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1
“作为人何谓正确”
为什么是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

以《坚守底线》为中文书名的这本书,现在改名为《特别认真地生活》再版发行。出版社希望我再写一篇推荐序。

我把本书的日文原著和中文译本再次“特别认真地”对照着读了一遍。时隔11年,重读这本书,让我惊奇的是,书中每一节都给我新的感动,都给我新的力量,真的不可思议。有人说,稻盛先生的著作,在它的每一节里,在它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能量。此言真实不虚。

但是,我认为,贯穿全书的灵魂,还是《那么做,作为人正确吗?》这一节。反复读这一节,让我浮想联翩。我想起了两年前,我在某大学讲演后与学生交流时的问答。因为这个问答围绕稻盛哲学的核心,特别重要,所以,我将它补充整理,并作为本书的第二篇推荐序。

大学生问: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每个人而言,标准恐怕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都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同,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更是千差万别。曹老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曹岫云: 这是一个很好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谢谢你提出这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但请你继续思考和追问下去。

的确,如你所说,因为各人成长环境等要素不同,所以价值判断的标准或者说基准好像也都不同。如果从个人得失或个人好恶出发来判断,对于“何谓正确”的答案确实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

当然,价值观如果指的仅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那就因人而异,无善无恶,没有正确与否的问题。多样性原是这个世界的本色。

然而,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如果追根究底,最后无非是一个私欲和良知、利己和利他平衡的问题。

稻盛先生刚进日航,在干部会上他开诚布公地说:“我判断事情是有基准的,这个基准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日航干部们一时反应不过来。

稻盛说:“大家反应不过来没关系。但请你们把这句话放在脑海里,遇到问题时,把这句话拿出来对照,然后采取行动。”

当有的干部表示靠这种小孩都懂的道理无法拯救日航时,稻盛就发怒了:“连作为人应该做的好事和不应该做的坏事都分不清,连这样的判断基准都不能理解、不愿接受、不肯实践的人,请你们赶快辞职。因为靠这样的人无法重建日航。”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换句话说,就是判断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再换句话说,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不是利己,而是利己也利他。

这有可能做到吗?完全可能。因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知善知恶是良知”;“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个人心有仲尼”。这些古训道破了我们人的本质特性。

但是,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的动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权力的最大化,才是人的本性。以“是非善恶”也就是以利他之心做判断的基准,是根本不可能的,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提倡利他哲学是十足的虚伪。

然而,稻盛先生认为:

善恶在人心中同居,而我们人有选择的自由。

我想,所谓“人为万物之灵”的灵,主要就“灵”在这里。就是说,人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有假丑恶的一面,假丑恶这个“心中贼”虽然难破,有时还很猖獗,然而,它却不是我们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即真我,是良知,是真善美。

因为人有假丑恶的一面,再好的人也难免一时糊涂。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建立玻璃般公开透明、多重确认、一一对应等相互制约的机制。

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基于人性善的理论,人们,特别是领导人,必须义不容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大家,把人的本质特性即真善美发扬光大。

稻盛先生就是这么干的。他用他的利他哲学,言传身教,仅仅一年,就改变了日航三万二千名员工的意识,让众人的真善美焕发出来,每个人每天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不断改革改进,而且天天算账,销售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么做的结果,仅仅一年,不过是一年,日航的业绩就从谷底飙升至峰顶,达到全世界航空业第一,并遥遥领先。

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照反省。

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而不是作为自己个人,何谓正确;不是作为自己的集团,何谓正确;也不是作为自己的国家,何谓正确;为什么?因为作为自己个人、作为自己的集团、作为自己的国家何谓正确,背后隐藏的是利益问题,是利害得失问题。而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和利害得失往往是不同,甚至对立的。因此,以这些作为判断基准,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非常纠结;判断就会变得非常棘手,非常困难。

但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却极其单纯。用稻盛先生在《特别认真地生活》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不许骗人,不给人添乱,要为人正直,不可贪心,不能只考虑自己……

我想,也可以这样表述:

作为人,

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

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

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

应该勇敢,不应该卑怯;

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

应该乐观,不应该悲观;

应该自利也利他,不应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换句话说,就是按照我们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办事。这样做,不仅判断变得轻松,而且其结果不仅利他也利己。个人层面、集团层面,乃至国家层面,无不如此。

在企业里,因为企业经营也是人做的、以人为对象的工作,所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基准,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能理解,都能实践,都能共有。这里的关键是:基准共有,领导必须先有。如果领导人被私心杂念所束缚,那一定乱套。

无论哪个国家的哪个时代,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情况也完全一样。

因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是立足于人原本就具备的良心良知之上的判断和行动的基准,所以它与人的出生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国家民族的差异没有关系。它是超越国家、民族、人种、语言、行业、男女老幼,超越所谓的意识形态,甚至超越时代的普遍性的真理。

人与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具备同样的良知。

人与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没有觉悟良知,并将良知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

谁人不有良知在,

知得良知却是谁。

有没有觉悟良知?特别是领导人有没有觉悟良知?有没有树立起“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这才是几乎所有问题的关键。

这个世界的一切乱象,都是因良知遮蔽、私欲膨胀而生,即对权力、地位、财富、名誉、包括面子等等的过度追求而生。难道不是吗?

然而,天理良知,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基准是不变的,是岿然不动的。区别仅仅在于,是遵循还是违背。

曹岫云
2022.5.25 /rGBx+ZcJR+SbBr34ZzRwbkTtUCQ2UtKivQzCAsvquLldZmQWR7xel2IvTOW2d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