹上一层食盐,倒入龙舌兰酒,再加入柠檬汁,最后在酒杯上放一片新鲜柠檬。于是,龙舌兰酒在视觉上便呈现出一种朦胧美,喝酒的人可以抿一口酒杯边缘的食盐,避免了舔手这种粗鄙行为。

喝法的改变,让龙舌兰酒开始走向主流鸡尾酒行列,而上述喝法,正来自大名鼎鼎的鸡尾酒——玛格丽特。据说,发明玛格丽特的美国人简·杜雷萨有一位墨西哥籍女友,名字就叫玛格丽特,她在一次意外中不幸身亡。为了纪念女友,他发明了这款鸡尾酒。他认为,食盐可以代表泪水的结晶,柠檬可以代表内心的酸楚,龙舌兰酒则代表了女友的家乡,从而为这款鸡尾酒赋予了故事。

于是,龙舌兰酒很快就被广大女士接受,尤其是在与男性约会时,她们更愿意点一杯玛格丽特,来显示自己有品位、懂爱情。

在20世纪90年代,派对文化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潮流,龙舌兰酒充当了媒介主角。

随着受众越来越广泛,商家们开始琢磨如何提高龙舌兰酒的利润。除了将酒瓶设计得越来越奢华,商家们还推出了一系列以龙舌兰酒为基酒的各色鸡尾酒,通常搭配橙汁、石榴汁等女性喜爱的饮料。当然,食盐仍必不可少。经过比较精心的调配,这些鸡尾酒往往呈现出梦幻般的颜色,异常“性感妖娆”,令人浮想联翩。

于是,龙舌兰酒被活生生地改造成了女士喜爱的饮品。

“来”不逢时

在很多欧美电影中,每当男女主角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时,演员台词中就会提及龙舌兰酒。仿佛,龙舌兰酒已经成为感情的催化剂。

随着我国与欧美国家的交流越来越深,龙舌兰酒逐渐通过各种文艺作品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追赶潮流的国内年轻人开始尝试饮用龙舌兰酒。不过,我国外国酒市场长期都被葡萄酒、威士忌和白兰地占据,留给龙舌兰酒的空间就不太大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影响了墨西哥龙舌兰酒的销量。由于龙舌兰酒属于重要创汇商品,墨西哥政府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自2009年起,墨西哥政府加强对华文化交流,并计划在未来几年中促使中国龙舌兰酒进口量快速增长。此后十年间,墨西哥政府硬是搞了一场耐力十足的持久战,该国主要酒商纷纷加紧布局中国市场,派驻经验丰富的品牌大使,扩大在华代理商队伍,力争覆盖中国主要的酒吧和零售市场。

确定了规模发展的计划后,墨西哥酒商为龙舌兰酒进行了潮流化的包装,试图融入我国年轻群体的生活,并试图引领年轻群体的品位潮流。在策略上,酒商将龙舌兰酒定义为给生活增添趣味的饮品,力争成为酒民们聚会的首选。

这套打法如果能在20世纪90年代初施展,或能为龙舌兰酒在我国打下一片阵地,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才开始,着实让龙舌兰酒错过了我国改革开放后最猛烈的一波外国酒热潮。

其实,龙舌兰酒的主要喝法是调配成鸡尾酒,所用配方多为各种果汁、沙冰和柠檬等。

说到鸡尾酒,我个人并不欣赏,因为它失去了酒本身的味道。在我看来,爱喝鸡尾酒的人,绝不能算酒民。就像有人执着于拍照打卡所谓的网红美食一样,他们并不知道,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已经走在追寻食物本味的路上了。

正所谓“大羹不调”,对于真正优秀的食材,大厨们会少添加作料,尽量留存原味。需要添加浓重调料的食物,多是因为本味有瑕疵,需要被掩盖。酒同样如此,若连本味都不愿示人,可见并不完美。

一个人若长期喝调制的鸡尾酒,恐怕不容易换口味了。 /DSYlrEZ/Pa5H6T5IwK952gk496zx5AX7nh26Xr6e4jIjrdcfWxFf+0P4hKCBh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